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韩少功来琼挂个“文联主席”的官职后隐居老家湖南。网友质疑,韩少功作为海南文联主席,本应该居住海南写点关于海南的优秀作品出来,为什么隐居老家湖南写与海南不关的作品?海南文联主席是纳税人供养的,为什么在海南挂帅不为海南服务?韩的行为难免令政府尴尬,纳税人抱怨政府“为他人作嫁”也是理所当然。
韩少功写关于湖南的文学创作有啥不妥?文学创作乃是一件非常个人化、特别需要独立的事,作家这个职业因此被文明人类视为自由职业,韩少功当然可以隐居老家专注自己的创作。但是韩少功在海南挂个文联主席有点不妥了。
作家“官本位”体制下,作家等级分明,有科级作家、初级作家、厅级作家。韩少功这个文联主席的官位不小,挂个(文联主席)官职当然是迫不及待的事情。
但笔者不解的是,海南政府为什么非聘请这样的人不可以。说韩少功文才嘛,文学作品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产品;说装饰门面嘛,还不如来个李宇春见效快些,但也没这个必要,劳民伤财。
“挂帅”在海南不少,前几天报道海南省临高县博厚中心小学出了件怪事,一女子(该中心小学校长的妻子)从来没有上过讲台、摸过教鞭,竟然被评定为一级教师,拥有中师学历,在日前上报的工资套改花名册表中,该女子被群众举报虚报了10年工龄。
韩少功挂职海南隐居湖南和那位一个没上过讲台的校长妇人一样,对海南没有任何发展,甚至是海南用人的一大败笔。不过差别在于前者有一身绝技,只不过不用在海南而已。
海南哀叹自己发展落后,整天喊要要招揽人才、重视人才。笔者不明白政府眼中“何为重视人才”,“才”该用在相应的地方,招揽一位不用其才的“才子”不算重视人才,说好听点是收藏人才,说不好听点白养废物。毋庸置疑,韩少功是个文化人才,但是在海南仅仅挂个官职又有何用?对海南没有任何作用,这倒不如挂个“观音佛”实惠些。
真不明白文化记者王亦晴咋个想,采写的韩少功专访《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谈到隐居地的问题认为“韩少功不会海南话,在海南‘隐居’是不实际的”是理所当然。难道必须会说海南话才能住在海南吗?这是咋逻辑?如果仅此,那么韩少功也没必要担任什么主席官职,文化官职不像什么名誉教授、名誉校长之类荣誉职位。倘若和荣誉职位职能一样,还不如聘请睡在美国的比尔当省长算了。
可见,在引进人才方面,海南政府的用人理念离科学尚远,用人机制漏洞百出。招揽人才并非收藏“人才”,收藏“人才”仅仅是一个形象工程,对海南社会发展没有任何作用,反而劳民伤财。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花纳税人的钱招揽韩少功过来为海南社会服务,尽责是理所当然。如果韩少功仅仅在海南挂个职,那么政府如何向纳税人交代?
韩少功仅以个人响当当的名誉享受海南俸禄,“人在曹营心在汉”——在海南挂个官职,难道政府当局不感到羞耻吗?
文学创作团体官僚化是计划经济的怪物,咱们老百姓就纳闷政府为什么还白白花纳税人的钱去养这帮人,更纳闷的是政府用人理念如此令老百姓失望。
从纳税人的角度看,“作家协会”早该脱离行政体制,自某生路。
从用人机制的角度看,韩少功在海南挂个文联主席确实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