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平的》:弗里德曼将全球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全球化
“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其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
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
新一波的全球化,正在抹平一切疆界,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在本书中,弗里德曼剖析了十股造成世界平坦化的重要力量,启发人们思考,当前的潮流,对国家、公司、团体或个人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长尾理论》书中阐述,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于传统需求曲线上那个代表“畅销商品”(hits)的头部; 而是那条代表“冷门商品”(misses)经常为人遗忘的长尾。 举例来说, 一家大型书店通常可摆放10万本书,但亚马逊网络书店的图书销售额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排名10万以后的书籍。这些“冷门”书籍的销售比例正以高速成长,预估未来可占整体书市的一半。这意味着消费者在面对无限的选择时,真正想要的东西、和想要取得的渠道都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一套崭新的商业模式也跟着崛起。传统的市场曲线是符合80/20铁律的,为了抢夺那带来80% 利润的畅销品市场,我们厮杀得天昏地暗,但是我们所谓的热门商品正越来越名不副实,比如说黄金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几十年来一直在萎缩,若放在1970年,现在的一档最佳节目恐怕连前10名之列都难以进入。简言之,尽管我们仍然对大热门着迷,但它们的经济力量已经今非昔比。那么,那些反复无常的消费者们已经转向了什么地方?答案并非唯一。他们散向了四面八方,因为市场已经分化成了无数不同的领域。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使得99%的商品都有机会进行销售,市场曲线中那条长长的尾部(所谓的利基产品)也咸鱼翻身,成为我们可以寄予厚望的新的利润增长点。
长尾理论的来临,将改变企业营销与生产的思维,带动新一波商业势力的消长。执著于培植畅销商品的人会发现,畅销商品带来的利润越来越薄;愿意给长尾商品机会的人,则可能积少成多,累积庞大商机。长尾理论不只影响企业的战略,也将左右人们的品位与价值判断。大众文化不再万夫莫故,小众文化也将有越来越多的拥护者。唯有充分利用长尾理论的人,才能在未来呼风响雨。
《工作DNA》 工作是什么?在我们还没弄清楚真义时,工作已经无声无息地进驻我们的生活,占据我们的生命。对于工作,有的人乐在其中,有人欲迎还拒,有人反对到底。本书作者郝明义则显然当作是一种生命的觉悟。本书是少数从既深且广的界面来谈“工作”,又能提供极为受用的实务经验作佐证的著作。作者把工作中的人,按资历的深浅,分为三种阶段:进入社会不久的新鲜人、中层干部与高层主管。并将这三个阶段新颖地比喻为三种动物——鸟,骆驼和鲸鱼。工作的人,是三种动物。鸟:当我们在基层的时候,从一个想当皇帝的年轻人谈起,三十岁之前不要计较的事情,怎样寻找一个心爱的工作,爱情与第一个工作。骆驼:进入中层干部的时候,要解决贵人是怎么出现的。 鲸鱼:成为决策者的时候,大亨的十二个信条,下台的品位。三种动物各有不同的特质,各有不同的机会与风险。如果读者能认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工作,就能更了解自己在不同层次的角色,也能摆脱一些接近于宿命的纠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几乎与我们所有人都有关系!无论你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还是工作了几十年的资深人士。不论你在哪一个行业,哪一个职位;是正在品尝和享受成功的滋味,还是刚被拔擢准备一展身手;是在为挫折和中伤感到泄气,还是正在犹豫着要不要换跑道,为下一步该怎么走而苦恼: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解答和指引。
《影响力》在这本书中,著名的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博士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这一切的根源。那些劝说高手们,总是熟练地运用它们,让我们就范。在这本书中,罗伯特•B•西奥迪尼博士为我们一一拆解他们的招术,学会保护自己以及让这6大秘笈为我们所用。读过此书之后,定能使你做到以下两件事:一是当你真正的意图是要说“不”时,你不会再说“是”,二是可以令你自己变得比以前更具影响力。
如果你是从事营销、销售工作的,不用说,《影响力》是第一本你应该读的书,并且从第1章到最后一章都要仔细阅读。如果你是新闻媒体工作者,请你先读第4章,了解社会大众受媒体报道的影响而做出的模仿举动,为你在以后再次报道此类事件时提供三思而后行的参考。如果你是普通人,请你一定要仔细阅读并牢记第4章第165页开始的内容,当你在紧急情况下学会如何呼救,不要因为不确定性而成为牺牲品。如果你想了解自己影响他人的水平到底如何,你可以先翻到第23页,做影响力水平测试。
