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某外商投资企业于2002年1月开始生产经营,适用税率为企业所得税率24%(经济开放区),地方所得税免收。该企业主要生产销售服装,由于我国近年来消费市场火爆,所以该的盈利非常可观。该企业2006年正处在“两免三减半”的第五年减半期。当年12月企业与一家全国知名的公司签订了长达五年价值5000万元的供货合同,货已全部发出,按合同约定该笔款项平均分五年于每年的12月10日付款,现在已按合同约定确认了第一笔销售收入1000万元。2007年就要按24%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假设该企业的利润率为20%。筹划并测算筹划方案的数值。
税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十一条的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企业下列经营业务的收入可以分期确定,并据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一)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产品或者商品的,可以按交付产品或者商品开出发货票的日期确定销售收入的实现,也可以按合同约定的购买人应付价款的日期确定销售收入的实现;(二)建筑、安装、装配工程和提供劳务,持续时间超过一年的,可以按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收入的实现;(三)为其他企业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等,持续时间超过一年的,可以按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收入的实现。可见,由该法可知,外资企业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确认销售收入的方法有两种:1、在交付产品或者商品开出发货票的日期确定销售收入的实现;2、按合同约定的购买人应付价款的日期确定销售收入的实现。
思考分析:如果企业在没有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情况下,选择按合同约定的购买人应付价款的日期确定销售收入的实现显然是有利的,因为这样可以将所得税的缴纳后延,以取得货币的利息价值;但是,该企业现在正处于税款减半征收期则选择在交付产品或者商品开出发货票的日期确定销售收入的实现才是有利的,因为这样可以享受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从而少缴税款。
筹划方案:
一、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销售收入,五年应纳的税款为:第一年(2006年)应纳税款=1000×20%×12%=24万元;第二年至第五年应纳税款=1000×4×20%×24%=192万元;五年共计应纳税额=24+192=216万元。
二、在交付产品(商品)开出发票的当日确定销售收入的实现应缴纳的税款:
5000×20%×12%=120万元。
比较:方案二比方案一少缴税款=216万元-120万元=96万元。这实质是后4年的
销售收入享受了减半征收的优惠。
如果该案例里的情况再变一下:货物并没有生产出来,怎么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