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不为人知的日企管理 续


 [一大把网站 吴鹏]企业想要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人是关键,而作为带领大家共同奋进的老板更是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在日本企业,责任感贯穿在整个企业中,那种感恩的心态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到,而这种心态和责任才是日本管理的精华所在……

     “日本制造”不为人知的日企管理

>>>>主要内容一览:
            
   家族企业的良好心态
 
   无人替代的法律责任

   做有责任的员工

   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

  >>>>一、家族企业的良好心态

  家族企业管理是日本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如丰田,从创始人丰田佐吉开始,控制权一直在丰田家族手中延续。虽然近些年来由职业人士担当大任,但现任丰田汽车副总经理的家族继承人丰田章男,将从渡边捷昭手中接过权杖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就连奥田硕、张富士夫等前辈,也在多种场合主动提出要尽快让丰田家族接班,并用“大政奉还”来形容丰田汽车今后的走向。

  不必说丰田这样的国际型企业,就是一般的中小企业,丈夫是董事长兼总经理,夫人是副总经理,儿女是各部门长的管理结构也是普遍的。然而,是什么原因使日本的家族企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呢?我个人的看法是得益于良好的企业心态。

  >>>>二、老板必须明确:无人能代替自己的法律责任

  企业签订劳务合同,除老板是甲方之外,所有员工都是乙方。就连老板夫人也不例外。也许老板夫人在签字时连合同的内容也不看,但从法律的角度讲,夫人和老板之间仍然是一种被雇佣和雇佣的关系。

  也许老板夫人对企业的关心并不亚于老板,而且还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板,但是,这种由感情升华出来的行动并不能改变夫人在企业中的从属地位。特别是在承担法律责任方面,无论是最亲密的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都无法代替老板承担法律责任。

  那么,老板本人在指挥和管理公司的时候,是同谁签订劳务合同呢?简单地说:老板是作为劳动者的自己同作为出资者的自己签订的劳务合同。

  这种劳务合同生效的时间就是取得法人资格,即营业执照生效的时刻;合同的劳动内容就是指挥和管理企业;合同的期限是老板作为自然人的死亡或公司的消亡(老板已从法律上失去老板资格的除外)。

  当年日本八佰伴集团盲目扩大,结果不到3个月,经营恶化并迅速破产。八佰伴在清算之后还欠银行超过3000亿日元合人民币200亿元的贷款。由于无力偿还,72岁的董事长和田一夫被判入狱服刑。

  和田一夫的长子在法庭上提出,由于父亲年龄太大,身体上无法承受牢狱之苦,而自己是总经理,负有执行上的责任,请求代父坐牢。但是,法律无情,和田董事长最终还是未能免去牢狱之灾,他出狱之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无情的法律是任何感情所无法代替的。

  和田总经理要代父坐牢这一充满感情色彩的行动,引发了当时日本企业界的一次大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老板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企业里的任何人,都无法代替自己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对亲属员工的管理应比普通员工的管理要严。

  >>>>三、亲属必须明确:本人是更负有责任的员工

  在八百伴事件的讨论中,儿子不能替老子坐牢的事例也把亲属员工在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地反映了出来。即:亲属员工也仅仅只是企业的员工,既不能代表企业,也不能享有特权。但是因为与老板的亲情,同普通员工相比,亲属员工更应该努力工作,积极承担责任。

  因此,在日本的中小企业,每当出现差错失误的时候,被老板当着其他员工的面训斥、怒吼、甚至体罚的员工主要是老板的亲属。这种训斥我有过现场感受,那种狂暴和不讲情面非一般人所能够承受。
  
  而亲属员工由于与老板的亲情,甚至资本责任,认为主动为普通员工排忧解难和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是自己分内的事。

     “日本制造”背后不为人知的日企管理

  只要在日本的中小企业工作过的人都会发现,亲属员工总是最早上班,为普通员工顺利工作做好准备;又总是最晚下班,除解决当天遗留的问题和工作之外,还要关水、关电、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报警装置是否处于戒备状态等。

  这样做的结果,既缩短了同普通员工的距离,同时也因为亲属员工的表率作用使普通员工加倍努力地工作。

  在日本,如果新去一个企业,半年甚至一年不知道社长和副社长是夫妻,社长和部长是父子的非常正常。而且,因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是正常的工作关系,普通员工根本不会去关心他们是否是亲属。

  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在称呼上。在日本企业的办公室或现场,亲属员工之间对上级的称呼只是“社长、部长、科长”等职称,对下级的称呼只是“小田中,小竹下”或“老渡边、老松井”之类。这简单的称呼,减少的是亲情,增加的是良好的上下级关系。

  >>>>四、员工必须明确:我是带着感恩的心在工作

  八佰伴事件引发的讨论也涉及到了普通员工的问题,那就是:普通员工是用什么心情走进这家企业的,结论是“感恩的心情”。只要有了这种感恩的心情,就可以正确理解为什么要进企业了。

  讨论期间,媒体的抽样调查发现,人们进入企业有三大目的:一是得到一个劳动场所;二是得到一定的金钱;三是得到再教育和提高素质的机会。

  日本人认为:我们得到劳动场所是因为老板把自己的钱拿出来,办起了企业。难道我们不应该对老板感恩吗?我们在得到一个小礼品或一个真心的微笑而高兴不已,为什么不能对为我们提供第一需要——劳动的老板怀有感激之情呢?

  人们谁也不会去细想,可实际上人们失去劳动场所的心情比失去其他任何东西的心情都要痛苦。因此,当对社会产生影响的企业申请破产的时候,受到的最大压力往往不是大量的银行贷款,而是员工担心失去工作和当地政府担心增加失业者的压力。

  日本大荣连锁超市最辉煌的时候,年营业额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可在日本泡沫经济之后,一蹶不振,濒临破产。然而,大荣一旦破产,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主要的是,数以万计的大荣员工将失去工作,数以千计的外围协作企业也会随之关门,带来的社会影响将极其深远。

  因此,日本政府将大荣列入政府企业再生委员会的重点服务对象,不仅注入大量资金,还积极联系其他大超市实现大荣重组。日本政府竭力挽救大荣的只是手段,几十万日本员工保住就业场所才是真正目的。

  因此,日本的普通员工,绝大多数都是怀着感恩的心情进入企业的。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恩反映在具体工作上,就是敬业精神和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而培养感恩意识是从小开始的。即:通过家庭对父母的感恩,学校对老师的感恩发展到进入企业之后对老板的感恩。

  那种认为进企业只是为了挣钱的想法,其实是忘记了进入企业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实际工作中的敷衍和不负责任更是对自我价值的亵渎。只有当你确实为企业创造了价值而得到报偿的时候,心中的满足感才是真正需要的。(吴鹏 编辑)

  欢迎转载,不过请注名作者和出处,否则我们将保留诉助法律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