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家用的器具。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的《五种槐柳楸梓梧柞》一文中说,“凡为家具者,前件大皆所适种。”自古以来,木材一直是我国家具的主要用材,所谓的家具,主要就是指木家具。
远在石器时代,人类在使用石器的同时,也开始木器的使用。“木俎”就是一种原始的木器家具形式。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我们就可发现其木作工艺、架空的干栏式建筑就十分突出,特别是发现了一件最早的木碗漆木器,同时还发现了小铲、安装木柄的石斧、纺织用具等。前几年在湖南彭头山遗址又发现了一件距今已经有9000年的原始木器符牌。
到商周时代,透出从石器、青铜再到木器的发展过程中,史前古人的智慧。这段时期的木器家具原始古朴,从房屋的构造、水井的架子再到祭祀的用具等,家具的使用越来越多。于是,家具的坚固耐用是人们的追求。从简单的捆扎原木到简单的削平木料,人们制作的家具希望越来越坚固,越来越复杂,于是卯榫结构开始在这一时期使用,并且出现了肩榫、燕尾、透榫、勾挂榫等多种卯榫结构。
其后历经春秋战国这这一适应基本生活需要的木器制作发展期,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家具多为矮型家具,人们席地而做,家具随用随置,根据不同场合而作不同的摆设,功能性也不断增强。自汉代开始,家具得到长足的发展,屏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开始了古代家具兼收并储,譬如轻便折叠的胡床就是在这一时期引入的。
在这一阶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改变,由于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使得少数民族家具的引入改变了古人的席地习惯,开始出现了适合垂足而做的家具,渐高家具开始发展,并且对原始家具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由于民族的融合以及佛教的影响,到隋唐时期高型家具开始定型,矮型家具继续使用,从而形成了高低完整的组合。人们垂足而坐的习惯也已经完全形成了。
从隋唐时代开始,吸收各个民族木器家具特点而定格的家具陈设布局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的木器家具发展的已经基本成熟,特别是高型家具譬如衣柜等等得到迅速发展,并普及到普通家庭。在五代《韩熙载夜宴图》、敦煌壁画等等古代绘画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种类繁多的家具,到这一时期,凡是后世使用的家具种类在这一时期基本上都出现了。
宋辽金元时期,高型家具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家具,家具的制作更加秀气、轻巧,各类线脚广泛使用,并开始使用束腰做法、凸凹断面、多变形、牙板外膨、里勾外翻马蹄形等各类创造性的家具形式。
明清阶段当为中国古代家具的鼎盛时期。进入明代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手工业的进步,城市的不断形成和繁荣,私家花园纷纷兴起,文人墨客、商贾官僚崇向室内家具的摆设之风渐兴,于是社会上的家具需求量大增。与此同时,随着造船技术和远洋航行技术的发展,明政府开放海禁并大量输入南洋等地的名贵紫檀、鸡翅木、黄花黎等木材,使得家具制作艺术在嘉靖之后,进入一个辉煌的黄金时代。
明式家具的造型艺术和工艺技术,是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水平,“明式家具”成为一代骄傲。它的特点是线条简练,风格典雅,造型优美,朴实大方,比例科学,使用舒适,结构牢实,选材精良,重视纹理与色泽。特别是自宋代开始发展起来的框架结构,到明代已经进步到相当高的水平。
清代基本上承袭明式家具的结构特点,但是清代家具又有自己的特点。自清代康乾以后,由于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出现了封建时代的“盛世”。使得人们对于家具的追求上有了一些新特点。突出强调稳定、厚重的雄伟气度大量使用雕刻、镶嵌、描绘、堆漆、剔犀等等高超技艺,特别是楼刻工艺更是巧夺天工。清代的家具在承袭明代家具全部类型的同时,也不断丰富和开发一些新型家具如陈列柜、折叠椅等。(作者:沙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