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农民:土地制度还是户籍制度


今天看到中央刚出台的关于加大投入,建设新农村的实施意见后,作为农民的儿子,总有一些感触。对解决“三农”问题来说,加大投入总是有所帮助的,会受到农民的欢迎。但我想,乡村干部会更加欢迎的,因为他们又可以更加发财致富了。我不相信,把广大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是可以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富裕农村的。

加快城市化和大规模减少农民,是解决农村问题的一般经验,难道我们中国就可以超越人类发展的一般经验,另辟它途吗?不,不可以,不可能。因为从土地上,是榨不出多少油水出来的,只有大规模减少农民,才能大幅提高农村的劳动生产率,从而走向富裕之路。不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光靠政府的投入,永远不会是强农的根本之路。

当前把广大农民束缚在农村的,主要有两种制度,即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要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一些人主张改革土地制度,实行私有化,于是多数农民就可以卖田进城致富,从而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这似乎是一条很好的出路,过去我也持这种观点,但在我国目前制度条件下,是很难行得通的,代价太高。为什么呢?

首先,这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严重相左,高层领导是不敢冒这种风险的。其次,即使政府允许私有化,也很难解决多数农民脱贫的问题,因为绝大多数农地是远离城镇的,卖不了几个钱。再次,如果不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卖了地的农民进城后,不能得到城市户口,无疑会比现在的处境更糟糕。所以,不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恐怕没有多少农民会卖地的。

还是不要指望土地私有化吧,目前讨论这个问题尚太早,毕竟,激进的休克疗法不是执政党所欣赏的。因此,最可行的出路是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尽管说服政府还有点难度。但是,这并不是不可能的,因为“购房入户”政策曾在一些城市试点过。

“购房入户”,即买房后就可以申请迁入当地户口。虽然“购房入户”政策会遭到部分城市居民的反对,但如果有政府作为强力的后盾,在全国推行该项政策是不会有很大的阻力的。毕竟,“购房入户”政策的结果是帕累托改进,城市居民是可以从中受益的。

购房入户政策必然加快城市化进程,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福祉是显然的,它的正确与否不是通过急功近利的试点方式可以求证的。所以,试点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政府只是陷入了试点的怪圈。其中原因,可以参看本人博文《为什么“购房入户”政策的试点总是流产》。

相比农村,中国城市生活是非常体面和有保障的,应该是所有的农民向往的,不然的话,他们怎么可能舍得花钱让子女读大学。只要推行购房入户政策,这自然就大大激起了农民努力赚钱的欲望,并根据自身财力和喜好选择性购房,钱赚得多的可能到大城市买房,钱赚得少的可能到小城镇买房。

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城市买房,一方面加快城市化进程,使中国城市变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人为限制城市的发展总是愚蠢的。另一方面,随着农民移民城市,他们退出土地后,农村的人均耕地面积就会越来越大,现代农业也就很容易发展起来了。只要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了,什么土地私有化,什么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

“购房入户”政策无可厚非,是一项基本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策,因为市场经济主要是通过金钱来配置资源的。因此,设置一定的金钱壁垒是可以允许的,相反,设置行政壁垒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左的,比如现行户籍制度。当然,一旦农村普遍富裕,城乡差距缩小之后,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障,从而使户口失去社会保障功能,人们的自由迁徙就基本上没有什么障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