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收购永乐电器之后,国美再度将大中电器纳入自己的发展版图。国美电器(0493.HK)近日公告,公司通过银行以委托贷款给独立第三方的方式,“曲线”得到大中电器的独家管理与经营权,同时获得了对大中电器股权的独家购买权。国美电器今后直接收购大中电器已无悬念。(12月17日 中国证券报 记者 陈健健)
下文为笔者在一年多前国美并购永乐时候的个人见解。事隔一年多,结果并非如我所预料:
天气很奇怪,死气沉沉的闷热、无比灼热的阳光、时时招摇的乌云、急骤猛烈的暴雨,这些总是交织着,有时同一天这几位客人会相继跟随。
天,有不测风云。
昨夜的暴雨清洗了街道的残尘,在不太平整的街道留下一小洼一小洼的积水,由于雨量大,积水很清澈。
拿起《X报》,觉得沉甸甸的,虽然我没有留意今天是周几,但是报纸的重量告诉我,今天是周五,周五。
国美永乐合并—资源优化
我是枕着历史古籍长大的,我也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但我最喜欢的是有精彩故事的片段,最好要有战争的,硝烟四起、车马萧萧、旌旗招展、万马奔腾,先秦、三国、五代十国,在细小的中文文字里放映着那铁马冰河的盛况,确实有历史车轮轰然驶过的沉重感。怪不得文人们喜欢说“历史的沉钩”。
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遍地是人,也就是说遍地是黄金。对于全球商家而言,经济高速发展着的中国市场,将是一个巨无霸蛋糕;对于本土的商人而言,中国本土市场是温厚的大地,是成长的摇篮。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作为最早对外开放省份之一的广东省,全球化经济思想的温床孕育了中国近二十年来一群“思考在前面”的企业家。黄光裕就是其中之一,一个背着行囊从广东奔跑到北京的年轻人开创了中国电器连锁的神话。
连锁经营是二十一世纪生财之道的首选。麦当劳、沃尔玛在全球财富的排名就是明证。
国美开店开疯了,北京人如是说。只要有好的地段,就开店,不计成本的开店。
占据市场在于取得先机,中国人一直信奉做事情要“天时地利人和”,在“人和”无法控制的前提下,必须占据“天时”和“地利”,再安下心来做人的工作,这样就有大胜的把握了。
电器连锁名义上的老大和老三在经过了一些城市的激烈交锋之后,握手言和了。当然这种战略的联合,是彼此经过残忍的短兵相接的结果。古人有云:不打不相识。
所谓优化资源,对于国美和永乐来说,主要有四:
第一:渠道扩张。
国美把永乐收入囊中,当然这样说有些对不起永乐。但借用孙先生的话说:败军之将不言勇。确实是国美在资本市场胜了永乐。
在国美看来,他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渠道格局,网络架构。在上海最具优势的永乐贴紧要从南京移迁上海的苏宁,对苏宁的扩张来说,这是当头一棒,也是一把锋芒毕露的利刃。这样一来,国美在北京、上海、广州都定下了铁打的营盘。
第二:区域抗衡。
在《孙子兵法》中,把地形排在第十,那是针对传统的战争,而商战则不同,尤其是选址尤为关键的连锁经营,地形应该排在地三的位置。
我2003在广州的时候看到国美、苏宁、永乐在广州的激烈搏杀,最终永乐兵残营散,苦不堪言。区域抗衡是和渠道扩张联系在一起的,永乐自身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国美渠道的一些软肋。
第三:集团采购优势。量大价格自然有优势。
国美永乐的渠道联合起来之后,集中采购将增强侃价能力。话语权往往掌握在强者手中。
第四:人本优势。
国美永乐在连锁经营的经营管理上面,都有自己的优势。两大机构也都有着自己一批专业的从业人才。如果能在合并之后,有机地整合,把优秀的人才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将是一个无坚不摧的团队。
当然,人的问题是很复杂的。在合并之后人的问题将是很棘手的问题,好可以众志成城、皆大欢喜,不好会给以后的经营发展埋下隐患。
国美永乐合并了,苏宁怎么办?
国美永乐在媒体的微小声音震怒了苏宁学院派出生的孙先生,本土电器连锁争霸的一场硝烟滚滚战争即将上演了。军团之战,谁是英雄。
媒体本是好事者,最终也会是商战受益者。所以出现了开篇前的一幕:周五电器连锁卖场的广告搏杀,让媒体加班加版印刷。国美电器跨版再跨版,苏宁电器一叠再一叠。沉啊!传播只是肉搏中的一个格斗招式,真正搏杀,远不仅此!
积极应战。
苏宁把国美永乐的财务老底都搬出来,对比之下彰显出自身雄厚的实力。明确的态度:即使国美永乐联合,苏宁也不会退缩。
苏宁的单店盈利能力远超国美。
但是国美的开店总数远超苏宁,在渠道网络方面,持久战持续下去,苏宁会吃亏,所以苏宁提出了新开200家店计划。
联合。
大中电器屹立北京本土24年,大中在北京有着强有力的根基。苏宁若能与大中联手,将是挤压国美最强势的北京市场的有效手段,对国美永乐来说,有扼喉的不快。
但是大中是否愿意接受资本的联姻,是否愿意投身着火热的战壕?或者是隔岸观火,坐山观虎斗呢?这样的绥靖政策是不是会伤害自身?大中在忧郁中犹豫!
专业化精细化经营。
在连锁电器的单店盈利来看,苏宁强势。微笑服务和贴心售后让苏宁的服务牌深入人心。把每一家店都做成旗舰店。
精细化经营需要苏宁花更大力气把自己做得专业化。让每一家店都是聚宝盆。
国美资本雄厚,积极在地产、电器连锁、医药连锁等领域逐步扩张。苏宁可抓住国美资本扩张的罅隙,专业精细的经营连锁,在本行业将具备无可匹敌的细分优势。
温承宇:大中被国美托管的事实已经形成。我们关注的无非是几个问题:国美的终极目标是全球第一?如此重大之举是否引起行业的震荡?第一位置的市场权重有没有形成行业垄断?会不会影响电器行业的整体价格波动?对于类似百思买之类的外资竞争对手入境壁垒构建产生什么历史性的威胁?国美、永乐、大中品牌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苏宁会有什么应对策略?对于厂家供应商的深远影响(采买侃价能力变化)?期待您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