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矛盾根源:物体存在法则


第十二章 矛盾根源:物体存在法则——

按层次结构存在与沿测地线运动

    自空无到能量再到宇宙五构素乃至冷胀的今天,宇宙中已繁衍出万事万物,充满着生机。其中所有的物体包括宇宙和人类又是什么原因按什么方式而存在呢?仔细推敲起来可用二个方面来概括:一是具体地生活在宇宙中的某个层次里,如生活在地球上;二是作有方向的运动,基本上是虚物质规定的沿着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此外,其它五花八门关于存在方式的观点都不可能是哲学上的概括。

本章讲二个问题一对矛盾,实际上也就是讲物体存在法则。二个问题是:方向无限性和方向不变原理使得物体的消费欲望无穷;宇宙层次结构论使得构成物体的五构素量值有限和物体能力有限。这二个问题集结于物体一身而使之成为一个矛盾体。这对矛盾就是欲望无穷与能力有限的矛盾,从这对矛盾再衍生出能力、欲望、资源、消费间矛盾关系,进而形成自相矛盾、纷繁复杂的社会种种矛盾。这些正是宇宙中所有物体要遵循的存在法则,或者说消费运动法则。

§01 方向不变与方向无限

方向问题是物体存在法则之一,第八章方向不变原理已阐述了这个问题。本节简述方向无限T1与欲望无穷。

从哲学上讲,物体存在等同于生命消费运动,因而抓住了消费体系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就消费体系来说,方向不变有二个:一个是虚物质规定的物体实现消费体系的EDF目标不变,因为没有不要消费的物体也没有脱离物体的消费;第二个是沿着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的理想不变,如人生所追求的就是价值与效率,就是美好的理想,否则就不会有竞争、发展。方向的二个不变换一种说法就是,消费欲望(即对消费的质与量之无限追求)按最佳方式实现的实在一直存在下去而不变。

方向不仅不变而且具有无限特性,因为方向总是带箭头的。方向箭头始终指向前方,在时空中沿着测地线一直向前,轨迹弯曲但箭头指向不弯折。如二维平面上的直线矢量、折线矢量,均不拐弯不内折,即在平面上矢量不拐弯不内折而一直向前。方向箭头意味着随时弯弓飞箭,不管前面阻力如何只是向前。尽管终有强弩之末时,尽管飞箭放出后终要插在一件阻力体上,但其一直向前的指向(欲望)是不会变化的。时空是弯曲的,时空中方向有迂回从而有捷径。但轨迹弯曲箭头不弯折,途径多变而大方向不变。大方向不变标志着方向无限,是无限的方向使得物体沿着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的欲望无穷。从虚物质概念和第八章方向不变原理可知,欲望无穷是由虚物质作为物体运动第一动力的事实所支持的,因为虚物质决定了方向不变。

§02宇宙层次结构性决定了物体能力有限

层次结构是物体存在法则之二,第十一章层次结构论论述了这个问题。本节着重简述层次结构与能力有限的关系。

一、能力及超大统一力

能力在这里是指能和力二个概念,犹如广义物质、时空等属于能量的表现形式一样,能力实际上是能量的一种直接表现形式。如在拳击比赛中,出拳的一方伴随着动作实际上辐射出了能量,而被击中的一方要么倒退或倾倒产生功的效应,要么肋骨被击陷产生受伤的效应。这就是说,能量辐射的同时必有力的效应,即能量转化成了一种效应。其实宇宙中只有一种力,称其为一种超大统一力T2,它可表现为多种力形式。即是说多种形式力的观念是超大统一力在不同条件下的多个侧面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如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四种力,即引力、弱核力、电磁力、强作用力,而在原始能量汤时期它们只是一种超大统一力。力的统一分弱统一、大统一和超大统一。其中弱统一能量值大约为100吉电子伏,在这个能量值下电磁力和弱核力统一为一个力的二个侧面;大统一能量大约为1千万亿(1015)吉电子伏,在这个值下电磁力、弱作用力、强作用力三者统一为一个力的三个侧面。超大统一力也称为力热,即力量和热量二方面,是包括质量引力在内的全部力形式的统一,大体上有大统一力、惯性力T3、社会力T4等几种。

