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来,我国GDP年均增幅9.6%,2006年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三位,实际利用外资居世界第二位。估算每100亿元GDP就需要1间五星酒店。
1982年中国首家中外合资酒店建国饭店开业以来,中国开始引进国际星级评选标准,目前全国已经拥有36万多家酒店、超过1000万间客房的总量,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酒店数量最多的国家。
1998年后,因受亚洲金融危机、洪涝灾害、国际恐怖事件、SARS和禽流感等天灾人祸影响,中国酒店业连续6年出现了全行业亏损。
1999到2004年,中国星级酒店数量增长了180%,从3856家达到了10888家,可提供客房数量达到了120万套。
1999年到2005年,海外游客数量从7200万人次上升到1.2亿人次。
1999年到2005年,国内的旅游人数从7.19亿人次增长到12亿人次(国家统计局)。
1999年上海举办展览共40次,共占用10万平方米展览面积,2002年则增加到了202次,共占用展览面积达306万平方米。
2002年全国平均资产收入比率是34%。星级饭店营业收入位居全国前十名分别为广东省第一,资产量324亿,收入总额142亿,比率是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北京总资产388亿,收入131亿,比率是34%,正好是全国的平均水平。浙江196亿资产,101亿收入,比率是52%,在全国是最高的。上海229亿资产,100亿收入,比率是44%,和广东一样,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江苏189亿资产,71亿收入,比率是37%。山东138亿资产,39亿的收入,比率是28%。辽宁142亿资产,31亿收入,比率是22%,这就非常低了。湖北77亿资产,23亿收入,比率是29%。河北68亿资产,21亿收入,比率是31%。四川83亿资产,20亿收入,比率是25%。比率最高和最低的相差了30个百分点。
2003年我国人均收入跨越1000美元关口,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将触发国内社会消费结构升级。据国家统计局分析,我国人均消费从2003至2020年将增长10.8%。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1999年国内的旅游人数为7.19亿人次,2005年增长到12亿人次。1999年到2004年间,中国星级酒店数量增长了180%,从3856家达到了10888家,可提供客房数量达到了120万套。2000年北京和上海共占据了中国117家五星级酒店的29%,2005年比例下降到25%。“十一-五”计划中,2010年全国机场数量将从目前的142个增加到190个,并在2020年年底之前达到220个。目前对中国酒店市场表示关注的投资者有多种类型,如国际性投资机构、REITs、酒店管理集团以及战略投资者。而从酒店的出让渠道来看,有来自于企业对于非核心资产的处置、有限的不良贷款交易、开发商以出售方式收取回报率等多个方面。
2003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来,中国酒店业发展速度大大加快,2004年酒店的投资速度比2003年增长了150%。
据世界旅游组织2005年的统计排位,我国入境旅游过夜人数位居世界第四,旅游外汇收入位居世界第六。我国国内旅游的市场规模居全世界第一位;出境旅游是亚洲地区最大的客源输出市场。
2005年,中国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均取得长足发展,全年旅游总人数达到13.6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978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比增长10%和12.4%。我国开发建成各级景点2万多个、A级旅游景区671家、星级饭店12024家、各类旅行社16891家、优秀旅游城市247个。在入境旅游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生机活力和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2005年全年,中国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2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者4681万人次,分别较上年增长10.3%和12.1%;国际旅游收入达到29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3.8%。今年前9个月,中国入境旅游继续快速发展,入境人数达到9222万人次,同比增长2.9%,其中外国人达1611万人次,增长7.76%;入境过夜旅游者3669万人次,增长5.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30亿美元,同比增长5.6%。在国内旅游方面,带薪假期和“黄金周”制度的实行,推动了中国国内旅游的迅猛增长,并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2005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2.12亿人次,较上年同比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达673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2%。