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卫东《笔名:东南曙光》
随着当代企业转型变革的需要,伴随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综观当今世界商场风云,笔者越来越觉得员工观念的觉悟程度如何,直接关系企业未来发展的命运!
结合企业在“人才”和“资金”上,笔者认为“员工的观念”,相对而言更为重要!
虽说“人才”是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撑支持的力量,但在现实社会“畸形”的教育体制下,很多人在外表上看来是“人才”,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却是一种“蠢才”。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归咎于当前教书育人的教育机构,主要原因还是在应试教育背影下所逼迫的一种人才教育结果,他们只重视学习者的以笔试为主的分数成绩教育方式,而不在乎被教育者实际能力的素质教育方式,因而难免出现“高分低能儿”的结果,也是屡见不鲜的不争事实,自然不足为怪。但是,也不能一味地一票否决他们作为某种途径的“人才”——充其量称得上只是粗略地掌握一些相关技能的“人才”罢了,起码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还好,在社会的一片呼声中,近年来迎来了“素质教育”试验的改革与大力实施!
“资金”作为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的生活中虽则构成了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但不是最根本的基础,也不是人们现实生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企业资金的充盈与否,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在一定程度上也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我们不得不提高对“资金”的认识重视度,但是过分地强调重视“资金”,有时要难免让人走上了“金钱万能论”的斜途,让一些人成为了“拜金主义”的奴仆!这实在是人生的一大“憾事”啊,同时也是近年来接连不断出现经济犯罪行为的“罪魁祸首”!像这种属于人的“身外之物”,有时间还是不要也罢!
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物质基础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为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发挥了突出的贡献性作用,但是随之社会的发展而一再证明:构成社会财富组成部分的“资金”完全取决于“人才”的创造,这个“人才”恰恰是具有一定“观念”的“人才”!
依笔者之见,当前社会切实需要的“素质观念”不外乎就是如下这些:
一、顺应社会发展趋势要求的观念,即“识时务者”的观念,主要包括注重个人内在实际素质,而不是注重个人的外在形象符号。这里的“内在实际素养”主要是指个人适应社会实际的较高的综合能力,这里的“外在形象符号”主要是以人的外貌美丑和学历高低为主要认定指标的东西。
二、顺应企业实际用人标准的观念,主要是能接受并顺利融入企业文化氛围、能与企业中的周围同事进行恰如其分的合作与竞争、具有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技能、自身又具有良好悟性与洞察力,同时也不失为具有崇高职业道德操守。总之,具备这样观念的人恰好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涉及企业具体的实际甄选“人才”标准时,加上如上的建议也是个不错的建设性观念 !
(以上是我应一位上海一公司老总之邀,就现在社会实际简单地谈了自己的看法)
于2006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