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围绕“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战略任务,全市宏观经济稳步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1201682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3974万元,增长13.4%;第二产业增加值188982万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558726万元,增长8.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877元,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为37.8:15.7:46.5。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涨幅比上年回落3.0个百分点。食品、居住价格分别上涨1.6%、12.8%;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价格分别下降0.9%、0.6%、0.5%、1.9%、0.1%、2.1%。
二、农 业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195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又创历史新高,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0.3万公顷,同比增长0.1%。粮食产量171.1万吨,同比增长16.1%。主要农副产品如下:
绝对值(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171.1 16.1
水 稻 6.3 96.9
小 麦 19.6 81.5
玉 米 14.2 13.6
大 豆 118.1 8.1
薯 类 9.0 —2.1
油 料 0.1 —20.3
亚 麻 2.7 1.5倍
甜 菜 12.8 1.4倍
蔬菜水果 35.7 15.9
绿色食品产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绿色食品播种面积5.9万公顷,产量13.0万吨。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幼林抚育面积21706公顷,完成造林面积11173公顷。深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完成封山育林面积6000公顷。
畜牧业迅速发展。全年大牲畜存栏24.9万头,增长15.2%; 肉类总产量3.9万吨,比上年增长12.6%;水产品产量6654吨,比上年增长6.3%。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如下:
计 量 单 位 |
绝对值 |
比上年增长% |
大牲畜年末存栏(头) |
248857 |
15.2 |
其中:奶牛(头) |
46153 |
23.0 |
生猪年末存栏(头) |
253316 |
7.5 |
羊年末存栏(只) |
645311 |
13.3 |
家禽年末存栏(只) |
1608715 |
-27.5 |
肉类总产量(吨) |
38577 |
12.6 |
其中:猪肉(吨) |
20277 |
9.1 |
牛肉(吨) |
7752 |
5.1 |
羊肉(吨) |
4935 |
22.6 |
禽肉(吨) |
5080 |
33.6 |
鲜蛋产量(吨) |
15866 |
16.4 |
牛奶产量(吨) |
87620 |
11.1 |
水产品产量(吨) |
6654 |
6.3 |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68.4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7.9%。拥有农用拖拉机81401台,比上年增长41.5%。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45193吨,增长11.1%。农村用电量12840万千瓦时,增长7.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势平稳。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8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0509万元,同比增长17.2%。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8465万元,增长8.2%;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2044万元, 增长39.6%。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38267万元,下降25.9%;非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23337万元,增长37.2%。中省直工业实现增加值16862万元,增长7.8%;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43647万元,增长21.0%。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减变化情况如下:
计量单位 |
绝对值 |
比上年增长% |
原煤 吨 |
2343193 |
31.0 |
发电量 万千瓦时 |
111344 |
0.2 |
水泥 吨 |
187386 |
4.6 |
啤酒 吨 |
17011 |
1.4 |
塑料制品 吨 |
473 |
2.3 |
食用植物油 吨 |
4562 |
25.9 |
乳制品 吨 |
13358 |
1.3倍 |
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84.45,比上年提高29.6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3736万元,同比增加4038万元。其中地方工业实现利税13359万元,同比增加4037万元。
建筑业生产速度加快。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561万元,同比增长11.3% 。施工房屋面积423414平方米 , 比上年下降32.4%;房屋竣工面积347460平方米,下降2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66678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地方项目完成投资250567万元,增长7.8%;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6111万元。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年农林牧渔业、水利业投资8701万元,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16532万元,教育事业投资4401万元。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17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3%。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81.6%,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商品房峻工面积56162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9515平方米,分别增长13.7%和39.6%。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扩大。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687万元,比上年增长10.2%。从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06654万元,增长10.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4033万元,增长10.1%。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05812万元,增长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52733万元,增长15.5%;其它行业零售额2142万元,增长2.8%。从商品类别看,吃的商品零售额112095万元,占零售总额的43%;穿的商品零售额72210万元 ,占零售总额的27.7%;用的商品零售额63790万元,占零售总额的24.7%。
六、对外经贸及旅游
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5829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1.7%。其中,出口总额46570万美元,增长129.1%;进口总额11723万美元,增长36.7%。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16626万美元,增长40.9%。民间贸易进出口总额24277万美元,增长96.7%。一般贸易17379万美元,增长266.7%。
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75468人次,同比增长20.9%。边境旅游出入境人数300358人次,增长54.4%。其中,出境26525人次,下降42.5%;入境273833人次,增长84.6%。
七、交通和邮电业
全市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完成铁路货运量120万吨,铁路货物周转量18165万吨公里;公路货运量729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39637万吨公里。完成铁路客运量70万人,铁路客运周转量13041万人公里;公路客运量307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28462万人公里。
邮电通迅业平稳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7532万元(2000年不变价)。年末本地电话用户57.7万户。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58075万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006万元,增长15.1%。地方财政支出242633万元,增长28.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24879万元,增长29.9%。
金融存款增加贷款减少。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13496万元,比年初增长11.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300307万元,比年初增长10.9%。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1123242万元、农村居民储蓄存款177065万元,分别比年初增长9.1%和24.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07814万元,比年初下降2.6%。其中,短期贷款795187万元,比年初下降2.4%;中长期贷款140354万元,比年初下降32.9%。年末货币累计净投放余额136496万元,增加41.5%。
九、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高等教育在校生5447人。普通中学在校生98343人。职业中学在校生4161人。小学校在校生121156 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中学入学率97%。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站)7个,图书馆6个,电视台5 座,广播台1 个。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2%,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4.9%。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卫生机构床位数5359张,卫生机构技术人员6594人,其中,医师2848人。
全市共有卫生防疫机构8个,卫生技术人员319人。妇幼卫生机构7个,卫生技术人员248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共获国家级比赛金牌3枚、银牌3 枚、铜牌7枚;获省级比赛金牌13枚、银牌14枚、铜牌23枚。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273人,各级环境监测站8个,环境监测人员54人。有自然保护区22个,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2个,面积43.1平方公里。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十二、人 口
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174.6万人,比上年上升0.3%。其中,城镇人口62.3万人,下降3.8%,占总人口比重35.6%;乡村人口112.3万人,比上升2.8%,占总人口比重64.4%。全市人口出生率7.87‰,死亡率3.8‰,人口自然增长率4.07‰。
十三、劳动就业与人民生活
职工平均工资增加。年末,全市在岗职工12万人,比上年下降7.1%。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43092万元,比上年增长3.2%;平均工资12179元,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41元,比上年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3324元,比上年增长15.5%。
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全市参加养老保险职工73604人,增长1.4%;参加失业保险职工62527人,下降2.5%;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113244人,增长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