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萍效应”VS“蝴蝶效应”


 

    40多年前(上世纪60年代),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芝(Lorenz)先生的论文《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说,亚马逊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掀起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场风暴。洛伦芝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意思是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其实啊,2200多年前(公元前290—公元前223年),屈原的学生、中国楚地的宋玉同志,就有“风起于青萍之末”的言论(出自宋玉的作品《风赋》)。在此,我想将我的老乡这个言论,命名为“青萍效应”。

    “青萍效应”比“蝴蝶效应”,至少要早2200年!显然,洛伦芝先生是“后生”。我不是说洛氏有抄袭宋氏之嫌,但他与宋美人的异曲同工之妙,堪为学术美谈。美国的时髦理论颇值得玩概念玩花样玩眩目玩心跳,中国传统的博大精深的古色古香的文化、哲学、学术,也堪称世界一绝,颇值得玩味道!

                                         (徐新桥学术考古发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