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汽车阵营春意昂然
如果说各位世界级汽车老大们打起仗来还有阵法,那么来自第二梯队阵营里的诸位英雄,行使作风确实是非一般的杂乱无章,但目的的针对性决不输于任何一位老大:到新兴市场捞金。
最近,很有一些新闻事件的主角是听起来不陌生、但并不熟悉的汽车企业,涉及的内容也匪夷所思,有许多是汽车圈里鲜有听说的“玩法”,比如产品代工、品牌授权、股资纠葛等等。
这些企业中的很多都已在中国蛰伏了不少时日,但往日里由于自身资本不够强劲、产品线不甚丰富,使得在中国总有进退维谷之意。但今天,面对中国汽车市场节节攀高的暴涨态势,他们再也按捺不住了。
最受瞩目的莫过于刚刚“单飞”的克莱斯勒,它与巨人奔驰的拆分细则还未出台,就已经忙不迭的制定出自己的海外战略。目的很明确,已见过外面世界的克莱斯勒不愿意缩回北美老家,但方法颇新鲜——通过发放汽车制造许可证、开展外包制造业等作为向北美之外进行扩张的,一位克莱斯勒高级管理人士不久前公开表示:“中国正成为该公司的重要试验场。”
当然,中国汽车产业从来就安静过,诸位世界级汽车业老大们纷纷攘攘的圈地运动才具雏形,就要开始招架新一波跃跃欲试的汽车企业。
最先引发争论的是意大利的龙头汽车企业菲亚特。今年上海车展期间,远在意大利的菲亚特CEO马尔乔内公开宣布正在与奇瑞、上汽谈判,以确定在中国除了南汽外的第二家合作伙伴。这则新闻震的山响,因为牵连出的内幕是菲亚特不甘于受制于一家中方合作伙伴自身发展的制约,它要销量、它要挣钱,“2010在中国市场生产销售30万辆菲亚特轿车”,马尔乔内甩开大步向前进的态度鲜明,“目前菲亚特能够选择在中国与谁发展轿车业务,而这在两年前我们则做不到”。
同期调高中国战略地位的还有欧洲第二大汽车集团标致雪铁龙集团(PSA)。“我们还不能和通用、丰田在中国的投入和财力相提并论,只是希望获得一种平稳和良好的发展,跟上中国市场发展的步伐”,今年年中,履新不久的标致雪铁龙集团(PSA)中国区总裁杜森明白的表示,并终于向苦恋三年的沈阳哈飞汽车表明合作的心迹。双方于近日联手发布了理解备忘录,计划成立由哈飞汽车集团和标致雪铁龙集团各持股50%的合资公司,生产及销售(10 座以下)的商务车。
确实,他们比不得世界级汽车老大们的资本实力和生产实力,没办法从一开始就掌握主动话语权,构建齐整的合资公司,并源源不断引入自豪的当家产品。但船小好掉头的他们,一旦确认了目的地,行动力也快的惊人,刚刚从戴-克集团单飞出来的克莱斯勒,就玩起了汽车圈里很少见的“授权”牌。
“授权生产,它使我们能够迅速将汽车推向市场。我认为这种模式还会应用到其它市场”,负责克莱斯勒全球营销及销售业务的执行副总裁迈克"曼莱(Mike Manley)对克莱斯勒与奇瑞的合作感觉良好,他宣称,与奇瑞的协议和授权安排降低了资本投入,使公司具有了更大灵活性。根据协议,克莱斯勒将从中国出口一系列奇瑞生产的微型汽车,并以克莱斯勒的道奇(Dodge)品牌对外销售。克莱斯勒还向奥地利和台湾的一些公司颁发了生产部分车型的许可证。
行事没有章法的第二梯队阵营,看起来把局势搞的很乱,但其实,有更多的外来汽车兵团牟足精力参与中国汽车市场的开拓是件好事情,毕竟中国的第二阵营或第三、第四汽车阵营因此而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中国汽车产业这片沃土被耕耘的更深了。
虽然菲亚特也在观望老伙伴南汽和上汽的合并进展,但能明显感觉到他对奇瑞寄予很大希望。直接的作用当然是刺激老合作伙伴的重视,另外,菲亚特跟家底相对简单的奇瑞合作,能得到更多话语权,也更乐意拿出像阿尔法-罗密欧这样的好产品来暖热合作态势。
克莱斯勒和标致雪铁龙集团似乎也更愿意选择中小型的中方汽车企业合作。产品款型拮据的克莱斯勒看上了奇瑞开发的A1四门掀背式小型轿车,极低的制造成本加上“道奇”的品牌影响力,“会为我们吸引一批新客户”,克莱斯勒表示,首批汽车可能会在一年内销往拉丁美洲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并计划2009年年底前在美国和西欧上市销售。
热热闹闹的好戏正在上演,在中外第二汽车阵营间的柔情蜜意日渐酣畅的过程中,中国汽车市场面积的半径也悄然增大,整个汽车产业愈发风情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