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自力:FANS论/迷论


                       FANS论/迷论

                       文/曾自力              2008年1月10日

  在这个世界上,有戏迷如京剧迷、沪剧迷、粤剧迷、评剧迷等,迷恋者在学习与模仿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有的戏迷的唱功甚至达到了专业的水准,这里的“戏迷”二字,当然也包括专业人士,他们也是戏迷,是戏剧艺术舞台上的主角,是他们对戏剧的迷恋,才形成了某一戏剧文化,在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中传播开去,才影响了其他非专业的人们,也才有了对戏剧和戏剧家的迷恋的戏迷,他们是戏剧的观众,是支持者,是戏剧艺术舞台下的主角,两大主角共同推动了戏剧文化的生存与发展。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书迷如小说迷、诗歌迷、散文迷等,创作者笔耕不缀,阅读者手不释卷,有《论语》迷如于丹,有《三国演义》迷如易中天,有《红楼梦》迷如《红学》研究者们等,同时,也衍生出作者迷如孔子迷,毛泽东迷,鲁迅迷,王小波迷,李敖迷等,是作者和读者共同促进了书籍文化的生存与发展,目前风靡世界的“孔子学院”就是书迷和作者迷的真实写照。

  迷者的类型还有很多,如语言迷,有人迷于演讲与口才的训练,古代就有“白马非马”和“飞箭静止”等锻炼人们辩论的典故,现今,经常举办的大学生辩论比赛同样也是训练人们语言能力的渠道。还有语言学家对语言研究的痴迷,为人类语言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古今中外,有人对收藏异常感兴趣,几乎世界中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有人收藏,中国有人收藏火柴盒、烟纸盒、货币,外国有人收藏汽车等奢侈品;有人收藏动物标本,也有人收藏人物字画。邮票等收藏价值打开了收藏文化的天窗,这些收藏迷促进了世界收藏文化的发展。

  当然迷者所迷有好有坏。书画迷,不论是草书迷还是隶书迷或者是自创一派等,也不论是国画迷、山水画迷还是抽象画迷等,都能陶冶人们的情操,谁都羡慕和欣赏“写得一手漂亮字”的人,谁都尊敬画得一幅好画的人,这就是好的迷恋。而迷恋于赌博如六合彩等、迷恋于酒色等,这些是能够亡国灭家的迷恋,多少国君迷恋女色而亡国啊,这就是坏的迷恋。坏的迷恋,往往被人们称为“万恶之源”,如女色、金钱、权力等,正所谓“财迷心窍、色迷心智、权迷心怀”。

  我们当中很多思想学者,存有伟人迷及伟人思想迷,如有马克思主义迷、毛泽东思想迷、邓小平理论迷等;还有一类是经济理论迷,诸如定位迷,江恩曲线迷;还有企业家迷,如有韦尔奇,有人迷比尔·盖茨,有人迷李嘉诚;在中国大陆的企业家中,也许有人迷张瑞敏,也许有人迷马云,也许有人迷任正非,也许有人迷牛根生,也许有人迷王石,他们把这些人当成功的典范来学习和模仿。

  在各国各地区交往自由的时代,更有人迷恋别人的国家和地区,如有美国迷,有西欧迷,有深圳迷,有上海迷,很多人开始移民他国或地区,一去而不返。这些迷者的贡献是用智慧和资财强大了他国和他地区,不良的影响的是,有些人成了移民迷,并开始用移民来赚非法钱财和进行犯罪活动,给国际世界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在教育更加受到重视的今天,出现了以家长为主的“校迷”,有大学名校迷、中学名校迷、小学名校迷和名幼儿园迷,国外的大学迷哈佛等,国内的大学迷清华、北大,中学迷省重点、市重点、县重点、镇重点和乡重点。不管收费有多高,也要孩子去考、去上,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啊!如此,使得一些以办教育为名的人,利用名校大赚一把把钱,当然,家长的选择也促使名校将教育办得越来越好。

  当互联网进入世人生活之中的时候,网迷越来越多,除涵概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迷恋内容外,还“创造”了更多的虚拟社会中的迷恋内容,其中有各类网游迷,有博客迷、播客迷、威客迷、图客迷、晒客迷等,“出产”了“芙蓉姐姐”等自恋迷者,同时互联网也造就了众多的“网企迷”,如阿里巴巴、QQ、MSN、EBEY、YOUTOBE等,WEB2.0成就了CHINAVALUE、BOKEE等许多以网为家的企业。网迷者的问题也日益严重起来,因有死于网吧中迷网的人,有失学而迷恋于网游的未成年学子,有利用网络进行金融犯罪的人,网迷以及不具真名的现状导致互联网的无序,成为新的“万恶之源”。

  最明显的迷恋者是明星迷们,他们可以说是个“迷恋家”,这里有影星迷、歌星迷、视星迷、体星迷、主持迷,海选后的“玉米”搞得李宇春不敢出门,杨女搞得刘德华苦笑不得,戴安娜的死让众多“纳米”伤心不已。但娱乐界的FANS们对娱乐人们的业余生活做出巨大的贡献,让人们在茶余饭后大有谈资,满足了人们“成星”的虚荣心,也是FANS们搞活了影视歌界的持久繁荣市场。

  当然,人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由于地位和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所迷恋的也是各不相同的。有些迷是工作迷,有些迷是业余爱好迷,如有股评迷、棋迷、球迷、影迷、电视迷、网迷、彩票迷、女星迷、男星迷、帅哥迷、美女迷、相声迷、小品迷等等不一而终。而且在信息时代里,人们对事物的迷恋还可以跨越时空和历史。迷恋事物是有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的迷恋,就会导致出不同的结果,这就叫“迷谁学谁,迷什么干什么”。

  因此,可以说,是迷者丰富了社会生活,是迷者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是迷者推进了事物的进程,是迷者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是迷者促进了文明的进步,是迷者改变了世界,因此,“迷者就是生产力”。那么,个人如何利用“迷者理论”(曾自力早创、首创、原创的品牌经济学概念)去树立自己的影响力呢?这要靠个人的综合素质如智慧、能力、魅力、人品等,也要靠包装和炒作,要创造让你的迷者迷恋你的强势。“四大天王”之间的“迷者斗”,刘德华靠勤奋和面相,张学友靠唱功,郭富城靠舞功,黎明好象差点。

  同样,企业如何借助“迷者理论”为自己的企业培育“企迷”呢?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培养企业家迷,二是培育企业品牌迷。首先,企业家必须是个文化专家,必须做一个企业文化传播专家,必须是一个社会责任的布道者和践行者,必须为自己培养出一大批“企业家迷”来,牛根生可以算是有“牛迷”的企业家,马化腾可以算是有“QQ迷”的企业家,蒙牛企业的蒙牛品牌和特伦苏品牌可以算是有着一大批品牌迷的产品,腾讯企业的QQ品牌是有以亿计算品牌迷的著名品牌,芬兰的手机NOKIA品牌同样也是以亿计算品牌迷的国际大名牌,。视窗品牌一身兼有个人和企业两大品牌迷的全球性驰名品牌。他们通过领导者个人品格的人格魅力、与消费者产生共鸣的核心企业价值观、品牌的高附加值、始终如一的优异的产品品质、振奋人心的团队合作的精神等文化基因,不断地对其迷者内心深处进行文化品牌的注册,使得迷者永不拔除根植在他们心地上的文化大树的庇荫,在“企迷”们的精心呵护下长久地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