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指30看美国蓝筹股


 

从道指30成份股看美国蓝筹股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  董登新(教授)

 

-琼斯工业平均数(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DJIA)即人们通常所称的“道指”,因其成份股一直设定为30只,故本文也称之为“道指30”。作为美国最重要的股价指数,它既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又是世界股市的“风向标”。它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广泛的股价指数。

在美国众多的股指中,道指之所以能成为全球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股价指数,主要是因为构筑这一指数的30只成份股(除微软和英特尔在NasdaqNM挂牌外,其余28只成份股均在NYSE挂牌)。据道-琼斯公司称,它们都是美国“蓝筹股”(blue-chip shares)的精英。

所谓蓝筹股,在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把那些在其所属行业内占有重要支配性地位、业绩优良、成交活跃、红利优厚的大公司股票称为蓝筹股。那么,作为美国蓝筹股的代表,道指30成份股究竟有何“超凡脱俗”之处呢?我们不妨深究一番,也许能够从中得到某些启示。

(一)公司规模大,国际知名度高。

作为道指30成份股的上市公司,无论在传统行业或是新兴行业中,它们都是这些行业的佼佼者,而且大多都是跨国公司。在它们中间,不少公司进入了世界500强的前50强,例如,在2006年版的世界500强排名中,属于道指30成份股的就有埃克森、沃尔玛、通用汽车、通用电气、花旗集团、美国国际集团(AIG)、IBM、惠普、家得宝、摩根大通、韦里逊通讯等11家上市公司,它们分别排名在世界500强的前50位中。

此外,从公司雇员数量来看,这些公司的雇员大多为10——30万之间,而雇员低于10万人的只有微软(7.1万人)和因特尔(9.4万人),而雇员超过30万人的则只有GMGE和沃尔玛等。

不仅如此,在这些成份股中,它们的品牌更是驰名世界、享誉全球。例如,可口可乐、麦当劳、微软、英特尔、波音、运通、强生、宝洁、杜邦、惠普、迪斯尼等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在我们工作、生活的周边环境中,只要看到IBMINTELEXXONMICROSOFTMCDONALDSBOEING等字样,人们便知它是什么品牌、是做什么用的。

此可见,要成为道指30成份股中的蓝筹股,仅有“国内驰名”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必须有足够的世界知名度。我想,一个国家,这样的公司不要多,只需三十个便足矣!

(二)公司挂牌时间长,有的堪称基业长青。

在道琼斯30个成份股公司中,共有17家公司已在股市挂牌超过半个世纪,其中,挂牌时间在百年以上的有2家,它们分别是通用电气和AT&T公司。同时,上市时间最短的成份股挂牌时间也超过了20年。应该说,这些入选道指30成份股的上市公司,它们都是经受住了历史和时间考验的优秀上市公司。

此外,在道指30成份股中,还有许多公司是基业长青的,如“年龄”已超过百年以上的公司就有13家,占成份股只数的43%。其中,有6家公司“年龄”超过150岁;仅有6家公司的“年龄”不满50岁,年龄最小的为23岁,年轻公司主要属于新兴产业,如微软、因特尔。

基业长青是企业成功的标志。只有在历史的风风雨雨考验中能经久不衰的企业,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不仅是民族企业的骄傲和自豪,它们更是一国经济的“脊梁”,是国民和投资者心目中的真正英雄。由此可见,没有历史的公司是没有资格号称蓝筹股的。

(三)公司成长快且扩张能力强。

30只成份股中,大多数公司的流通股本在10亿股以上,只有6家公司的股本小于10亿股,但最小流通股本却是超过5亿股的。不过,流通股本超过100亿股的也只有通用电气(103亿股);流通股本在10——50亿股之间的公司有17家。由此可见,股本大小似乎也是有个适度的问题,并非越大越好。

从这30只成份股的股本变动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上市公司的股本既不是一夜之间做大的,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有如此之大。相反,美国许多公司上市时的总股本一般都不是太大。上市后公司股本不断变大的原因主要是:在公司业绩不断成长以及股价不断走高的过程中,公司通过对股份的不断分割(拆细)来增大总股本,一方面有利于稀释股权“含金量”、降低市场股价、减少控股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扩大股东群体,有利于提高本公司股票的市场投资人气。

在近20多年的时间中,道指30成份股分割次数最多的当属HOME DEPOT、英特尔和微软公司,它们分别分割股票的次数为13次、10次和9次,其中,英特尔在10次股票分割中就有7次的分割比例均为21(即我国股民所称的1010,或每1股裂变为2股)。目前,这三家公司的流通股本分别为20.41亿、57.66亿和97.92亿股。如此高比例而频繁的股份分割,如果没有公司业绩的同步扩张,是很难想象的。