《你在为谁工作》本书提出了每一位员工需要自我反思的人生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它有助于员工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样一个朴素的理念,责任、忠诚、敬业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要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本书更多地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是提升企业凝聚力、建立企业文化的完美指导手册和员工培训读本。
《魔鬼经济学》在本书中,列维特和史蒂芬·都伯纳取材日常生活,以经济学的方式来探索日常事物背后的世界:念书给婴儿听会不会使他日后成为一个好学生?游泳池比枪支还危险?贩毒集团的结构其实和麦当劳的组织很像,而且基层员工和小弟都没赚头,钱都进了总裁和大哥的口袋;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对孩子影响不大。《魔鬼经济学》中确立了一个有悖于传统智慧的观点:如果说伦理道德代表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社会运行模式的话,那么经济学就是在向我们描述这个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行的。 同时,作者也展示了千方百计搜集来的各种数据——学校的考试成绩、日本著名相扑手的秘密证据、房地产经纪人的买卖记录,甚至还有黑社会卧底的秘密日记。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巧妙分析,作者得出了种种令人跌破眼镜的结论。他将教会你如何用数据分析你所看到的世界;他将告诉你:真实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的……著名的书评人兰兹·伯格把《魔鬼经济学》比喻成一部侦探小说,说自己在阅读读书的过程中一直都“屏住呼吸”,生怕一呼一吸之间,吹跑书中的那股灵气。在他看来,《魔鬼经济学》的每一个章节都包含了一本一流侦探小说的所有元素。只不过列维特所要侦破的最终目标不是“找到凶手”,而是“揭开真实世界的伪装”。《魔鬼经济学》书中的几乎每一个字都是对传统智慧的颠覆,他的许多发现被认为是惊世骇俗的,有些甚至会为他引来杀身之祸。
《道路与梦想》 王石,中国企业家群体中阳光式的领袖人物。他为人们所熟知,除了因万科的品牌及地产项目外,还因他的鲜明个性和登山经历。这位万科的创始人,同万科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共同引领万科,用20年的时间创造了一系列奇迹。今日,万科已经成长为中国大陆最大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且是中国大陆首批公开上市的企业中惟一一家连续14年保持盈利增长的企业。这些辉煌的业绩,与王石以及万科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对人永远尊重、追求公平回报和牢记社会责任的价值观,及“简单、透明、规范与均好”的企业理念密不可分。在20世纪企业经历的风风雨雨中,他如何带领万科经历时光考验,锐意成长?在多元化和专业化争论不休的业界,他怎样做出抉择,并以专业能力从市场获得公平回报?在市场经济起步之初,他又怎样拒绝利益诱惑,坚持职业化底线,带领公司建立了透明完备的管理体制及职业经理人团队?……本书中,王石不仅以坦率而诚挚的方式讲述了他的人生风雨历程,回顾了万科二十年的成长故事,更描绘了他对万科未来的憧憬。这里,是一位中国企业家中领袖人物的人生心路,也是一部企业成长的真实记录。
《引爆点》本书是《纽约客》杂志专职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一部才华横溢之作。他以社会上突如其来的流行风潮研究为切入点,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索了控制科学和营销模式。他认为,思想、行为、信息以及产品常常会像传染病爆发一样,迅速传播蔓延。正如一个病人就能引起一场全城流感;如果个别工作人员对顾客大打出手,或几位涂鸦爱好者管不住自己,也能在地铁里掀起一场犯罪浪潮;一位满意而归的顾客还能让新开张的餐馆座无虚席。这些现象均属“社会流行潮”,它爆发的那一刻,即达到临界水平的那一刻,就是一个引爆点。格拉德威尔走访了宗教团体、成功的高科技公司以及全球最优秀的推销员,他在书中分析了几种有利于开创流行风潮的性格特征,剖析了种种极具感染力的事件,如各种风尚、吸烟现象、儿童电视、商业邮寄广告等,并阐明其背后的导火索。通过大量深具说明力的研究,揭示出发起流行潮并保持其势头的原则和方法。对于企业领袖、艺术家、思想者、设计师而言,本书可以帮助你找到一种拓展影响、传播观念的全新思路。《引爆点》可谓是一部智力历险记忆,妙趣横生,极富有感染力,让人充分感受到思想的魅力和愉悦。尤其重要的是,本书如同一幅思维导航图,让人看到思维的一种新的拓展方式,并且相信,一个富有想像力的人只要能找准引爆点,就能打开一个充满惊喜的世界。
《专业主义》是人才太少,还是不够专业?任何人都能成为专家!你是一流的商务人士,还是一般的上班族?差别就在这里!本书着重阐释了真正的专家必须具备的四种能力: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的能力、适应矛盾的能力,以丰富的案例和深刻的洞见警示人们重新思考专业的内涵与效用,培养并吸纳专业人才。对于企业而言,本书匡正了世人对“专业”的误解,管理者可按图索骥,寻觅真正的一流人才;对于个人来说,本书着眼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修炼,为职业人士指明了一条修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