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新浪房产主编坤哥,带着,一群,最近在网络上,为了高层豪宅话题,而互相拍砖头的博客写手们,探访棕榈泉。
之前的某一天,在满足棕榈泉五星级会所沙发对自己深深浅浅的拥抱请求之后,坤哥指着笔记本电脑页面上,那波浪一样汹涌的高层辩论潮,以哲学家的口吻,操着着普通腔,说道:喊他们来看,让铁一样的事实来证明,这是不是豪宅!
有人注意到,来踩点的十数位博友里有些人身份比较特殊:有某个以品质优秀出名近乎豪宅标准的楼盘的营销总监、有出国N次据考证被资本主义豪宅留下过夜的翻译家、有在诗歌里让小部分怀着凄楚和爱的青年长出尾巴的诗人评论家、还有秘密文学研究者兼美术教授。
特殊归特殊,豪宅面前人人平等。看到一条步道让晨练的某个女郎可以在浩荡的湖面上轻盈奔跑时,一样地颔首;听到生态公园里有个足球场但入内则收费400元时,一样地嘿嘿;挤在1800wan人民币的豪华别墅私家电梯里时,一样地低估——奢的过分了吧?
写手是写手,砖头照样互相拍。
甲:没有江景,这还不是真正的豪宅。
乙顺手拎着铁砖劈头就来:北京没有江,您那意思是首都一个豪宅都没有?
丙:我考察了,马桶没有镶金,不算豪宅。
丁冷笑:满口镶着金牙,那是暴发户。
砖头拍多了,打手(别字)们也累了,有些人开始望着独栋别墅院落里的那一棵牛逼的树发呆。
经常被交流到加拿大摘红枫叶当书签的翻译家说:资本主义社会的豪宅大多数没这么豪,人家更注重生活。
义务专业解说员兼向导兼棕榈泉营销经理凌鸿没听到翻译家的总结,他当时正在270度转角落地观景窗前回答问题,那个博友问:那个远方的远方的建筑物,是世贸中心吗?
不过,15分钟后,他无意间的一句话还是消解了翻译家的质疑:很多老外选择棕榈泉就是看中了棕榈泉提供的国际社区生活。
“住两天,或者当业主,关于高层豪宅的疑问都会解决”。凌经理建议。
事实上,这句话让坤哥在烈日下露出了阴险的笑——辩论还将继续,新浪点击率还将提升,因为不会有答案的啦,因为辩论者对于高层豪宅都不是踏响嗒嗒马蹄声的归人。
都是过客。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