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十月上海市私家车额度投标拍卖开始中,拍卖的额度总量为7500辆,参加竞拍的人数超过一万人。拍卖结果揭晓是,最低中标价和平均中标价较上月双双上扬,突破了50000元关口,分别达到了50500元和51000元,再次创下历史新高。一张在其他城市花几百元手续费就可以拿到的车牌,到了上海就身价倍增,曾被喻为“最贵的铁皮”。
牌照也好,购车成本,日常养一辆车也好,确实花费挺大的。不能完全限制私家车拥有的发展趋势,但是如果简单地奉行“有钱就买”的原则,导致城市车辆的无节制增长,这又是不现实的。做好公共交通服务,提高它的吸引力,然后在私家车拥有上采取疏导和合理满足这样一种方式,不限制拥有,限制使用,就是用价格杠杆的办法让它增长得适当一点。这样的一种考虑其实是现实的一种逼迫,或者说也是我们一种现实的选择。
拥有私家车是一种生活品质的体现,对于上海而言,长久以来城市道路资源的紧张状况让上海不得不采取了额度拍卖的方式来对汽车数量加以控制。如何在满足个人需求的同时,能够兼顾公共资源平衡,在进一步改进额度拍卖制度、让价格回归本位的同时,加大公交优先战略的实施力度,让广大市民能够真正感受出行便利,这些都还需要我们所有人的不断努力。和生活在上海人相比,其他地方的私家车的拥有者的确算是幸运的了。但是,我们透过上海的高价车牌现象是否也可以获得一些现代生活的启示呢?
近些年来,国人的生活品质确实有了本质的提升,以衣食住行这些基本需求的变化为例:人们的饮食越来越崇尚健康了,吃粗粮、重果蔬、讲营养、善搭配,已经成为普遍的饮食新时尚;在衣着方面,人们也更加崇尚自然,讲求个性、追求名牌;在住房方面的投入最大,别墅、洋房、公寓、高层,人们也更加注重环境质量方面的选择上了;在出行方面,私家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已经不是梦想,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进行着购车的计划和考量。这种发生在我们基本生活四大方面的变化,带给我们的是生活品质的提升,是生活幸福与快乐感觉的增强。但人们对物资的追求和欲望的满足,也是有很大局限的。以私家拥有汽车一事为例,尽管私家车可以给我们个人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但当这种便利被无限放大并被广泛仿效之后,其背后衍生的负面效应就越来越严重地显现出来了。
社会上私家车数量的增加,固然可以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也会推动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四个轮子所拉动的社会生产能量无疑是十分巨大的,对促进更多的人就业和更多产业的繁荣,都在起到重要和突出的作用。然而事情的另一面是,由于城市机动车数量的激增,道路拥挤的状况愈演愈烈,能源消耗势必造成社会能源供应压力的不断加大,大量汽车尾气的排放也势必给我国本来就很脆弱的环境带来更加沉重的负担。当这些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是,这些每日剧增的私家车事实上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便捷的同时,也在无情地挤压着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它使我们的道路空前拥挤,使我们的宝贵时间白白耗费在了车流拥堵的马路上,使我们不得不呼吸日益恶劣的空气,使我们花费了并不轻松的经济代价拥有了自己的座驾的同时,还要面对更加昂贵的代价去上牌照、买车位、加油、维修、付停车费及拥挤路段占用费等等尴尬。当这些尴尬接踵而至的时候,那个买车后最初的快感大概早就荡然无存了吧。
这些就是我们现代人所必须面对的选择,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快乐被推向极致时,就会成为苦恼甚至是灾难了。因此随着我们所生活的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升,在私家车的问题上,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这样的选择:个人的便捷与公众的便捷要实现和谐的统一,你如果要获得完全个人的便捷,可以,但你必须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以补偿可能给公众带来的不便。如果你能够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便捷与公众利益之间的良性和谐关系,我想明智的选择可能就是,将个人的方便与公众的利益实现和谐的统一。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择拥有一辆私家车,但主要用于缩短和衔接住处与公交乘降站之间的距离,以及周末及节假日的休闲出行。这样即可园现代人的私家车之梦,又可实现生活的品质与社会发展和谐一致的完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