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业占世界市场份额已从6%、提高到超过20%。中国新接船舶订单和手持订单量也首次超过了造船大国日本和韩国,2007年上半年我国造船行业实现利润64亿元,同比增长了151%。
今年上半年我国船舶工业新接船舶订单是4200多万吨,这个数字相当于去年全年水平,是我国造船行业有史以来订单量最大的一年,占到了世界总订单量的将近一半。我们认为究其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国际航运市场的需求急剧上升,而需求的上升源于运力的不足,我们看到国际干散货市场运力需求的增幅已经超过5%,而运力的增幅却只有3%,由此,运力不足直接导致航运价格的持续性攀升。中国造船业订单猛增的另外一个原因便是价格优势,这也是我们持续看好国内造船企业竞争能力的又一重要理由。我们认为,在看好航运市场带来的投资机会的同时,投资者也应该关注造船业在此机会下的成长空间,当然钢铁板块中生产船用钢材的企业也不例外。
我国船舶工业要想进一步发展,赢得竞争,实现新的跨越,必须实施战略转型。
1.实施战略转型指的是:把发展的目标从主要追求做大向全面推进做强转变;发展的重心从主要追求发展规模和速度向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发展的途径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数量扩张向更加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效率转变;发展的内容从以发展造船为主向促进造船、配套、海洋工程装备协调发展转变。
2.8月下旬,国防科工委先后印发了《船舶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行动纲要(2006-2010年)》。上述三个关于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分别对“十一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在科技发展、配套业发展和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旨在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跨越,增强船舶科技整体实力;提高本土化船舶配套产品装船率,推动造船与配套协调发展;努力解决阻碍我国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薄弱环节,尽快提高我国船舶工业制造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
3.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船舶制造处于“中间产业”的位置。从其上游和下游来看,都存在很大的风险。从上游来看,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资本提高都会提高整个造船行业的经营风险;从下游来看,国际船市调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4.从最新的新船价格表来看,国际船市目前仍然处于繁荣阶段,船价维持高位运行。
5.我国船舶工业下属两大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订单都已经安排到了2011年,生产任务饱满,具备了比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
6.9月3日上海证券报报导,继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核心民品主业整合上市之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A股上市计划。这也就基本排除了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借其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风帆股份(600482)为资本运作平台整合造船业务的猜测。对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所属上市公司中国船舶(600150)、广船国际(600685)、江南重工(600072)关注。
今年上半年我国船舶工业新接船舶订单是4200多万吨,这个数字相当于去年全年水平,是我国造船行业有史以来订单量最大的一年,占到了世界总订单量的将近一半。我们认为究其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国际航运市场的需求急剧上升,而需求的上升源于运力的不足,我们看到国际干散货市场运力需求的增幅已经超过5%,而运力的增幅却只有3%,由此,运力不足直接导致航运价格的持续性攀升。中国造船业订单猛增的另外一个原因便是价格优势,这也是我们持续看好国内造船企业竞争能力的又一重要理由。我们认为,在看好航运市场带来的投资机会的同时,投资者也应该关注造船业在此机会下的成长空间,当然钢铁板块中生产船用钢材的企业也不例外。
我国船舶工业要想进一步发展,赢得竞争,实现新的跨越,必须实施战略转型。
1.实施战略转型指的是:把发展的目标从主要追求做大向全面推进做强转变;发展的重心从主要追求发展规模和速度向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发展的途径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数量扩张向更加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效率转变;发展的内容从以发展造船为主向促进造船、配套、海洋工程装备协调发展转变。
2.8月下旬,国防科工委先后印发了《船舶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船舶配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行动纲要(2006-2010年)》。上述三个关于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分别对“十一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在科技发展、配套业发展和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旨在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跨越,增强船舶科技整体实力;提高本土化船舶配套产品装船率,推动造船与配套协调发展;努力解决阻碍我国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薄弱环节,尽快提高我国船舶工业制造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
3.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船舶制造处于“中间产业”的位置。从其上游和下游来看,都存在很大的风险。从上游来看,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资本提高都会提高整个造船行业的经营风险;从下游来看,国际船市调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4.从最新的新船价格表来看,国际船市目前仍然处于繁荣阶段,船价维持高位运行。
5.我国船舶工业下属两大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订单都已经安排到了2011年,生产任务饱满,具备了比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
6.9月3日上海证券报报导,继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核心民品主业整合上市之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A股上市计划。这也就基本排除了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借其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风帆股份(600482)为资本运作平台整合造船业务的猜测。对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所属上市公司中国船舶(600150)、广船国际(600685)、江南重工(600072)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