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29 华商网 - 华商报
本报讯(记者 陈思存)交了全款的房被法院查封了,业主莫名其妙被告知自己住了几年的房子竟背了一屁股债……这是近日本报开通的“对于房产行业潜规则,您有何高招”热线中听到读者反映最多的问题。近日还有银行界人士报料称,一些银行为争信贷业务,违规向开发商贷款。专家呼吁,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惩处假按揭力度
。
违规贷款是房地产泡沫的根源
26日上午,在榆林一银行工作的贾芒(化名)向记者透露,目前房地产市场,不是房产公司向银行贷款,而是有银行追着房产公司“送款”。只要房地产开发商是四证齐全的项目,一些银行就会主动给开发商办理包括开发贷款以及随后的个人房贷等一揽子金融支持服务。为了得到这些业务,有些银行甚至会想办法通过信托公司或者开发商成立的贸易公司,帮助开发商取得四证,而这些违规贷款渠道,确实存在很大的金融隐患。
对于为什么房价居高不下的问题,贾先生认为,实际上是银行的按揭贷款提高了需求曲线中的预算线,特别是这些违规贷款,使房地产需求出现泡沫,进一步发展就会加大贷款风险,危及金融安全。很难设想,一旦房价进入下降轨道,又将有多少问题房贷将被曝光?
恶性竞争为假按揭提供便利
27日下午,在西安一家银行负责住房与个人信贷的姜维(化名)讲,作为银行争相扩张的优质业务之一,房贷仍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很多银行不顾金融风险而替开发商开辟其他渠道,违规发放贷款,进行恶性竞争。
对于房产市场屡屡发生的“假按揭”现象,他认为那是因为有些房地产开发商将钱挪作他用或挥霍掉了,导致整个“假按揭”因为资金周转不济穿帮。
自2003年后,央行出台了很多限制房地产的政策,“假按揭”这个可以打擦边球且不承担过多风险的方法,成为一些开发商的融资渠道。
他承认,在以业绩考核为目标的经济杠杆之下,银行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到年底完不成任务,一年努力都是白搭。
专家呼吁监管部门加大惩处力度
就此,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孙飞27日下午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金融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是假按揭最直接的原因,许多银行对银监会规定的执行力度很弱,规范化意识很差,风险意识薄弱,远远不能适应金融改革的需要。
他同时呼吁,银监会应对银行假按揭的现象加大处罚力度,而不是仅仅下发通知,或者召集开会,如果对违规问题不进行严肃处理,所有的通知或规定都将成为表面文章,房价的宏观调控目标也将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