国内旅游业的兴旺发达,有力地拉动了内需,促进了消费,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在出境旅游方面,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客源输出国。2005年,中国出境总人数达到3103万人次,较上年同比增长7.5%。2006年以来,中国出境旅游业继续高歌猛进,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今年前9个月,出境总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561万人次,实现增长11%,其中因公出境422万人次,因私出境2139万人次,中国出境旅游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000年到2005年,上海接待海外游客数量从181万人次增加到的571万人次。
2005年全国星级酒店的全年平均客房出租率达60.96%,比2004年提高0.34个百分点。2005年全国11828家星级酒店营业收入总额1346.69亿元,比2004年增长8.72%;上缴营业税77.16亿元,比2004年增长8.58%;全员劳动生产率8.88万元/人,比2004年上升3.62%。产权结构方面,公有制占55%,外资的占10%,多元的占30%。档次结构方面,四星、五星酒店占26%,三星酒店占40%,一、二星酒店占34%。在2005年增加的940家星级酒店中,四星、五星酒店增加214家,一星酒店减少52家,二星、三星酒店则增加了674家,占据70%以上的增加值。规模结构方面,300间以上客房的大酒店占酒店总数的18%,100间到300间的中型酒店占51%,100间以下的小型酒店占3%。区域结构方面,东部很多发达地区县一级都要有五星酒店,东莞镇一级行政单位都有几个五星酒店。中部基本上在地市级有一个五星酒店,西部省会级城市才有五星酒店。
2005年中国五星级酒店平均房价为人民币806元,四星级酒店为人民币436元,三星级为人民币268元,经济型酒店为人民币180元。2005年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平均入住率在69%-70%,经济型酒店入住率达到92%。商务客源在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经济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8%、49%、40%和46%。2006年9月底,上海已开业的经济型酒店有189家,排在全国第一。而临近上海的江苏省截止到2006年9月底已开业的经济型酒店104家,超过了北京市,排在第2位。
2005年旅游星级饭店中,国有的共5528家,占全部总数的46.74%,国有的饭店房间62.67万间,占总数的47.05%。
2006年9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200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中国酒店业1997年全行业有7亿元利润,从1998年开始进入全行业亏损,1998年全行业亏损32亿元,1999年亏损57亿元,2000年亏损20亿元。
2006年我国旅游行业总收入达到8935万元,比上年增长16.3%。2007年春节黄金周共接待游客922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7.7%;2007年五一黄金周共接待游客1.7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2.7%。国家旅游局预测2006年-2010年发展速度是年均增长10%。2006年全年入境旅游者达1.24亿人次,国内旅游者13.9亿人次。预计201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整体服务业的30%,2020年要达到40%,成为服务产业的龙头行业。旅游行业总产值在GDP中的比例达到4.3%,与世界旅游业总产值占全球GDP的比例在10%左右相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潜力还非常大。我国抽样调查国内游客人均一次性旅游消费411元。
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06年中国已与美国并列成为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家,预测2010年中国将取代西班牙居第二位,2020年将超越法国跃居第一位。
2006年全国新评星级饭店1370家。
2006年底,全国星级饭店13378家,同比增长11.26%,比2005年增加了1350多家,其中五星级298家(2007年5月底324家,5个月增加26家),四星级1400家,三星级4993家,二星级6027家,一星级660家。
2007年7月1日,全国星级饭店13923家。2006年以来1年半新评星级饭店1915家,其中五星68家、四星351家、三星875家、二星588家、一星33家。2007年上半年新评545家。
2007年底前开工全国待评、在建、待建四、五星级饭店1107家,其中相当于五星级的554家,是目前全国五星级饭店总量的1.9倍。
2006年底,有37个国际饭店管理集团的60个饭店品牌进入中国,共管理502家饭店。
2006年6月30日,全国共有国内饭店管理公司180家,管理饭店1299家,平均每家管理的饭店7.2家。管理公司注册资本10万至1亿元不等,其中10%左右的公司只有注册资本,没有实体饭店。管理客房量超过10000间的有7家,其中锦江之星、如家、美林阁、莫泰4家是经济型品牌。
从饭店数量看,中国饭店业集团化管理比例为9.7%,美国和欧洲分别占80%和50%。
