酒鬼总统和他的政治遗产


(07年刊发于美国华文报)

一个前苏联的高级领导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一个无神论者,最后发现神的真实存在,相信只有上帝可以倾听他虔诚的声音,这就是叶利钦。

“在这个地方真的更容易让上帝听到我的声音吗?”这是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离世前的一个月,在复活节,执意携夫人到以色列的约旦河进行朝圣时,问陪同的中东信神者塞东.扎马里的话。

据记载,耶稣就是在这约旦河边,接受了教师约翰的洗礼的。因此叶利钦不顾身体和旅途的重重困难,坚持前往圣土,在被称为“耶稣洗礼的地方”对天祷告,希望与神沟通。叶利钦此行对外公开说是要去死海进行疗养,但实际上,据叶利钦透露,生前这次最后出国的根本目地是要去向上帝祷告。

假如场景从约旦河边的临终朝圣闪回到婴孩时代的受洗,我们会发现命运的安排是如此富有戏剧性,在叶利钦多灾多难的童年时代,他在受洗时就差点被神父忘在受洗桶里淹死,为纪念这段经历他父亲为他取名为鲍里斯,意思为斗志。后来,他果然为自己的理想冒险折腾了一番。

俄罗斯本来就是盛产诗人与殉道者的酒鬼共和国,导致叶利钦之死的心脏衰竭怎么说也该与伏特加酒的酒精有关吧。他嗜酒如命,贪喝无度,他曾经在醉酒以后,掉在莫斯科郊区的一条小河里,而这很可能与一桩风流韵事有关。还有一次,他甚至因为醉酒而无法下飞机去与爱尔兰总理会面,甚至随从们奋力拍打他也不能将他唤醒。在他多年的从政生涯中,不止一次因醉酒而误国事。但是,他留给这个混乱的世界不仅仅是一身酒气,他还留下一个像普希金那种决斗者所具有的光辉背影,只不过作为赌徒的普希金是为诗人的尊严而决斗,而作为酒鬼的叶利钦是为酒鬼共和国的尊严而决斗。一个是赌徒,一个是酒鬼,其实两人都有赌鬼与酒鬼的本质。这位有着典型俄罗斯酒徒暴烈性格的领导者,是如此的个性鲜明,他改革的巨大决心,在时代潮流的大背景下,终于导致了那个曾经让世界为之战栗的超级大国苏联的解体,他和俄罗斯以及东欧民主时代的到来,让国家付出惨痛代价的休克疗法和权贵资本主义泛滥,至今毁誉参半。

叶利钦辞世了,不出所料,有关他的评价在中国引发了左右激烈的争论,右派称赞他为将自由民主还给前苏联人民的英雄,左派贬斥他为国贼枭雄,但不管左右的评价如何,事实是叶利钦改造了俄罗斯历史和世界历史。
  
像历史上任何一个重大政治人物的出现一样,叶利钦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即使当年的苏联没有叶利钦,也会有花利钦、根利钦,所谓时势造英雄或枭雄。那么当年是什么样的时势造就了叶利钦这样的英雄或枭雄?在苏联这个红色帝国的末期,僵化的经济体制(即国有经济与计划经济)与腐化特权的官僚体制已经开始在苏联引发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危机,即使戈尔巴乔夫不改革,苏联帝国也维持不了太久,于是时势造英雄,出现了叶利钦这样的政治改革家。开始,叶利钦还是体制内的人物,担当莫斯科市委书记的重任,深得戈尔巴乔夫的信任。上任不久,叶利钦便大刀阔斧地撤了二十多个地区书记的职位,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腐化特权的官僚们愤怒了,叶利钦这个锐意改革的人物被撤职,成为僵化官僚体制的牺牲品,后来叶利钦又被解除了党内的其他职务,最终叶利钦宣布脱离苏共,从一个体制内的改革派变成了体制外的反对派。不久,叶利钦利用当时民主选举的机会当选为苏联苏维埃的代表,并进而成为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的主席,重新回到了权利的中心。这段经历说明了当时的叶利钦虽然遭到了体制内腐化特权集团的反对,但他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体制内特权保守集团的反对,就不会有体制外的叶利钦,苏联的改革可能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但正是特权保守集团将叶利钦逼上梁山,以及后来的未遂政变,彻底将苏联的良性改革扼杀,导致苏联的分裂以及后来长期的动荡。
  
