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卫生统筹与规划在城市医院改革中的作用讨论


一.问题的提出      

患者在就医行为上的盲目性(或被误导),以及在病情紧急情况之下,容易“乱投医”,这种就医方式多会直接导致患者本人或家属担负更高的就医成本,严重者叫人难以置信!

       生活和现实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穷人(或事物信息掌握极不充分的人,其实这两者有极强的相关性)去办某些事情(不管是生活、学习、工作、就业、经商等等)时候,往往要支付更多的社会交易成本(经济学概念),从而在社会上形成这样的观念——“穷人愈穷,富人越富”。“穷人愈穷,富人越富”现象,从社会管理者角度来看是个悖论(我们的社会管理者可能例外),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是经济学理论的失效或无力。穷人愈穷,是个恶性循环;富人越富,是个良性循环;如果或如何让穷人走向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将是中国社会管理者以及经济学理论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或突破。在这里,我们没有必要去追求和讨论经济学社会的这个悖论以及导致这个悖论的原因。

        回到中国城市的医改上来。高昂的就医成本为弱势的城市居民所担负,就是一个“穷人愈穷”的恶性循环。导致这种情形的原因当然是社会的复杂性和当事人的信息以及心理的弱势地位。在患者就医行为上的这个恶性循环现象,笔者认为不应该也不对去追究患者本人或家属的责任(纠正其就医行为是值得探索的问题),而更应当是追究医疗社会及其管理者的责任了。一个很简单的比方是,一个从事社会医疗管理的人去花高价买了一台名牌电器,回家后却发现是冒牌的或仿制的,请问责任在谁?从事社会医疗管理工作的人可能(不完全)在购买电器这种具体的生活行为上可能处于信息或心理弱势地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相反,(假设)如果同样这个人生个什么大病去就诊就医,我想他心里(如果可能)会非常清楚该到什么医院去,甚至到什么医院去找什么医生或专家教授或做些什么检查之类的信息了。诚然,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因为当事者本人的信息掌握不充分而导致的额外社会成本多半应该由本人来承担,因为收集和掌握这些起码的社会信息的成本是低廉和容易的。但是,发生在医疗和患者就医过程中类似的(高昂且能直接转化为相关方的利润或收入)额外交易成本,不应该或至少不能全部为就医者及其家庭全部来承担,因为大家都有“病急乱投医”的预期与可能。

        解决城市医疗过程中高昂、额外且全部为患者所负担的交易成本,是中国城市医疗改革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与根本问题。

二.区域卫生统筹与规划具有针对性

              一个经济或社会区域一定时期阶段的医疗需求与消费具有宏观上的统计学意义与相对论意义(稳定性);而具体的疾病病种与具体的诊疗资源在中观上具有对号入座或一对一的对应效应。这些意义与效应,客观上决定了区域卫生统筹与规划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在解决额外社会就医成本中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