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中国,单就谈股票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谈虎色变,到现在的开户数近八千万户相比,也就算进步了许多。在中国,不谈股票的人,人们一定认为他还算个封闭式的人物,在目前有近八千万的股民中,要想人们对股票不产生影响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有闲散资金,不去股市试一把,也未免遗憾,许多生活需要体味,更何况一个拥有二十余万亿资金市值的中国股市?特别是工薪族中收入还说的过去的家庭,更是如此。现介绍一个家庭,用闲散资金到股市搏一把,但又因各种不同的思路带来不同的效果提供一个范例,作个参考。
某家庭共有四人:父亲、母亲、女儿、女婿。2006年,当中国股市正式走出熊市大幅度上扬,人们跃跃欲试,进入股市,小心翼翼快进快出,想搏得收入的时候,这个家庭也抱着试一把的态度进入了中国A股市场。这个家庭先每人拿出一万元,各自在沪深股市开了户,家庭协议是谁也不干涉谁炒股,想买什么买什么,按照各自的思路,一年以后比收成,从2006年8月始就开始了这个资本市场的投机之旅。
其结果是这样的:
父亲:每天爱看国际国内大事,爱上网浏览各种消息,看股评,并分析国家资金投入动向,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研究,每天记录十只股票的异动情况,然后做出比较,确定买入或卖出,他从不贪多,每逢股价涨的有点高,就坚决出局,把赚得的钱另行分配,以存款的方式存起来,一年后,他赚得两万余元,并将此资金交为家庭公用,可谓小家庭,计划开支,即增加了家庭收入,也也了生活,父亲感觉还不错,剩余资金,时而空仓,时而从底部购入小部分股票观察市场新动向。
母亲:不太关心国事,不爱看新闻,也不懂得技术分析,至于K线,KDJ技术指标LSA指标,一窃不通,但她相信,人家能做好股票,她也能做好,不行就照着别人的学。单位有位人士以三万元起家,已为二十余万元散户,问他炒股妙方,说是抓强势股。何谓强势股?就是每日股票开盘,冲在前几名的那种,而且要敢于追高,炒能源及开采业,而这位炒家当听说某只股票可以涨到几十元时,她就跟进,结果前面跟进,后面下跌,但有反弹机会,有小幅上涨,有利可图就卖出。这样的日子,也怪煎熬人的,特别是一只股票一旦买的高了,跌个不卖,只剩下手续费的空间,卖了一分不赚,真是心里烦得很。多少次,她实在受不了庄家长时间的洗盘的折磨,常常一卖就涨,一买就跌,一年下来算计了一下,还亏损近二千元。
女儿:跟母亲相同,对国事不太关心,也无潜心研究股票技术分析的心思,但她有个同学的亲戚在证券交易任经理,这样的消息觉得再准确不过,要买什么股票,到那儿打听一下不就完了么?于是就等那里给消息。可是,这消息有时候也把握不住,比如长期停牌的股票,复牌以后是高开低走还是低开高走?老是把持不住,不是买高了就是买低了,而许多高开的股票,复牌之后的第二天往往阴跌不止,也是想出想进很不容易。而又介绍的股票,总是前面买着不几天,就遇到停牌,动不动就是一月两月,可是,开盘还是受涨跌幅限制,资金周转不得,一年下来,弄得个不赔不赚。
女婿:因工作忙,没时间关心股票走势,也不想分析股本股票的种种可能,把一万元交给当地带头大哥,让他炒做,盈利分红给他10%,亏损带头大哥不负责任,这样干了半年,也赚得两三万元,看来他的成绩不菲。可是,这在普涨的时候尚可,但到5.30行情之后,这位大哥也把握不住了,到八月份,股票市值回到入市水平,只得叹息,说“辛辛苦苦大半年,几月回到解放前”。然而,他的这些资金还是股票市值,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即使是不亏损,一年下来,也无收成,等于个“0”,下步还有什么风险风险等待,不知道。
这个家庭,可谓人人炒股,人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谁过的快一些和慢一些,找石头准一些和差一些,还难得说清楚,但是,人人都去试,都去闯,还是有点意思的。如果没有业余产业,做做股票有何不可?说不定会有想不到的收成,特别是股票,不与当地工商、税务、治安打交道,坐在家里看股市,有何不可?而作为中小股民,初入股市,除了操作体验,还有什么呢?没有操作就没有经验,操作几次,交学费也好,买教训也罢,总会懂得一些道理的,成功也罢,失败也罢,都为发展中国股市做出了贡献,这个贡献就是,中国股市,不仅需要管理层的成熟,更需要股民投资的理性和更多的实战经验。股市,不相信眼泪,股市不乏成功者,但要想在股市遨游,除了实战还是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