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市行情无疑亦是上市公司高管的盛宴。
某些上市公司的高管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投资自家公司股票时,常常能买在低位出在高位,掌握的时机堪称精准,一度被市场称之为“高管股神”。然而,这些“股神”至少有名不副实之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尤其如此。
显然,这些上市公司的高管成为了市场中的“食利阶层”。但对于高管来讲,“食利阶层”绝对不止这些。目前上市公司中,有许多自然人股东,其持有的限售股解禁之后,一旦抛售,同样能够获取暴利。
进入12月,市场调整依旧,但这却无法阻止某些上市公司高管抛售股票的冲动,特别是那些中小板公司。据媒体报道,截至12月18日,共有12家中小板公司的高管抛售股票,总共套现6330万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仅有4家中小板公司的相关人士买入公司股票,总共动用的金额也只有9.1万元。其中,晶源电子、东信和平、高新张铜、宏润建设高管的表现颇为引人注目。晶源电子共有9名高管抛售,套现450万元;东信和平共有5名高管抛售,套现830万元;高新张铜共有3名高管抛售,套现2840万元。
中小板自然人控制的上市公司较多,像中小板的“新八股”、苏宁电器等莫不如此。此轮牛市行情中,个股股价大幅上涨,中小板上市公司同样没有例外,这为其高管的减持提供了极大的诱惑。伴随着股价的上涨,一批中小板上市公司创始人和流通股东的“身家”自然也水涨船高。中小板上市公司持股市值超亿元的大股东已超过百人,较2006年底几乎翻了一番。其中,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以持股总市值稳居榜首。
深交所在其诚信档案栏目中,对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持股变动情况有着极为详细的记载。统计发现自今年5月1日至9月5日,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及其家属共计买卖股票196次,涉及上市公司36家,其中买入次数37次,交易金额为848万元,卖出次数159次,交易金额为3.42亿元。也就是说,这一时段中小板高管及其家属炒股几乎是单方向操作,都在卖出。
实际上,中小板上市公司自然人股东套现最著名的一“战”发生在去年。去年10月26日、11月9日,苏宁电器自然人股东赵蓓两度大规模抛售股票套现近6亿元后,于11月份中旬再度抛股820.45万股,套现2.286亿元。连续三次抛股,赵蓓共套现逾8亿元。赵蓓的“一夜暴富”一时成为市场上的热点话题。
总体而言,出多进少是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套现的基本原则。这些上市公司的高管之所以热衷于套现,用《说谎者的扑克牌》作者迈克尔·刘易斯的话说就是:利益实在太庞大、太诱人了。
与主板相比,毫无疑问中小板已经演变成了“套现板”。深交所当初欲将中小板打造成“诚信板”,或许没有想到在股改之后,中小板反倒成了某些自然人股东套现的乐园。显然,高管纷纷套现,对于市场、对于其中小投资者的影响不容忽视,尽管高管的抛售行为合规也合法。
如果仅仅只是套现也还罢了,问题在于,在中小板变成了“套现板”的背后,个中隐藏着极大的利益诱惑。资本市场的魅力就在于能将“豆腐”卖出“肉价”来,上市前无论是大型国企也好还是民营企业也好,其估值标准无非是以每股净资产来衡量,而进入了资本市场之后,特别是在全流通之后,以往不能上市流通的股份按每股净资产转让股权将成为历史,净资产概念被漠视是以市价作为其中的基础的。
对于某些民营企业来讲,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或许只是其上市的目的之一,之后的股权退出套现才是最大的吸引力与动力所在。那么,在目前的上市审核机制并不能确保不会出现鱼目混珠的背景下,某些民营企业通过包装等手段挤进资本市场这班车,套现后溜之大吉继而危害市场的事件或许不可避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