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音乐的几点看法


 

文章/张卫东《笔名:东南曙光》

 

 

古有“五音”之分,近有“七符”之别,大抵皆为音乐所指。有此以来,音乐经历了人类社会的整个发展历程,并为人们丰润了很多富有“感情色彩化”的基调。

 

音乐音乐,是由“音”和“乐”组成的,没有独特的“乐器”是产生不了所谓的“妙音”;同样,没有一定具有规律节奏感的“妙音”也便成不了所谓的“美乐”。

 

然而,音乐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而又分为不同的门类:有影响人之喜忧的欢快之音、悲楚之音和中性之音,有充满想象空间的轻音乐和配有一些词调的歌曲,有具有浓厚传统底蕴的古典音乐和充满现代气息的现代音乐,有充满浓厚东方文化底蕴的中国民乐和西方气派十足的西洋音乐,诸如此类,不胜列举。

 

虽然根据不同的区分标准音乐有着不同的分门别类,但是它们在不同的区别之处中却有着自己共同独有的特点:

 

由于所有的音乐都具有明显的旋律节奏感,因而有着不同的群体受众,它的受众群体可以是随处可见的人头攒动的一梆乌合之众,同样它的受众群体也可以是寥寥零落而又屈指可数的正人君子,原因恐怕就在于,前者是“下地巴人”式的音乐,后者是“阳春白雪”式的音乐,因而又有了繁杂的多样性;再则,所有的音乐都是借助于一定的外在载体得以展现的,因而又具有寄属的依赖性和非独立性,要么借助于一些乐器来演奏,要么借助于人的口鼻喉发声,要么借助于语言和音符的魅力,要么借助于别的什么来实现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标志,那就是明显的阶级性,正所谓“王侯有王侯的音乐爱好,庶民有庶民的音乐钟爱”。

 

最后关于音乐的用途,我想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点:

 

其一、它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和调节思想情绪时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人们在喜怒哀乐之时,自然不免借助于具有相同感情基调的音乐来表达和调节自己内心的感受与情绪。同样,近年来随着一些科学研究不断的深入,一些音乐被应用于现代临床医学的治疗中,其中一些中国古典音乐曲子可以用来治疗一些脑神经衰弱者,并且还可开发人们的一些潜在智力,除此之外,对于调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是功不可没的,特别在陶治人的思想情操和洗涤心灵污斑方面更是不容忽视。

 

其二、因为是人的心声外在之展现,对于我们把握周围人的“喜怒哀乐”表情和性格具有良好的提示作用。由于音乐可以用来表达和调节人的思想感受,自然大可推而广之,可以用来观察周围人的内心感受。它也许对于人们处理一些关于周围人际关系还是有所裨益的。当然其中不排除也有一些假象,不过恰好是相对人的自我调节的表现,恰好也是论证事例。

 

其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它昭显着现在社会的发展态势和预示着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社会物质富裕的同时,由于相应伴随的精神文化匮乏,结果便出现了两者不协调的发展,甚至是畸形发展,更甚者是缺位发展。象一些极端具有“无比庸俗并卑鄙下贱”色彩的音乐恣意产生并不断发展壮大着,相对来说,象一些催人上进的具有足能净化人们混浊心灵的音乐有时却少得可怜,反而是被一些所谓的“安逸音乐”所谓的“情歌音乐”取代着,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社会物质丰富的结果,本来我们对此不应持有任何的异议,我也无任何的怪罪之意,可这却体现着当前的社会发展状态——物质丰富而精神文化却异常地空洞匮乏,更让人心痛心寒的是一些具有“淫秽”色彩的音乐,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就是社会的具体病态表现,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精神病态表现!不过还好,中央和国务院先后制定并通过了针对性的决定文化发展方向的文件,这也恰恰体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啊!

 

另外,我再补充一下关于最为推崇的音乐品质特点:具有积极健康而催人奋进,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鲜明时代先进特征并体现着社会的发展趋势,被广大人民群众欣然接受并努力追逐。我敢打保票,唯有这样的音乐才是最好的音乐,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音乐。同时也是当代社会最急需的音乐,更是历经沧海桑田而依旧经久不衰的音乐魅力所在!

                                                 
 于2006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