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上午9时许,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蒙师傅早早来到海口市车管所,排在了换牌队伍的最前面。9时08分,蒙师傅选中了琼A·H3110车号牌,接着将公务牌琼A·A0098摘下,换上新的车号牌,他开的这辆车成为海南第一辆取消专用号牌的公务车。在海南取消公务车辆专用号牌的工作中,海口市提前一天行动,当天共换下公务车号牌143个。(2007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些日子以来,有关整治公务车的新闻可谓一个接着一个。先是有:国管局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切实做好公务用车节能减排工作,带头使用经济、节能、环保的自主品牌汽车,原则上不配备越野车,严禁公车私用。(2007年11月22日人民网—《人民日报》),再是有: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陕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清理整顿省级党政机关违规配备和使用车辆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公务用车必须由专职驾驶员驾驶,领导干部不允许自己驾驶公用车辆。(2007年12月5日人民网转自华商报),再到前文提及的海口市统一位公务车取消专用号牌。全国其他一些地方,也在整治公务车事情上,想了不少点子,发了不少通知,搞了不少动作。
从表面上看,从发通知、下禁令,到换车牌,动作好像是越来越大,但是,笔者也和其他一些市民和网民担心的一样,公务车告别“特权牌”,一些领导干部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特权”思想也能够一起跟着消失吗?
海南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丁伯东表示,取消公务车辆专用号牌,有利于克服特权思想、树立党政机关良好形象,有利于改进机关作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也有利于党政机关带头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安全。这种想法是很好的,好像也是顺理成章的。但是,笔者认为,不能如此地过分乐观,起码目前还不能下如此“一改百改”的结论。按理说,海口取消公务车“特权牌”的做法是比仅仅下发一些软绵绵的禁令来得更进一步了,但是不能因此就说这种做法是怎么怎么的好,更不能和领导头脑中的“特权”思想消亡划上等号。其实,“特权车”之所以会见红灯敢闯,有规章敢违,不是驾驶员不懂交通规则,而是他们长期以来跟在领导人后面,一些领导的“霸权”、“特权”思想对他们的耳濡目染使他们养成了大胆量和牛脾气。
的确,挂“特权牌”,驾“特权车”,非但不带头遵守交通规则,还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这些当然应该狠狠地治理。但是,常言道,“治病要对症”。“特权牌”的本质是“特权”,而不是牌子本身,牌子只不过是个数字符合,换不换牌子,并不影响公务车的使用,更不能决定“特权”意识的消除,不代表驾驶普通牌照的公务车,就一定会带头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安全。正如有人担心的,即使有领导或驾驶员驾驶普通牌照的公务车违章了,但是如果驾驶者亮出身份,交警同样将面临难以处理的尴尬。所以,在公务车“换牌”的同时,还必须给驾车和坐车的人“换脑”,必须想办法革除他们头脑中的“特权”思想,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自觉地遵纪守法,自觉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换牌子,只是一种形式和手段。真正治理特权车,首先,必须依靠对领导干部长期不懈的教育,促使其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不断增强,带头并教育自己的身边人不因公徇私、借权谋利;其次,必须依靠制度来约束,依靠法律来规范,依靠严格执法来惩戒。其实,交通管理部门之所以对一些特权车无可奈何,并非是对特权车的查处无章可循,而是受到一些不必要的人情因素干扰,有时领导的一个电话便会让执法的天平失衡。只有当完善的管理机制建立,该处罚时就处罚,该曝光就曝光而毫不手软时,良好的制度才会形成习惯,特权的意识或许才会渐渐退出市场。第三,必须严格地控减一些单位的公务用车,着力推进公务用车改革,让领导干部出行不过分地依赖公务车,自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特权车”横行的可能性。
当然,换牌,也可以看作是一次无声的告诫。对一些特权意识情结较浓的官员来说,应该借此换牌之机,换换脑子,认真消除自己的特权意识,真正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落到实处;将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落到实处。如果仅仅是换换牌子,而不在更深层次上下硬着子,只能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形式主义的工作方式,是应该坚决摒弃的。
新闻链接:
海南公务车告别“特权牌”
近些日子以来,有关整治公务车的新闻可谓一个接着一个。先是有:国管局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切实做好公务用车节能减排工作,带头使用经济、节能、环保的自主品牌汽车,原则上不配备越野车,严禁公车私用。(2007年11月22日人民网—《人民日报》),再是有: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陕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清理整顿省级党政机关违规配备和使用车辆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公务用车必须由专职驾驶员驾驶,领导干部不允许自己驾驶公用车辆。(2007年12月5日人民网转自华商报),再到前文提及的海口市统一位公务车取消专用号牌。全国其他一些地方,也在整治公务车事情上,想了不少点子,发了不少通知,搞了不少动作。
从表面上看,从发通知、下禁令,到换车牌,动作好像是越来越大,但是,笔者也和其他一些市民和网民担心的一样,公务车告别“特权牌”,一些领导干部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特权”思想也能够一起跟着消失吗?