按照经典物理观念,能力标志着某一物体在生命运动中一次性释放出能量的大小及其连续不间断以一定强度发力作功时间长短。用公式表示就是

E=F×△t×V =I×V                        12-1

式中F为力,I为冲量,E为能量,t为时间。

物体的最大能力即物体最大能容量,是物体五构素全部换算成能量时的能量当量值,亦等于虚特性乘实特性T5,因为虚物质具波特性而实物质具粒特性。列式如下:

虚特性×实特性=波长×动量=波长×(质量×速度)=普朗克常数h6.626×10-34焦耳.                    (12-2)

在我们的语言里,能力是个有限量值的概念,如能力水平有多高、能量能耐有多大等。为什么能力是有限的而不是无穷的呢?这跟层次结构的限制相关,下面正要讨论这个问题。

二、层次结构之限制性和能力有限性

宇宙以层次结构存在,标志着其中物体的空间结构一定,时间寿命一定,从而使得物体呈现高低级载体或公私关系并以生命周期形式往复运动。所有物体中,最大的能量值在宇宙生命最旺盛时的成熟期,这就证明每个物体所占空间体积、生存寿命等以及躯体所含物质质量、储存与充放能量均有限,即均小于宇宙成熟期当量值。简单地说来就是层次结构造就了“能量有限”四个字,因为你的身高、体重、智力都是一定的,生活劳作也是在一定时代、一定区域中的,等等。如此一来,构成你的五构素全部换算成能量值自然是有限的。

根据宇宙层次结构论,物体总是处于一定时空里的,其质量m和所占时空均有限,运动速度和能量E有限。丹麦天文学家罗麦1676年第一次发现光速非常高但有限,即任何物体运动速度应小于光速C。由爱因斯坦方程E=mC2可知,因C有限则E / m比值有限,据数学原则推知,E≠∞、m≠∞,否则光速C不能确定,因此任一物体的所具能量或所拥有质量也同光速C 一样是一定的。实际上,一般物体是不可能以光速运动的(除非在实验室中),只有光或没有内禀质量的波才能以光速运动,所以普通物体的能量E或质量m不可能与光速C值等当量。

宇宙按层次结构布局是人人都能接受的一个概念,但并非人人都知道我们人类的能力、所占时空等之所以有限是因层次结构所致。我们人类生活在极其窄小的宏观层次的狭缝(地球)中,对大千世界的可知度极其短浅,用“井底之蛙”比喻我们现有对世界的认识水平并非过分。所以五构素宇宙总是予我们人类这样或那样的矛盾、疑惑的感觉,简直是一团谜。这也证明,层次结构使得我们的智能也有限。从粒子到宇宙间有无穷个层次,层次结构无穷与能力有限使我们在把握事物时觉得极其复杂,即层次布局使宇宙丰富多彩、事物多样化,而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使得我们观察宇宙好象雾里看花、探索宇宙奥秘时总是不得其解。宇宙中事物的极其复杂性使能力有限的人类对宇宙奥秘的认识必经曲折、反复,对物质规律的探索论证道路漫长而不可能奢望一次完成。

宇宙中每个物体在生命运动中都有因能力有限所致的缺陷,如人的总能力有限且多数表现为朝某个方向运动,从而形成某个方面能力特强而其它方面能力较差或某方面特差,即所谓的特长和弱点。能力不足造成的弱点就是缺陷,这些缺陷都有自身的免疫系统予以保护,如细胞对病毒的免疫靠身强体壮,个人对付危及生存发展的阻击靠社会分工与协作,否则物体这个平衡“O”态系统必然解体。

§03能力有限与欲望无穷的矛盾性

宇宙世界为什么充满着种种矛盾和对立统一呢?这个问题实质上是要求我们剖析五构素宇宙中物体的消费矛盾运动。那物体为什么存在消费矛盾运动呢,即为什么会有导解中所述两类哲学问题呢?等等。从物体存在法则我们可以作出回答,即这些问题的直接根源是因为虚物质存在,因为方向不变原理的效应,因为物体按层次结构存在,而在表现上则是能力有限与欲望无穷的矛盾存在。

本章§01指出了欲望无穷,§02指出了能力有限,二者集于物体一身从而使所有物体变成了矛盾体。如果有人问到“世界是矛盾”的哲理出自何处,答案应该是:物体存在法则就是“世界矛盾”的发源地。

