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十三亿人的看病问题功德无量


解决十三亿人的看病问题功德无量

胡星斗

 

200610月,胡锦涛在政治局会议上强调医疗改革一要坚持公益性,二要强化政府的责任,三要建设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此言可谓一语中的,对于指导今年卫生改革方案的出台、解决十三亿国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至关重要。

坚持公益性,强化政府的责任,就是国有医院应当平等、廉价、优质地提供医疗服务,决不能惟利是图,更不能抛弃病人;政府部门要做好对医院的监管、确保对国有医院的全额投入;实行医、药分离,杜绝以药养医、开大处方、进高价新药、重复检查、医疗特权等问题。

建设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我认为,就是要打破城乡、地区、所有制的界限,建立以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为诊疗基本场所、覆盖全民、城乡一体化的医疗预防卫生体制。

根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我国城市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4.8%,农村占79.1%。另据卫生部调查,农村儿童的计划免疫建卡率从1993年的87%下降为2003年的56%,三级预防保健网破裂,慢性病上升。农村因病致贫或返贫人口占贫困人口总数30%以上,有的地方占70%。目前医院的营运成本中,政府投入仅占6%,94%靠医院自筹;中国卫生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2.7%,而美国为13.7%,印度为5.2%;在中国的卫生事业经费中,中央仅占6.5%,地方政府占93.5%,以省级财政为主的医疗体制极大地影响了卫生公平性,如河南的人均卫生费用不到上海的十分之一。而且,极其有限的财政投入在一些地方还被特权所浪费,据社会科学报报道:2005年,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被党政干部所占用;有40万干部长期疗养、占据干部病房,一年花费500亿元。

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器械司司长郝和平、药品注册司司长曹文庄的先后出事更反映了医疗体制的病情深重——有的招标药比市价贵出几十倍,但药企的四分之一却在亏损;药监局过去出于利益的考虑,一年新批准上千种新药,而医院为避免药价的政策限制,都乐于采用高价格的新药;——多层次代理制度导致了医疗器械的价格不断抬高,进而促使医院对病人多次检查、重复检查;——缺乏独立的医疗监管机构,患者的利益无法保障。如哈尔滨的“最昂贵死亡”,其家属向卫生监管部门投诉数百次都石沉大海,最后是中纪委和监察部下令调查,内情才得以曝光。

可见,中国极需加快医疗体制的改革,完善监管机制,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降低药价、手术费,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公平分配医疗资源。同时,扶持私立医院的发展,在急救业务、医保定点等方面对之一视同仁;恢复乡镇卫生院的公立地位,建立全额投入机制,完善其预防保健的职能,改变农村卫生重治轻防的现状;城市要大力发展社区全科门诊,做到小病不出社区;取缔高干病房、疗养医院,提高医生的公开收入,遏制回扣、红包。根据《福布斯》报道:美国收入最高的25种职业中,医生包揽了前八名,其中外科医生收入第一。

解决十三亿中国人的看病问题,是功德无量的大事。温家宝总理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中国人都看得起病”。我相信,总理很快会有梦想成真的一天。

 

 

(胡星斗,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通信地址: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邮编:100081,E-mail:[email protected]胡星斗中国问题学网站:http://www.huxingdo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