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恒集团甩卖"金娃娃“为哪般?




  2007年3月3日,中恒集团(600252)在媒体刊登了资产转让公告。公告称:中恒集团(600252)于2007年3月2日以传真方式召开五届一次董事会临时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转让公司所持有的国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8亿元,公司持有其6000万股股份,占注册资本的7.5%,下称:国海证券)股权的议案:2007年2月28日,公司与玉林市华龙商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华龙公司)共同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书》,公司将持有的国海证券全部股权转让给华龙公司,协议双方同意目标股份转让价格为每股人民币1.45元,转让价款总额为人民币8700万元。预计本次出售将获投资收益2700万元。

  该公司董事会决定于2007年3月20日上午召开2007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以上有关事项。

  这一看似平淡的股权转让公告,却在在坊间引起轩然大波。我们知道,早在2005年5月,中恒集团曾以6720万元向桂东电力出让所持有的国海证券7.5%股权,但遭到中国证监会机构部的否决。那时候,证券市场一直风雨如磐,证券公司经营困顿,中恒集团出让国海证券股权的理由是充分的。但在证券行业全面复苏、证券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的当前,中恒集团急急以8700万元出让国海证券股权的意图,实在让广大投资人百思不解。

  从市场环境分析,随着证券市场的复苏,尤其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为资产证券化比率的大提高预留了巨大的空间,证券公司在行业景气度逆转、收入多元化的预期下,正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从国际头号资本大国--美国证券业发展的历史和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现状看,首先,中国经济增速要大大快于美国,同时证券化率还非常低,因此未来证券市场发展空间还非常大;其次,从长期看,在股权融资达到相当规模后,债券融资有望成为券商新的业务增长点;第三,虽然A股市场的交易金额已明显放大,但只相当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水平,随着更多股票发行上市和市值不断上升,交易金额增长空间也非常大;第四,随着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加大和国家自主创新力度加强,中小板的扩容空间也非常巨大;最后,通过基金投资股票的规模会不断增加,券商通过参股基金管理公司以及代销基金获得收益的空间也很广阔。)

  从已经公布的2006年券商年报分析,众多证券公司从2006年进入丰厚盈利周期。一方面,证券公司业绩的向好将给其股东带来不菲的收益;另一方面,一些优质证券公司已经敲定和正在谋划上市,上市成功将为股东带来超额的股权增值收益。正因如此,随着券商借壳上市渐入佳境,前几年市场行情低迷时被视作“烫手山芋”的证券公司股权逐渐炙手可热。与前些年众多参股证券公司的上市公司纷纷计提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转让手中所持证券公司股权不同的是,2006年这些参股证券公司的上市公司普遍受益于券业回暖,手持的券商股权也待价而沽。

  对于持有证券公司的上市公司来说,未来因券商收益增加而获得资本市场加速成长的巨额收益。从目前情况来看,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将从三个方面分享券商业绩大幅提升的硕果:首先是冲回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在前几年市场行情低迷时期,部分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因看淡证券业前景及对券商股权长期投资的资产状况不具备信心,纷纷计提了减值准备。如申能股份(600642)在2005年底对其在申银万国和海通证券的股权投资分别计提了65%和35%的减值准备,申能股份对海通证券的股权投资额为12142万元,对申银万国的股权投资额为2000万元,光这两项计提就影响其当年利润达5550万元。另外,还有*ST信息(000748)曾大量计提了对东方证券的减值准备,兰生股份(600826)对其在海通证券27762万元的股权投资也计提了减值准备等。市场发展表明,券商经过前几年恶劣市场环境的磨砺,已初步完成优胜劣汰,特别在2006年业绩走好以后,经营状况和资产状况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在2006年将会考虑冲回之前所做的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单这一项就会给这些上市公司业绩带来可观的改善。

  其次,券商的利润在2006年获得高速增长以后,分红预期也在增加,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将出现快速提升。再次,对于持有上市证券公司的股东方来说,证券公司资产质量的提升直接体现在二级市场的股价上,股权增值可直接通过市场套现来实现。比如两面针即从所持有的中信证券股权套现中获益不浅,其持有的剩余股份将继续带来巨大的增值财富效应。除两面针之外,中信国安、雅戈尔等公司持有的中信证券股权都为其带来超出主营业绩的巨大增值收益预期。

  在这样的财富效应预下,参股广发证券股权的星湖科技、华茂股份、闽福发、辽宁成大、康达尔等上市公司,参股长江证券的海欣股份、湖北金环、保定天鹅等12家上市公司,参股海通证券的浦东金桥、泛海建设、兰生股份、外高桥、百联股份等21家上市公司,参股西南证券的有太极集团、长城股份、长安汽车、重庆路桥等7家上市公司,参股国元证券的皖维高新、皖能电力,参股国金证券的舒卡股份,参股东北证券的亚泰集团,都把持有券商股权的增值看作公司未来重要的利润来源或战略资金补充来规划。就连参股质量欠佳的泰阳证券的正虹科技、现代投资也非常珍视股权增值的历史性机遇。

  从公开信息来看,国海证券借壳上市一事已进入实质性程序,国海证券的另外两家上市公司股东桂东电力和河池化工一直把股权增值作为公司业绩成长的重要支点。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06年12月31日,国海证券未经审计的总资产为4,100,117,736.67元,净资产为624,620,451.70元。国海证券2005年的净利润为106万元,2006上半年的净利润为1.6043亿元,2006年的净利润则高达11896万元,即使在最艰难的2005年,仍旧获得利润也说明国海证券的经营状况仍属不错。虽然国海证券借壳上市后,并非就踏上了坦途,但至少为发展壮大建立了融资平台,为未来的成长打开了空间。

  中恒集团持有国海证券的6000万股股份,究竟价值几何呢?我们比照3月6日证券类上市公司的二级市场价格(中信证券35.30元,宏源证券18.86元,海通证券21.12元),如果在国还证券上市之后,按二级市场20元的价格出售(考虑到未来牛市的持续,国海证券中期股价应不低于20元)可获得12亿元的投资收益;即使按10元价格出售,依然可以获得6亿元的收益,这还不包括国海证券未来的分红和股本扩张带来的增值。

  从中恒集团的主营业务来看,医药制造业、房地产开发、电力生产这三大主业收入在2006年三季度仅24364.88仅万元,主营业务利润12240.12万元,净利润-16.70。该公司2007年1月31日发布2006年度业绩扭亏公告(而且是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2006年度业绩扭亏(上年同期净利润为-95983434.52元)。这样的经营格局,除了中药产业增长尚可,中恒集团的主营业务成长乏善可呈。根据公开治疗,在股改完成后,中恒集团正通过转让电力资产等一系列措施,公司逐渐转变为医药类公司。即使这样,中恒集团要多少年才可以赚回所持有6000万股国海证券股份的增值收益?

  正是基于对国海证券上市后,在新会计准则下,中恒集团资产质量的大幅提升、每股净资产大幅飞跃、动态市盈率支撑股价上升的预期,以及对国海证券上市后中恒集团重新估值的信心,市场投资者才积极在二级市场买入中恒集团的股票。如今,中恒集团毅然决然将增值在即的国海证券股权出让,显然是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漠视,大有“冒天下之大不韪”之态。

  中恒集团为何要在国海证券借壳上市即将成功的关键时刻,以8700万元的价格将握了这么久的“金娃娃”拱手让给神秘的玉林市华龙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去获取区区2700万元的投资收益呢?是“资产整合的需要(笔者电询得到的答复)”?还是有更为隐秘的利益输送?

  个中蹊跷,有待管理层关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