一、能力有限与欲望无穷的悲剧

    根据方向不变原理,在构成物体的五构素中唯绝对无限的方向导致了欲望无穷,其它构素都不是绝对无限的;上节中又阐明同样由五构素组成的物体因生活在宇宙层次结构狭缝中而能力有限。这二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任何一个物体既欲望无穷又能力有限。这可是困绕每一个物体、永远挥却不去的一对毫不含糊而十分尖锐的矛盾。对于人来说,虽然你力担百斤、日作不过十小时,却想着腾云驾雾、拥抱金山的美事。就算人类社会的科技不断创新,也是渐进式演进而十分有限的,跟不上人的欲望膨胀。所以,这等美事是绝无可能的,唯一能缓解的办法是走不劳而获的道路。而这在科技生产力渐进条件下必然引发盗骗、剥削的人间丑恶悲剧一拨又一拨地放映。人类历史主要是能力有限与欲望无穷导致贫富不均进而引发对资源分配、权力控制的斗争史就是铁证。

二、能力嵌制欲望而欲望激励能力

实物质构造了物体的形态并充当能量储备与释放的角色,而虚物质催生了物体生发自由的消费欲望。能量与欲望集中于物体消费运动过程中。在无限时空中,物质存在形式无限多样、无限转换,因而可消费资源同欲望一样是无限的,显然人类转换物质形式的能力也是无止境的。这种无限的东西只在无限的大尺度时空中有效,在有限时空中纯粹是理想。但无穷时空由有限时空片段构成,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具体物体只能生活在有限时空片段中。正因为人和物体生活在具体时空片段里,使得问题出现了,如人的能力有限,现存资源有限,相应地人的无限欲望也只能被分解成有限片段。欲望本身是无穷的,但囿于资源(每一种物质存在形式总量)有限、资源再生(自然转化或人类创造物质形式)的能力有限且都需要一个过程,使得欲望处于抑制状态而呈相对满足态。由于能力、资源有限使无穷欲望受到抑制而导致消费有限,此时此地的欲望仅只表现为向外发散的高超性。如欲望超高于生产力之高超性引发高超消费而激励科技生产力发展,但这种高超是略高于略超前而不可能是无限的;相反,欲望无穷必激活竞争意识,使物体或个人在竞争中锻炼发展自己,提高自身能力。这正反二方面恰是物体在实现各自消费体系的生命运动中所出现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经济问题的根源所在。

三、能力欲望与资源消费二对矛盾

根据“O”态平衡的打破与建立运动律,资源是可以自然生成和人工制造的,但其自然转换是有限而有过程的;在有限时空中,人类或物体转化可消费资源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这使得消费的实现程度有限,从而压抑了欲望。可见在有限时空中,能力与欲望、资源和消费是二对同类性质的矛盾。

欲望与能力的矛盾是其它形形色色的矛盾之源,因为虚物质规定了我们拥有无穷欲望的同时,却不给我们发挥无限威力的武器。这就使我们不能完全通过能力实现欲望,从而出现不择手段的恶意不劳而获的消费实现方式,进而导致了共生存与齐出力难以同时出现。共生存就不能齐出力,齐出力就不能共生存是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在寻求解决而未能解决好的经济、社会总矛盾,其实也就是社会管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消费体系矛盾律、经济基本问题、恶意不劳而获,等等。而资源与消费的矛盾可归结到欲望与能力的矛盾上,因为能力限制了欲望,资源限制了实际消费。

此外,其它许多社会的经济的矛盾性还表现在能力与资源的关系上。这些在531理论中有经济专论,而欲望与消费下节从哲学角度予以叙述。

四、矛盾源与总矛盾的关系

物体存在法则是矛盾根源,能力有限欲望无穷是其一般性表现。消费体系矛盾律是其内容表现,共生存与齐出力不能同时出现是其总体表现。它们的联系纽带是能力有限导致资源有限,从而不能满足需求欲望。能力不能满足欲望导致资源分配、配置矛盾和剥削发生,为以有限能力尽量满足欲望,人们必然不择手段,从而导致实现消费体系的路径选择问题发生,是否选择以生产方式实现消费的途径导致了共生存与齐出力相互抑制之矛盾出现。

五、物体存在法则

物体无非是存在与运动,此外对物体应没有什么更简洁的描述。具体地说,居所环境与方向运动是物体存在的基本法则。这个法则是矛盾法则,其自身是矛盾的结合体。

对物体存在法则的理解应从物体五构素去分析,因五构素是全宇宙的特征反映在每个物体身上;也因物体整个儿就是五构素的动态组合,即一说广义物质构成物体自身,另一说时空运动构成物体形状与环境。所以五构素完全按存在法则组装物体,其中实物质、时空支撑层次结构,而(虚物质)方向、力热支持方向运动。

