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渠道要畅通


  现实中这样那样的人和事,纷繁芜杂,常常让我这等俗人应接不暇。突然想到,如此庞杂的信息,如何才能最集中最及时最准确地上达,使民情民意充分反映并反馈在决策中。这是个问题。“上情不能下达,或下情而上不知,事不能尽言之故也,上下通明,立惩其弊。”

  古时设“采诗官”,专门采集民间歌谣,体察民俗风情,考察朝政得失。有《诗经》为证,其中大部分的诗歌,均出于此。时代不同了,我们不能象古人一样也设个类似的机构,但经常关注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状况,经常听取他们的呼声和意见,这是没变的。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畅通倾听渠道,了解社情民意,解决百姓难题,是衡量为政得失、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办法之一。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倾听群众呼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解决好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最近在网络浏览,接受了大量信息,精彩纷呈。有文化的思潮激荡,有明星的隐私追逐,有房产的激烈辩论,有凄迷的爱情故事,有自我的个性吟唱,有热点的风起云涌,也有故作深沉状、故作哲人状的无病呻吟,等等,不一而足。其中自己关注最多的,是民生问题,如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安全和社会保障等。

  我在想,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这是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必然,也是矛盾凸显期的新旧交锋,不是一个坏现象。最终肯定会好起来,当然这需要时间,所以不必大惊小怪,但也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从目前看,民生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安置、拖欠工资和集资款、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机构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中出现的农村土地纠纷、土地征用、群众生活困难、清退乡镇和学校编外人员方面的问题,城镇拆迁安置和补偿费用的问题,房价过高、医疗费不合理、教育乱收费以及个别基层干部违法违纪引发的问题,司法机关个别工作人员执法不公的问题等。

  这些问题,有些是历史原因形成的,有些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不断通过深化改革和调整政策才能逐步解决。有的属于基层领导班子在工作中决策不慎或执行政策有偏差造成的。有的是执法不严、执法不公以及少数干部作风不实、态度粗暴甚至以权谋私引起的。有的虽然是局部问题、个别问题,但需要从全局来考虑。可以看出,以上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情况相互交织,非常复杂。

  解决这些问题,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放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上。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上达舆情的渠道要畅通。笔者有个想法,那就是信访机关的工作机制应该更加灵活,可以经常到民间采集民情,及时上达;也可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为政者也要经常下到基层听取民意。令人心忧的是,现在的领导干部,喜欢听推杯换盏之声和恭维赞美之声,而对基层和百姓反映的问题和合理要求,置若罔闻。这是一种恶习,令人深恶痛绝的官场恶习。

  为政者,如果能怀着深厚的感情,关注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多为群众办实事,百姓啊,日子会好过多了。也许,我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书生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