海南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丁伯东表示,取消公务车辆专用号牌,有利于克服特权思想、树立党政机关良好形象,有利于改进机关作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也有利于党政机关带头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安全。这种想法是很好的,好像也是顺理成章的。但是,笔者认为,不能如此地过分乐观,起码目前还不能下如此“一改百改”的结论。按理说,海口取消公务车“特权牌”的做法是比仅仅下发一些软绵绵的禁令来得更进一步了,但是不能因此就说这种做法是怎么怎么的好,更不能和领导头脑中的“特权”思想消亡划上等号。其实,“特权车”之所以会见红灯敢闯,有规章敢违,不是驾驶员不懂交通规则,而是他们长期以来跟在领导人后面,一些领导的“霸权”、“特权”思想对他们的耳濡目染使他们养成了大胆量和牛脾气。
的确,挂“特权牌”,驾“特权车”,非但不带头遵守交通规则,还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这些当然应该狠狠地治理。但是,常言道,“治病要对症”。“特权牌”的本质是“特权”,而不是牌子本身,牌子只不过是个数字符合,换不换牌子,并不影响公务车的使用,更不能决定“特权”意识的消除,不代表驾驶普通牌照的公务车,就一定会带头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安全。正如有人担心的,即使有领导或驾驶员驾驶普通牌照的公务车违章了,但是如果驾驶者亮出身份,交警同样将面临难以处理的尴尬。所以,在公务车“换牌”的同时,还必须给驾车和坐车的人“换脑”,必须想办法革除他们头脑中的“特权”思想,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自觉地遵纪守法,自觉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换牌子,只是一种形式和手段。真正治理特权车,首先,必须依靠对领导干部长期不懈的教育,促使其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不断增强,带头并教育自己的身边人不因公徇私、借权谋利;其次,必须依靠制度来约束,依靠法律来规范,依靠严格执法来惩戒。其实,交通管理部门之所以对一些特权车无可奈何,并非是对特权车的查处无章可循,而是受到一些不必要的人情因素干扰,有时领导的一个电话便会让执法的天平失衡。只有当完善的管理机制建立,该处罚时就处罚,该曝光就曝光而毫不手软时,良好的制度才会形成习惯,特权的意识或许才会渐渐退出市场。第三,必须严格地控减一些单位的公务用车,着力推进公务用车改革,让领导干部出行不过分地依赖公务车,自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特权车”横行的可能性。
当然,换牌,也可以看作是一次无声的告诫。对一些特权意识情结较浓的官员来说,应该借此换牌之机,换换脑子,认真消除自己的特权意识,真正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落到实处;将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落到实处。如果仅仅是换换牌子,而不在更深层次上下硬着子,只能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形式主义的工作方式,是应该坚决摒弃的。
新闻链接:
海南公务车告别“特权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