从饭店营业收入看,2006年,中国前10位本土酒店品牌占中国市场整体销售量的13%,美国前10位酒店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
广东和浙江两个省的星级饭店数量超过了一千家。东部地区的四、五星级饭店占到了全国总数的61.56%,青海、宁夏、西藏尚无五星级饭店。西部多个省份只各有1至2五星级饭店,而东莞一个地级市就有15家,占了5%。东莞民营资本占饭店业投资的95%,全国12000星级饭店中,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占70至80%。
2006年,中国前10位本土酒店品牌占中国市场整体销售量的13%,美国前10位酒店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
仲量联行相关报告认为,2007年至2016年,中国旅游行业增加值将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预测显示,2007年中国海外入境旅游将可能达到1.4亿人次。
国家旅游局预计2007年我国旅游业入境旅游人数达1.2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4%,旅游外汇收入达370亿美元,与同期相比增长10%。我国将继续保持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的地位。
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力推进中国旅游业发展,努力实现到2010年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到6880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17.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565亿美元)的总体目标,力争早日把中国建成世界旅游强国。世界旅游组织早在1997年就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旅游接待大国和第四位客源输出国”。
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需求测算,上海星级酒店人才从总量上看有较大缺口。2010年世博会期间,上海需要接待游客7000万人次,平均每天接待38万人次,高峰期每天将接待70万人次,这就意味着需要63万个酒店床位,而目前上海仅拥有酒店床位26万个。按国际惯例,酒店客房数和就业人数之间的比例是1∶1.1,即每100间客房需要员工110人,而这个比例目前在国内是1∶1.5-1∶2.5。专业人士估计,到2010年上海酒店业的人才缺口约在50万人左右。
2010年,中国赴欧洲游客预料将会增加190%,每年大约是1亿1000万人次,可为旅游业者带来940亿美元(约1475亿新元)的可观收入。2005年,到欧洲观光的亚洲旅客人数为1400万。
1982年中国首家中外合资酒店建国饭店开业以来,中国开始引进国际星级评选标准,目前全国已经拥有36万多家酒店、超过1000万间客房的总量,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酒店数量最多的国家。
1998年后,因受亚洲金融危机、洪涝灾害、国际恐怖事件、SARS和禽流感等天灾人祸影响,中国酒店业连续6年出现了全行业亏损。
1999到2004年,中国星级酒店数量增长了180%,从3856家达到了10888家,可提供客房数量达到了120万套。
1999年到2005年,海外游客数量从7200万人次上升到1.2亿人次。
1999年到2005年,国内的旅游人数从7.19亿人次增长到12亿人次(国家统计局)。
1999年上海举办展览共40次,共占用10万平方米展览面积,2002年则增加到了202次,共占用展览面积达306万平方米。
2002年全国平均资产收入比率是34%。星级饭店营业收入位居全国前十名分别为广东省第一,资产量324亿,收入总额142亿,比率是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北京总资产388亿,收入131亿,比率是34%,正好是全国的平均水平。浙江196亿资产,101亿收入,比率是52%,在全国是最高的。上海229亿资产,100亿收入,比率是44%,和广东一样,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江苏189亿资产,71亿收入,比率是37%。山东138亿资产,39亿的收入,比率是28%。辽宁142亿资产,31亿收入,比率是22%,这就非常低了。湖北77亿资产,23亿收入,比率是29%。河北68亿资产,21亿收入,比率是31%。四川83亿资产,20亿收入,比率是25%。比率最高和最低的相差了30个百分点。
2003年我国人均收入跨越1000美元关口,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将触发国内社会消费结构升级。据国家统计局分析,我国人均消费从2003至2020年将增长10.8%。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1999年国内的旅游人数为7.19亿人次,2005年增长到12亿人次。1999年到2004年间,中国星级酒店数量增长了180%,从3856家达到了10888家,可提供客房数量达到了120万套。2000年北京和上海共占据了中国117家五星级酒店的29%,2005年比例下降到25%。“十一-五”计划中,2010年全国机场数量将从目前的142个增加到190个,并在2020年年底之前达到220个。目前对中国酒店市场表示关注的投资者有多种类型,如国际性投资机构、REITs、酒店管理集团以及战略投资者。而从酒店的出让渠道来看,有来自于企业对于非核心资产的处置、有限的不良贷款交易、开发商以出售方式收取回报率等多个方面。