在物体五构素成分中,力热、实物质、时空等均具有限性,唯方向无限。根据方向不变原理,物体沿着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的方向总是不变的。方向无限与方向不变使得物体消费欲望无穷。按照宇宙层次结构论,物体总是处于一定时空片段中,因而物体五构素之能量当量值与物体能力均有限。无穷的欲望同有限的能量发生着无穷而多样化的矛盾,人(物体)类面临这些复杂的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处理方法与行动又进一步加深了生活环境的复杂化。

存在法则核心是按层次结构存在而同时沿测地线作消费运动,表现为能力、资源、欲望、消费四者关系。

§04能力资源与欲望消费四者的无限与有限性

    从方向的不变性我们知道欲望无穷,而人们常说的酒足饭饱、心满意足又是对欲望有限性的描述。那么欲望究竟是有限还是无限呢?下面就研究这个问题组:能力、资源、欲望、消费等的无限性与有限性。

一、能力、资源、欲望、消费四者关系

本节实质上是论述资源的生产能力、消费体系、消费欲望三者间关系。因为物、能自然地转化为消费资源是有限的,而且需要过程,如谷物生长的季节性、石油的形成过程等。所以使用科技生产力制造生活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人工生产有目标性自主性可控性,从而大大缩短了资源转化为消费品的过程。无论物体的自然转化还是人类的人工转化都涉及到资源现状和能力水平。对人类来说,资源有限应归根于科技生产能力有限及其渐进发展性;资源的无限则在于科技生产力发展的无限性,这是针对无限时空来讲的,不具现实性。能力同资源的这种关系决定了消费体系即C值的无限与有限性,即能力有限使得C值有限;而能力趋向成熟期的当量值如科技生产力随着人类进化发展似乎是无止境的,又使得C值似乎有无限的发展前景。消费体系的有限性限制了消费欲望的满足程度;消费欲望之发散性又激励了能力(科技生产力)发展和消费体系总量的提高;消费欲望的收敛性又制约了科技生产力服务于消费程度,从而置生产力无用武之地,以致消费体系萎缩、贫乏。

根据消费运动总形式,即生命周期中的成熟期为欲望与能力顶峰,也是资源与消费的高峰期。

二、资源及生产能力、消费体系、消费欲望三者的无限与有限性  

(一)无限有限概念

我们常说无穷、永远是就物体消费运动无限地循环相生相克地进行来说的。这种无限循环的消费运动是带箭头方向的,方向箭头是无限的概念表明消费运动是无限的。这种无限有二个特征,一是无中生有、小有变大有、大有成小有、有中趋无四个环节反复多方同进。二是消费运动轨迹呈周期性封闭演变。尽管循环相生相克运动是无限的,但其中有峰有谷有周期,谷通常为产生、灭亡点而峰通常为生命周期中的成熟期。因此,有限概念就出现了,即宇宙的有限范围为空无到成熟期当量最值T60LfMAX,参见图16-1)。在数学上,无限是某个有限值相对趋近于空无的零值来说的(即常数/0=∞),如人类相对宇宙来说其五构素份量微乎其微,而宇宙成熟阶段五构素当量值相对于人类五构素及其消费运动所需资源来说乃是无限的,这仅是一种相对的无限。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的日常生理需求极为有限,只要大自然赏赐一桷金子,多数人都会觉得富足而过剩。

(二)消费体系的虚实二面性与资源欲望

消费资源是指能满足某物体,如人的生活所需的资源处于被消费地位时的一组物体集合称号,因而也是由虚、实物质构成的。消费体系则是将消费资源按不同需求分为生存、发展、自由三类不同功能的资源、条件子集。显然,资源是消费体系的实物质内容,欲望则是消费体系的虚物质内容。正因此,资源与欲望才成为消费体系的硬、软件构置T7。消费体系的实现需要生发自由三方面的物质资源配置作硬支持,资源硬件是否支持欲望软件是资源与欲望的基本问题T8。因此,研究消费体系则必然涉及到资源和欲望的问题。

(三)总原则使得资源有限又无限

总原则是指宇宙中物能守恒及物种间相互依存互为食物链的共同体运动法则,它同总形式(即生命运动周期)都是相生相克循环链中的重要内容,详见第十三章§03。下面从这个总原则谈谈资源的有限与无限性问题。