后来的叶利钦大权在握,但其表现是令人失望的,他的政权特点是依靠少数的寡头集团,背离了以前俄罗斯人民对他的信任。叶利钦瓦解了原有的社会主义体制,但叶利钦的改革不但没有消除原社会主义中的官僚势力,反而使之转而变为势力更其强大的金融寡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有60%至70%的高官、资本家、金融寡头都为前苏共党员,迅速暴富的绝大部分都是体制内的特权阶层。叶利钦改革道路的实质是金融寡头主导的市场经济之路。在叶利钦实施休克疗法的时候,西方学者也曾经提供另一条市场化的道路,即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杜绝金融寡头的道路,主要内容是防止土地、矿山、石油等领域的私有化,把庞大的地租收入收归国有,作为经济过渡的财政保障。但是,一方面出于对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神话的迷信,一方面出于叶利钦集团自身的寡头利益,西方学者的这样一条较为民主的市场经济道路被否决了。叶利钦的改革最终造就了一批买办金融寡头,这些寡头在国际上是亲西方势力的代表,在国内是经济民主派的对手。在俄罗斯民众看来,叶利钦时代是俄罗斯民族近300年历史中最暗淡的时期之一。因而叶利钦道路对中国改革的警示作用恰恰就在于杜绝社会主义权力向买办金融寡头权力的转移。

叶利钦,在休克疗法将俄罗斯搞得满目疮痍,在北约东扩咄咄逼人、俄罗斯处于风雨飘摇的时候,这个凭着葬送西方最强大对手——苏联,从而赢得西方“文明人士”阵阵掌声的俄罗斯总统,终于抵挡不住各种压力,将一个羸弱的俄罗斯交给了当时的俄罗斯总理普京。叶利钦在无能为力的时候选择了辞职,他在辞职之时对全体俄罗斯人民道歉,在去职声明中他这样对俄国百姓说:“我要求你们的原谅。原谅我们分享的许多梦想没实现这个事实。原谅本对我们似乎简单的事情,结果却困难得使人痛苦这一事实。对于那些相信我们以举手投足之劳,就可以从灰暗、停滞的极权过去,一跃而进入光明、富裕、文明的未来的人,我要求他们原谅我不为他们的一些希望而辩护。我自己相信过这点,即举手之劳就可以克服任何事。结果发现我在一些事情上太天真了。在某些地方,问题看来非常复杂。我们是在错误和失败中强行前进,很多人在这困难时期遭受到冲击。”在俄罗斯传记作家列昂尼德·姆列钦笔下,叶利钦是个狡猾的政治家。在昂尼德所著的《克里姆林宫的主人》中曾这样评价叶利钦:“他辞过两次职,不应该忘记,他一生中的第一次辞职使他走向胜利,成了总统,第二次辞职则好像抹去了他的所有错误、失败与失误,保证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
在俄罗斯经济最不景气的时代,俄罗斯人民在大选中也没有选择回到过去的苏联。对前苏联,在俄罗斯流行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就是没头脑”,叶利钦是前苏联的掘墓人,但又为前苏联人民带来了他们渴望的民主。与当今的国家地位相比,俄罗斯人怀念昔日的红色帝国,但又不愿意回到过去,回到僵化的计划经济与腐化特权的官僚体制时代,我想这也是俄罗斯人对待叶利钦的复杂心情吧。
  
如果说埋葬苏联社会主义源于赫鲁晓夫,止于戈尔巴乔夫,那么埋葬苏联的就是叶利钦了。俄罗斯的精英集团,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将人类最伟大的社会主义实验终结了。这其中的是非功过,可能得再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会有比较客观的结论,现在我们不用急着去定论。重要的是,继承叶利钦的政治遗产,普京最初接手的一个积贫积弱的俄罗斯正被精心打造成一个让西方国家视为威胁的新俄罗斯。政治上,经过十七年的转轨,俄罗斯政治成功地实现从议行合一的苏维埃政体向三权分立政体的转变,从一党专政向三权分立的宪政国家转变,俄罗斯一丝不苟、水到渠成地在世界上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成功建立了宪政民主。

在一个稳定的宪政制度框架之下,近几年,俄罗斯不但重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体系,没有前苏联时代庞大的政府行政开支、公共挥霍,连续多年实现财政盈余,在还清前苏联所欠一千多亿美元国家外债的同时,至去年底,还积累了高达23469.2亿卢布(相当于7000亿人民币)的俄罗斯联邦稳定基金。这才是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也许这正是让叶利钦欣慰的,是他所设计的俄式激进改革道路的负面后果之外的正面遗产,也是他明知大限将至而执意前往约旦河朝圣的真正原因。在他离开政坛8年之后,俄罗斯正在迅速走向繁荣,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全体人民能够开始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他们的人均收入预计到2010年前后将超过一万美元,他们终于生活在了一个民主法治的国家,一个自由的国家,一个所有人分享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国家。所以,当叶利钦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俄罗斯没有动荡,更多的是繁荣、自由和感恩。

场景再度闪回:1991年八月政变,他冒着生命危险,挺身站在坦克上发表演讲,让一个古老的民族再次清晰地听见了自由的召唤。在那一刻,坦克上的叶利钦,成为俄罗斯民族新的雕像,不管他是英雄还是枭雄,都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2007年复活节,在他生命尽头的日子里,他来到了约旦河边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