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访日 日本品牌与华人良好沟通的春天


            温总理访日 日本品牌与华人良好沟通的春天 

                                                    /王天

昨天陪朋友去本田的4S店看车,朋友是典型的喜欢日本产品,反对日本品牌的人。

   作为专业汽车媒体人的他,在众多品牌与车型中比较后,基本锁定购买本田思迪,无论价位、外观、配置都很满意,就为本田是日本品牌心有余悸,总感觉心理不舒服,“如果这款车是国产品牌该多好”,他遗憾地说。

其实,像我朋友这样心理的中国消费者普遍存在,无论是日本电器,还是日本汽车,不说品牌出身,单就产品而言,在中国市场风靡多年,还是有良好口碑的。

 

     侵华战争和政治活动屡伤华人感情

这些都源于上个世纪的那场战争,加上日本在多个不同事件中,如祭奠战犯、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以及俄罗斯石油管道等问题,一再伤害国人的感情,几乎任何有血性的国人都带有基本的反日情绪……200549中关村反日大游行,416的上海抵制日货游行,将全国各地拒绝日货情绪带入高潮。

 

80年代,许多人都会以自己拥有一台“索尼”、“日立”或“东芝”产的彩电或其他家用电器而感到自豪,其原因就在于日货质量好。而近年来, 伴随着索尼、松下、东芝、丰田、三菱、富士通、资生堂、立邦油漆、奥林巴斯、SK-Ⅱ等日本品牌的频频出事,导致中国消费者对日本品牌的仇视及抵御心理空前提高。

 

    事实上,任何一种产品,或者任何一批产品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合格或百分之百高质量。国货是如此,外货是如此,日货也如此。日货不仅在中国市场出过问题,在本国市场,在美国市场也出过问题。实际上80年代的日货也不见得没有质量问题,只不过是由于人们对该商品的有关知识的局限等各种原因,没有发现而已。

 

本来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应当是正常的问题,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这几年,日货在我国连续出现质量问题,之所以产生震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许多消费者对日货过于迷信,自己曾迷信过的产品出了问题,心理反差太大。再有就是日本频繁的不适宜政治倾向严重伤害了中国国民的心。

 

所以,笔者认为,日本品牌除了在中国做好产品,还应该培养中国消费者对日本品牌的好感,利用两国之间的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品牌与华人沟通的策略。

 

   温总理访日 日本在华品牌的天赐良机

今年春天,应韩国总统卢武铉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邀请,中国总理温家宝于200741013日对韩国和日本进行正式访问。温家宝表示,如果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0610月访问中国是一次“破冰之旅”,那么“我希望我4月份对日本的访问将成为一次‘融冰之旅’。” 

  12日,温家宝总理同日本明仁天皇会面,并在当地时间上午9时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温总理将是22年来首位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的中国领导人。日方此举显示了与中国交往、交好的期待,而温家宝总理也将会很好地利用这次机会,阐述中国对发展中日关系的主张,为中日关系打开进一步发展的大门。

  其实,两国关系正常化35年来,包括高层政要互访、军事互动和民间沟通在内,三个方面都见证着中日关系的阴晴冷暖,而温家宝总理此次出访,无疑承担着更多的期待。

    这对日本在华企业无疑是一个良好的信号,中日两国良好的经济往来及民族仇恨将发生巨大变化,启动一场适宜的政治营销将是改善日本品牌在华形象的良好机会,如果能围绕促进两国经济发展或者民族情绪融合的主题做一些公关或者营销活动,不乏为上乘之作。

 

温总理一句话,蒙牛一个亿

  2006年年4月份,温家宝总理在重庆考察时说:“我有一个梦,让每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蒙牛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捐奶工程,免费给全国一些农村的贫困学校提供价值上亿元的新鲜牛奶。同时提出“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口号,并以核裂变式的传播速度,侵袭消费者的感官。据蒙牛内部人士消息,短短2个月时间,蒙牛便达成了1亿多元的销售额。

  蒙牛的这一捐奶工程,是借助于政治人物的一句话而策划和实施的一次公益性营销活动,是一次典型的政治化公关营销。

   2003年的321,也就是伊拉克战争的第二天,在纷飞的战火中多了一个“多一些润滑,少一些摩擦”的五秒广告——第一个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的润滑油,凭此广告,统一润滑油瞬间名扬天下。

  居高临下的政治化公关营销

  借助于政策法规、政治事件或政治人物的言行而策划和实施的营销活动,具有非常浓厚的公益化特征,是公关营销中不可多得的市场机会。所以,企业“借题发挥”后的效果往往是其他公关营销形式所难以企及的。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广大消费者已对各种广告产生排斥心理的传播环境下,利用政治事件、政治人物的讲话来策划的公益营销,不但能创造一个良好的传播环境,而且能够与消费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得到消费者的心理认同,从而促成购买。

  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很多与政治有关的事,大到总统竞选、一些政策法规的出台,小到某个领导下基层调研、某个重要人物的一次偶然性讲话等。但是,什么样的政治事件、什么样的政策法规、政治人物什么样的讲话才能与企业的营销目标和对象有效对接呢?这需要策划者有非常敏锐的政治嗅觉。

 

作者系水晶石数字科技公司(全球设计行业最大的视觉技术应用服务公司之一,奥运会图像设计服务供应商)高级市场经理、Marketing Club市场经理人俱乐部运营总监王天,从事媒体与市场工作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