经典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如果引伸到整个时空,则能量首先守恒于能量“O”态点,然后才守恒于从量子到宇宙之各个层次物体的五构素总和对应的能量当量值。这就是说,守恒只是守恒于全封闭时空的空无“O”态点或全宇宙“O”态被打破与建立瞬时所产生的任一瞬态。这样一来,随着能量时而呈现“空无”状态时而又突然不知从哪儿冒出来或瞬时消失在某个时空点,相应地物能守恒于任意有限值。这个任意有限值以成熟期宇宙五构素能量当量为上限。相对于人类的观察来说,这个上限值是无限的,因为人类在宇宙中的五构素份量以及循环再消费的资源量微乎其微。

物能从空无到宇宙成熟当量值之间都是守恒于封闭时空总体的,守恒于宇宙从空无到成熟过程中间发生的物能总和。显然这个时空总体能量当量是不断增加的,直到成熟当量值。在宇宙冷胀的同时,宇宙质、能趋势于成熟时的当量值,即空间增大的同时质量上升,因而宇宙密度变化不大。

由于任一物体都是有寿命的都要经历一个生命周期,即其转化的量变过程分为生存、发展、自由,且每个环节物体都按消费体系矛盾律运作;而转化的质变过程主要指产生、灭亡、转换,且按“O”态打破建立原理运作。无论消费体系运作还是“O”态的打破建立都是物能转化、资源的再生。于是,虽然守恒量以成熟当量值为上限,但“转化”原理表明资源可无限再生。此外,能量的神出鬼没特征使得物理学认为能量可以借用,只要迅速归还就行,而且借用期越短借用量就越大。“守恒”、“转化”与“借用”表明,守恒使得资源似乎有限,但在有限时空里资源可自然地、尤其人造无限再生和能量借用,好象实际上资源无限。然而不同物体的相互依存、食物链及生态平衡法则又规定了各种生命体需协调共生存,即资源现状有限且必须保护生态环境;纵使资源无限再生,可是自然再生是有周期和需要过程的,维持生命延续的生理消费却是即时的,据说人可绝食月余,禁饮一周。再说先进人类科技生产转化能力及活动空间也不过是渐进式扩展,同样需要时间有过程。

总之,宇宙是有限的,但相对人类来说又是无限的,即无限时空中资源无限;而在人类能力所及的时空是有限的,在有限时空中某种可消费资源有限。转化、借用表明资源可以无限再生,但考虑到生态平衡、再生能力有限、再生过程的渐进性和生理消费的即时性等,无限再生在三种情况下才能实现资源无限:一是再生的即时高效性,即消费品生产率同生理需求、欲望冲动率同步;二是再生资源无需保鲜储存,同空气一样可供随便呼吸,或是人类掌握了超生理需求速率超欲望冲动率的保鲜储存技术;三是社会经济管理实行高超消费目标,同时人体所需营养元素由TMS太空网系提供。TMS太空网系是指布局于宇宙的意控式产、消网体。在这有限无界的时空中,资源无限。

(四)资源或生产力、消费体系与消费欲望之无限与有限的关联性

消费体系的无限性是由资源的无限性决定的,没有无限的资源空间与储备技术或资源的无限高速再生就没有无限消费的物质基础。同样,只有消费体系现实的无限性才有消费欲望的无限性。

虽因无限消费欲望的存在决定了无限消费体系存在,但欲望基于具体消费结构与消费方式的现实表现及其在此基础上略超前的想像,因而消费欲望因消费体系的现实有限性变成了有限。缺乏具体消费内容、方式的无限消费是没有的,所以无限的消费体系和无限的消费欲望亦存在于无限时空中。消费体系的有限性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决定的。一方面具体空间里可消费资源的存量有限规定了静态消费总量C有限,同样消费欲望落实到计划消费时又受到C限制而变成有限。另一面,具体时间中自然资源再生是有过程的,不可能依物体消费需要说生就生;而人类改造自然及再生资源的科技生产力及储存保鲜技术也是渐进提高有阶段性的,这又使得动态消费总量Ct也是有限的;同样,消费欲望落实到计划时,受到Ct的限制而变成有限。所以,有限的消费体系和有限超前的欲望存在于有限时空中。