2003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来,中国酒店业发展速度大大加快,2004年酒店的投资速度比2003年增长了150%。
据世界旅游组织2005年的统计排位,我国入境旅游过夜人数位居世界第四,旅游外汇收入位居世界第六。我国国内旅游的市场规模居全世界第一位;出境旅游是亚洲地区最大的客源输出市场。
2005年,中国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均取得长足发展,全年旅游总人数达到13.6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978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比增长10%和12.4%。我国开发建成各级景点2万多个、A级旅游景区671家、星级饭店12024家、各类旅行社16891家、优秀旅游城市247个。在入境旅游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生机活力和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2005年全年,中国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2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者4681万人次,分别较上年增长10.3%和12.1%;国际旅游收入达到29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3.8%。今年前9个月,中国入境旅游继续快速发展,入境人数达到9222万人次,同比增长2.9%,其中外国人达1611万人次,增长7.76%;入境过夜旅游者3669万人次,增长5.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30亿美元,同比增长5.6%。在国内旅游方面,带薪假期和“黄金周”制度的实行,推动了中国国内旅游的迅猛增长,并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2005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2.12亿人次,较上年同比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达673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2%。国内旅游业的兴旺发达,有力地拉动了内需,促进了消费,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在出境旅游方面,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客源输出国。2005年,中国出境总人数达到3103万人次,较上年同比增长7.5%。2006年以来,中国出境旅游业继续高歌猛进,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今年前9个月,出境总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561万人次,实现增长11%,其中因公出境422万人次,因私出境2139万人次,中国出境旅游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000年到2005年,上海接待海外游客数量从181万人次增加到的571万人次。
2005年全国星级酒店的全年平均客房出租率达60.96%,比2004年提高0.34个百分点。2005年全国11828家星级酒店营业收入总额1346.69亿元,比2004年增长8.72%;上缴营业税77.16亿元,比2004年增长8.58%;全员劳动生产率8.88万元/人,比2004年上升3.62%。产权结构方面,公有制占55%,外资的占10%,多元的占30%。档次结构方面,四星、五星酒店占26%,三星酒店占40%,一、二星酒店占34%。在2005年增加的940家星级酒店中,四星、五星酒店增加214家,一星酒店减少52家,二星、三星酒店则增加了674家,占据70%以上的增加值。规模结构方面,300间以上客房的大酒店占酒店总数的18%,100间到300间的中型酒店占51%,100间以下的小型酒店占3%。区域结构方面,东部很多发达地区县一级都要有五星酒店,东莞镇一级行政单位都有几个五星酒店。中部基本上在地市级有一个五星酒店,西部省会级城市才有五星酒店。
2005年中国五星级酒店平均房价为人民币806元,四星级酒店为人民币436元,三星级为人民币268元,经济型酒店为人民币180元。2005年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平均入住率在69%-70%,经济型酒店入住率达到92%。商务客源在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经济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8%、49%、40%和46%。2006年9月底,上海已开业的经济型酒店有189家,排在全国第一。而临近上海的江苏省截止到2006年9月底已开业的经济型酒店104家,超过了北京市,排在第2位。
2005年旅游星级饭店中,国有的共5528家,占全部总数的46.74%,国有的饭店房间62.67万间,占总数的47.05%。
2006年9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200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中国酒店业1997年全行业有7亿元利润,从1998年开始进入全行业亏损,1998年全行业亏损32亿元,1999年亏损57亿元,2000年亏损20亿元。