(四)公司业绩随股本同步扩张。

事实上,道指30成份股的股本扩张正是与其业绩同步进行的。2006年度,在道指30成份股公司中,共有25家每股收益超过2美元,其中,每股收益在5美元以上的共有5家,只有5家公司的每股收益低于2美元,除通用电气偶然亏损外,每股收益低于1美元的仅有1家公司(因特尔0.86美元)。这样的业绩表现,在今天的美国,应该算是十分优秀的。

再从每股净资产这个存量指标来看,就更能说明问题。在30个成份股公司中,2006年的年报资料显示,除微软外,其他29家公司的每股净资产都在6美元以上,其中,有23公司每股净资产超过10美元。其中,有7家公司每股净资产不低于20美元,最高为AIG37元。这里,尤其值得说明的是,在公司总股本长期不变的前提下,随公司成功经营积累而不断做大每股净资产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若是在总股本不断扩张且已达到相当规模的情况下,公司仍能保持一个较高的每股净资产水平,这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为此,我们可以反推出这样的结论:对于任何上市公司,无论何种动机的股本扩张,如果没有业绩同步扩张的实质性支撑,就只会加速公司股票沦为“垃圾股”的进程,其后果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样的例证,我们从美国其它上市公司中也能找到许多。

(五)公司现金分红普遍而优厚。

在美国上市公司中,按季兑现支付红利是十分普遍的,而按年或半年支付股息反倒不是很常见。当然,也有许多公司根本就没有股息分配。此外,也有一些公司偶尔还支付额外股息和特别红利。

据统计,道指30成份股在2006年已实施的现金红利分配中,每10股支付现金红利在10美元之上的公司共有15家,占30只成份股的一半。其中,每10股支付红利最高的是运通为76.4美元。分红水平最低的也有近3美元,分红水平低于5美元的只有5家。

在前述股本扩张到如此庞大的情况下,这些成份股公司依然能够有如此丰厚的现金红利回报,这样的蓝筹股,怎能不吸引投资者对它们的投资兴趣和投资欲望呢?只要有了这种长存的投资人气,公司的股价水平就能长期处于稳定、坚挺的状态。这便是蓝筹股一贯的魅力所在。

(六)股票流通市值庞大,股价分布错落有致。

200728收盘价计算,在道指30个成份股中,流通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股票共有17只。其中,最小市值为通用汽车(191亿美元,折合为1400多亿人民币);最大市值为埃克森美孚(4323亿美元,折合3.37万亿人民币)。当天,沪市AB股总流通市值仅为2.08万亿人民币;深市AB股总流通市值仅为1.06万亿人民币。由此可见,埃克森美孚所具有的强大投资价值,使它目前的总市值超过了沪深两市AB股总流通市值之和。这就是蓝筹股的“大”。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大”,主要是指总市值的“大”,而绝不是总股本的“大”。

不难想象,如此庞大的总市值,如果没有这些蓝筹股公司的大流通股本和高股价,是难以继任道指30成份股的重任的。

再从股价的分布来看,200628,道指站上历史高位,收于12637点。这一天,在道指30成份股中,有14只收盘价超过50美元,另有16只收盘价介于20——50美元之间。其中,最高股价为IBM99.62美元),最低股价为因特尔(21.36美元)。

相应地,在道指历史高位运行的一年中,其30只成份股的12个月平均市盈率仅为14.59倍。其中,22只市盈率低于20倍,另有6只市盈率介于20——25倍之间,最低市盈率为9.95倍,有11只成份股的市盈率低于15倍。

从过去的熊牛交替来看,道指成份股始终能错落有致地、均衡有序地分布在价位水平不低的各个档次上,这便是蓝筹股的“大将风范”。如果说,一旦遇上疯狂飙升的牛市,它们全都一飞上天;而一旦遇到苦寒难耐的熊市,它们一下子又全都趴下。这样的股票是不够资格充当蓝筹股的。

最后的结论:美国的蓝筹股是经过200多年的市场经济苦心经营而孵化和培育出来的,它们的做强做大正是美国经济强大的基石。我国股市目前虽然还没有“美国意义”上的蓝筹股,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上市公司也会日益强大起来。可以预料,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国内知名品牌不断地成长为世界驰名的国际品牌,我们“中国版”的世界蓝筹股公司将会越来越多。到那时,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富强。

作者相关文章连接:

1、世界一流蓝筹股探秘

2、美国上市公司是如何分红的?

3、大陆上市公司应学会按季分红

4、“炒”是中国股民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