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欧楼宇节能高峰论坛暨中欧节能建筑项目对接会致词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兼人居环境委员会主任委员
张元端
尊敬的各位欧盟的朋友,尊敬的各位中国的同行和媒体界朋友:
在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宜人季节里,与中、欧朋友们相聚在美丽的东方大都会上海,感到非常的高兴。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与DIGIMEF中国商务发展公司(瑞士)联合举办的这次“2007中欧楼宇节能高峰论坛暨中欧节能建筑项目对接会”会议,讨论的议题是当前全人类最关注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
论坛的主要内容包括:中欧节能建筑主题论坛、中欧节能建筑项目对接会、技术展览展示以及节能建筑项目技术考察等等。不仅搭建了一个建筑节能技术交流的巨大平台,而且展示了中欧建筑节能产业广泛合作的众多商机。对于提高我国建筑节能和绿色楼宇的建设水平,协助外国企业在中国落地开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次论坛作为中欧楼宇节能建设的一次盛会,得到了欧盟各使领馆、欧盟中国商会、瑞中商会、意中商会、德中商会、瑞信银行等机构的大力支持与参与。我代表主办、协办、承办单位和支持机构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加本次论坛的有中国和欧盟的金融投资界、学术界、房地产界、媒体界的众多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我同样代表主办、协办、承办单位和支持机构表示热烈的欢迎!
(一)
合理利用和充分节约能源,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节能省地建筑,是当代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的发展方向。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已连续4年保持在10%以上。今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676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5%。据亚洲银行的中期展望,2007年至2011年五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在9%左右。
同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步入快速发展时期。199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为18.96%;经过短短15年,到2005年上升为42.99%;2006年底,中国城镇人口达到5.77亿人,城镇化水平43.9%。
随着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每年有大量建筑物竣工。有资料显示,建国以来,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住宅竣工面积累计将近70亿平方米。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1997年至2005年期间,全国房地产完成投资额年均增长22.3%,房屋竣工面积年均增长16.4%。近几年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在16亿~20亿平方米之间,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面积的总和。预估到2020年,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接近2000年的两倍。
但是,建筑能耗与国外相比却高出很多。现在我国每年新建房屋20亿平方米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约430亿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根据测算,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是现在3倍以上。
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尤其是建筑耗能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升,呈急剧上扬趋势。据2001年统计,建筑能耗总量在我国能源总消费量的比例高达27.45%。我国北方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综合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80%的水平。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与同等气候条件的西欧相比,传热系数和空气渗透率要高出几倍,住宅的单位采暖建筑面积要多消耗1~2倍的能量。一些特大城市的建筑能耗虽然全面降低,但仍比瑞典等北欧国家高出近一倍;采暖度日数远比北欧国家低,但单位面积的耗热量指标却大大高于北欧国家。
在这样严峻的建筑能耗形势下,使我们深深感觉到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政府已经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针。到2010年单位国内转入总值能耗要降低20%。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指出:要大力抓好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工作。中国政府在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构成中要达到16%左右。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国将发展绿色建筑、节能省地型建筑,实施建筑节能工程,努力在追求建筑美观、舒适的同时,把节能、环保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建筑节能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第一,新的建筑要积极推行绿色标准。同时加强绿色建筑标准的认证和推广力度。以节能为突破口,全面推进节水、节地、节材,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建筑的资源节约水平。
第二,稳步推进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这是全面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关键,也是建筑节能工作的一个难点。
第三,采用先进技术推动绿色节能建筑发展。重点是研究开发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与设备、可再生能源装置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节能建材与绿色建材,以及有关的建筑施工技术与装备。
第四,技术支持层面和法制保障层面,是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两大法宝。为此,要加强法制建设和政策引导,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体系。
近年来,中国在建筑节能方面已经做了很大努力,包括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和节能产品。同时,积极改善人居环境,开发绿色建筑技术,不断提高建筑性能和质量。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建筑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为了推动我国的人居环境建设,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组织开展了“中国人居环境与新城镇发展推进工程”活动,并积极组织了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保护环境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试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前,中国建筑节能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研究探讨。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方法,通过自主创新,走有中国特色的绿色节能建筑发展道路。
(二)
欧洲建筑节能工作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他们的基本理念是实现“低能耗、高舒适度”的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利用自然能源,尽量减少能源与资源浪费。新建建筑必须是节能建筑,楼顶都要装太阳能吸热板、雨水收集装置和冷热空气交换器。太阳能装置为楼里的住户提供免费热水,同时部分解决取暖问题;冷热空气交换装置,则可充分利用室内废弃热能加热吸进来的新鲜空气,为屋内不断补充温度适宜的新风;当然,还有墙体隔热等。
北欧各国气候寒冷,森林资源丰富,在节能上多使用全木建材,而且墙体结构、门窗玻璃、采暖等方面运用新技术。
德国的太阳能利用技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德国政府促进节能的手段主要有四个方面:—是健全和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二是财政的资助,国家复兴银行给予节能建筑贴息贷款;三是运用市场机制,如开展建筑节能证书认定工作;四是培训人才,如欧洲能源管理师培训等。
英国建成多个不用石油、煤炭等矿石燃料做能源的“零能耗”、“零二氧化碳排放”住宅小区。如伦敦郊区有个供82户家庭居住的“希望屋”:电饭煲、冰箱、热水、照明等用电,全靠太阳能;墙壁保温层厚30厘米;采用先进的通风设备,冬夏均不用空调。冬天采用生物资源锅炉。燃料是用麦秸压成的圆柱小颗粒,二氧化碳排放量远低于麦秸生长过程从大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用电量为同类建筑的30%。荷兰拥有世界最大的“太阳能村”社区。
瑞典是世界上工业化住宅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住宅示范区在建造过程中并不追求特别先进的技术和产品,而是把重点放在对成熟、实用的住宅技术与产品的集成。示范小区的1000多个住宅单元全部依靠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
为了消化由于高环保节能要求所造成的建造成本的提升,他们还创造了—种称为“合同能源管理”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就是以客户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以推动节能项目的实施。
同时,欧洲国家十分重视建筑节能立法,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强制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的节能机制。
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三)
中国的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市场潜力巨大。这对中、欧建筑节能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发展业务的良好商机。本次对接会将致力于促进中、欧节能产品及技术企业的技术交流和经济合作和欧洲产品技术中国产业化,包括既有大型商业物业、政府公共建筑高能耗项目的节能改造。
最后,我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各自都达成参会的目的。
2007年9月27日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