总之,欲望既无穷亦有限,相应地生产力、消费体系、资源等也既无穷又有限。

§05能力资源与欲望消费四者间动态平衡由有限向无限发展

    平衡是由收敛嵌制形成的,而发展是由发散驱动形成的。因而本节的内容就是能力资源与欲望消费四者的抑制与收敛、发展与发散二方面的关系论。

一、欲望的抑制或发散   

    熵表达的实际上是约束力与自由力较量,当自由力大于约束力则为熵高;反之为负熵。随着热力(温度包括动力)上升,物质熵也上升,此即热力学第二定律;而随着压力、引力包括管理上的约束力、政治上的凝聚力或打压的加强,物质或人类社会熵下降。根据公私关系,高级载体通常抑制着低级载体自由,因而任一载体内外二个作用力方向是相反的。熵的概念表明,欲望的发散与抑制是由内、外二个相反作用方向的力之较量来决定的。

欲望的内容主要是消费体系,消费体系以自由为代表具有强烈的发散性,这种发散性必然激励物体能量的释放。你释放他也释放,所有物体都释放,则必然导致物体间的普遍对立,这种对立矛盾表现为能量强者抑制能量弱者,上层载体抑制下层载体。用熵的概念来理解上述发散与抑制的关系,可参照如下结论:从本章§04中可概括出,消费欲望、科技生产力、可消费资源、消费体系四者间呈相对激励与制约的闭环周期螺旋式无限上升关系,即:消费欲望↑↓→科技生产力↑↓→可消费资源↑↓→消费体系的实现↑↓→膨胀了的消费欲望↑↓。

二、发展的动力   

本部第十三章物体生命运动中已阐明,虚物质是物体运动软控力T9,能量(力热)则是物体运动驱动动力T10。事实上,虚物质作为物体运动第一推动力主要表现在物性人性的发散性上,见本丛书第十七章。

现代人类对于电的应用非常广泛,电的发现和应用使人类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电是人类所发现的强大能源载体,今天人们生活离不开电。电子现象表明,物质的基本粒子(如电子)是能量充放最典型的物质粒子。电子及其充放能量的特性还被人们用来制成微电流电子线路,从而形成了人类控制物质资源转化的表达网。由电的发现应用之事实可知,科技生产力的发展虽然首先受欲望激励,但离不开能量,而且这种能量的释放方向是完全受控于人的思维的,人的思维又受控于人性物质,表达为欲望。可见,有限的能力、资源、欲望、消费平衡体系向无限的方向发展动力第一是虚物质欲望发散,第二是能量表现为力热形式。

三、动态平衡由有限渐进到无限

在具体的有限的时空区域里,科技生产力、资源、欲望、消费体系都是有限的,且它们处于动态平衡中。平衡意味着资源与欲望的关系是波动调整性的而非完全脱节的,事实上平衡是主要的。资源与欲望的平衡就意味着有惬意满足感,而通过发展达到成熟最佳值是次要的,因达到成熟的最佳时期如不平衡则仍是不满足的。现实是,成熟得早通常是死亡得早,况且欲望的满足并非在消费资源处在高位值上。这种平衡由略超前的欲望首先打破,由生产力、资源、消费体系同步跟进维持;并按力--产顺序周期律运作建立起生产力、资源、欲望、消费体系四者高新平衡。如此循环往复无限发展下去,直到无限时空中构成无限资源、欲望、消费体系间的新平衡态。所以,科技生产力、消费欲望、可消费资源、消费体系四者在有限时空中有限,且保持动态平衡。这个平衡不断发展进化直到无限时空中达到无限水平并不断接近时空成熟期当量值。只有生产力、资源、欲望、消费体系四者有限动态平衡才是有现实意义的。对有限动态平衡的维护并平稳地向成熟最值方向发展才是事物生命运动的进步,这个过程遵循生发律。

 

1.要点温习

A1物体只能依照层次结构论而存在于宇宙中,于是物体的能力必然有限、资源也有限。但物体在方向不变原理支持下,总是要求沿测地线在时空中运动,这表明物体实现消费体系的欲望无限趋向最值,于是要求可消费资源多多益善。能力、资源有限嵌制了无穷的消费欲望,于是能力资源与欲望消费二方面处于平衡的运动中,并在略超前的高超消费欲望驱动下不断向前发展。

2.思考

P1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描述出物体存在法则的要点。如何理解能力、欲望、资源、消费同物体存在法则的关系?



人们需要的是各种生活资料而不是单一的金子。金子在这里是借喻载阴流子功能的货币,不是作为工业材料的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