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拿铺论之三十四:在仿古街开店


仿古街不好做,全国搞了许多仿古一条街,成功的并不多,但是这些毕竟存在,如何在这些老街上开店,是需要用一些不同凡响的想法的。

先生,老上海茶馆“馆主”,就是这样一个富有创意的生意人。

位于豫园商业区的上海老街开街于1999年,老上海茶馆也就在那个时候在此地落了“户”,和普通茶馆不同是,临街二楼130多平方米的狭长店堂内除了临窗的一面搁着十几张茶桌外,靠墙的一面摆放的全是从各个角落里收罗来的老上海旧生活器具,品一口香茗,目光扫过墙边的旧唱片、老风扇,耳边传来的却是楼下喧嚣的人声和汽车驰过留下的喇叭声,恍然中也真有那么点隔世两重天的意味……

在刻意作旧的上海老街上开这么一家老上海茶馆,情和景似乎都很般配,生意自然也不用多操心,有的是顾客来捧场。旁人看着自然是羡慕:人家做生意怎么就如此轻松!而先生肚子里却有一本谱:亏得早年的那些收藏给自己捎来了机会。

先生说得没错,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先生就开始有意识地收藏各种有老上海印记的产品,小到一张火花纸,大到冰箱吊扇,十几年下来,光是藏品的目录就有记了厚厚的一大本,老上海的情结早已随着收藏深深地切入到了他的生活中。

而颇具经营意识的先生一直以来就在找这样的机会,希望能将自己的这些收藏融入到商业市场中,在为都市人创设一个怀旧场景的同时,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商业机会,以商养藏,以藏促商。上海老街的设立无疑给了先生一个圆梦的机会,凭着自己的一本藏品目录,先生顺顺当当地“进驻”了上海老街。

最早是想在上海老街上办个老上海展馆,但很快先生就否决了自己的想法,办展馆虽也颇合老街的氛围,但市场运作性太差,有多少人会专程来看一段年代久远的历史呢?喜欢喝茶的先生闻到了茶香里商业味道:如果在一间经营性的茶馆里点缀上老上海的经典是不是会特别的有意思!

一家“味道”不同的茶馆开出来了,既迎来了品茗的茶客,也多了来找寻老上海味道的各路宾客。不同与专业的展馆,一些有价值的展品都要用玻璃和观众隔开来,防止损坏,先生放置在店堂里的所有展品都是敞开式的,上世纪三十年代生产的“通用”、“GE”、“华生”电扇天热时插上电源就是店里的降温设备,而一台60多岁高龄的美国“北极”冰箱依旧能快速地制出大冰块来,至于老式梳妆台上的梳妆盒、小糖罐、瓷人儿……顾客更是可以随便地看看、摸摸,照照一张曾映照过两三代人的镜子,感觉到的显然并不仅仅是一种时光的流转……展品并非固定不变,先生会不时地推出各种老上海主题展,比如老上海旗袍展、老上海图片资料展、老上海淑女遗韵展……一道道滋味隽永的“老茶”端上来,吸引的不仅仅是海内外的怀旧客、探奇客,也引来了不少媒体的目光,先生既赚人气又得免费的广告“赞助”,真是有点笑不动了。

“老茶”内涵丰富,新茶滋味也不一般。是个茶馆,来了客人总还是要点一盏香茗,要几碟茶点的,懂得欣赏老上海的顾客品位本来就不低,先生自然不敢怠慢,茶或者茶点都要来一点自己的特色,比如所谓的“歌舞升平”、“风花雪月”、“夜上海”原本就是一群集结在一起的“高茶”,在沸水的润泡下展现出各种意韵的造型,当然还有自主“研发”的菊花汤团等各式令人垂涎的精美茶点,如何不让人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