2006年我国旅游行业总收入达到8935万元,比上年增长16.3%。2007年春节黄金周共接待游客922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7.7%;2007年五一黄金周共接待游客1.7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2.7%。国家旅游局预测2006年-2010年发展速度是年均增长10%。2006年全年入境旅游者达1.24亿人次,国内旅游者13.9亿人次。预计201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整体服务业的30%,2020年要达到40%,成为服务产业的龙头行业。旅游行业总产值在GDP中的比例达到4.3%,与世界旅游业总产值占全球GDP的比例在10%左右相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潜力还非常大。我国抽样调查国内游客人均一次性旅游消费411元。
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06年中国已与美国并列成为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家,预测2010年中国将取代西班牙居第二位,2020年将超越法国跃居第一位。
2006年全国新评星级饭店1370家。
2006年底,全国星级饭店13378家,同比增长11.26%,比2005年增加了1350多家,其中五星级298家(2007年5月底324家,5个月增加26家),四星级1400家,三星级4993家,二星级6027家,一星级660家。
2007年7月1日,全国星级饭店13923家。2006年以来1年半新评星级饭店1915家,其中五星68家、四星351家、三星875家、二星588家、一星33家。2007年上半年新评545家。
2007年底前开工全国待评、在建、待建四、五星级饭店1107家,其中相当于五星级的554家,是目前全国五星级饭店总量的1.9倍。
2006年底,有37个国际饭店管理集团的60个饭店品牌进入中国,共管理502家饭店。
2006年6月30日,全国共有国内饭店管理公司180家,管理饭店1299家,平均每家管理的饭店7.2家。管理公司注册资本10万至1亿元不等,其中10%左右的公司只有注册资本,没有实体饭店。管理客房量超过10000间的有7家,其中锦江之星、如家、美林阁、莫泰4家是经济型品牌。
从饭店数量看,中国饭店业集团化管理比例为9.7%,美国和欧洲分别占80%和50%。
从饭店营业收入看,2006年,中国前10位本土酒店品牌占中国市场整体销售量的13%,美国前10位酒店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
广东和浙江两个省的星级饭店数量超过了一千家。东部地区的四、五星级饭店占到了全国总数的61.56%,青海、宁夏、西藏尚无五星级饭店。西部多个省份只各有1至2五星级饭店,而东莞一个地级市就有15家,占了5%。东莞民营资本占饭店业投资的95%,全国12000星级饭店中,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占70至80%。
2006年,中国前10位本土酒店品牌占中国市场整体销售量的13%,美国前10位酒店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
仲量联行相关报告认为,2007年至2016年,中国旅游行业增加值将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预测显示,2007年中国海外入境旅游将可能达到1.4亿人次。
国家旅游局预计2007年我国旅游业入境旅游人数达1.2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4%,旅游外汇收入达370亿美元,与同期相比增长10%。我国将继续保持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的地位。
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力推进中国旅游业发展,努力实现到2010年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到6880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17.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565亿美元)的总体目标,力争早日把中国建成世界旅游强国。世界旅游组织早在1997年就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旅游接待大国和第四位客源输出国”。
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需求测算,上海星级酒店人才从总量上看有较大缺口。2010年世博会期间,上海需要接待游客7000万人次,平均每天接待38万人次,高峰期每天将接待70万人次,这就意味着需要63万个酒店床位,而目前上海仅拥有酒店床位26万个。按国际惯例,酒店客房数和就业人数之间的比例是1∶1.1,即每100间客房需要员工110人,而这个比例目前在国内是1∶1.5-1∶2.5。专业人士估计,到2010年上海酒店业的人才缺口约在50万人左右。
2010年,中国赴欧洲游客预料将会增加190%,每年大约是1亿1000万人次,可为旅游业者带来940亿美元(约1475亿新元)的可观收入。2005年,到欧洲观光的亚洲旅客人数为14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