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于总书记“要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三九严寒,一场瑞雪普降江淮大地。 1月11日至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安徽省考察工作。在合肥市庐阳区逍遥津街道义仓社区,一位退休人员对总书记说,现在日子过得挺好,我们已经很满足了。胡锦涛笑着接过话头说,还不能满足啊。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我们要拿出更多的财力物力给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包括逐步提高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标准。党和政府就是要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2008年1月15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总书记的身影;哪里有困难,总书记就会出现在哪里。这已经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了。中央领导在视察指导基层工作、看望慰问困难群众的时候,常常习惯性地“拧开水龙头,用手捧起冰凉的水,喝了一口”、“揭开锅盖,看看做了什么样的除夕饭”、“掀起被褥,关切地询问群众‘冷不冷’、‘生活有没有困难”等。更有每到重要节假日,大家都在休息、团聚的时候,总书记、总理等国家领导人都会“如期而至”地来到基层群众中间,他们走乡村、进企业、到社区,察民情、听民声、慰民意。如此这般的亲民、爱民、心系群众的一幕幕感人场景、动人画面,全国的群众已经再熟悉不过了。中央领导那殷殷关怀之情,那拳拳爱民之心,像慈祥的长者,像贴心的亲人,感动着、温暖着、鼓舞着每一位困难群众和全国人民。 

        每次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走进群众之中时,都能与大家做到很好地交流、交融。在和谐的氛围中,党和政府与基层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广大群众从中央领导亲切话语、坚定的语气中,感受到的是温暖,迸发出的是激情。远的咱不说,2007年12月31日,总书记在天津市河东区彩丽园廉租房小区同低保户高会来一家人拉家常时说的“党和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办事是我们应该做的!”相信大家至今还记忆犹新。总书记一番诚挚的话语,让高会来一家倍感温暖。高会来拉着总书记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是啊,有这样的好领导,有这样的好公仆,实在是群众的福分啦,搁谁都舍不得松开那和总书记紧握的双手,因为那握着的是一种信任、一种追随、一种支持啊!!相信不仅仅是当事者会激动不已,身在事外的你我同样会眼眶湿润。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是为了让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主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的中国已经跨入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日子总体上好过了。然而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一直都没有消失过,收入的两极分化也日益明显,尤其是偏远乡镇的部分困难群众和城市下岗职工,生活依然没有太大改善。为此,党中央近几年来始终把关注点放在困难群众身上,通过改革分配方式、提高保障水平、为下岗职工提高就业岗位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切切实实地帮助困难群众度过难关,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这就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真心实意关心群众疾苦,带着深厚的感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对群众的疾苦和实际困难,要认真帮助解决,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稳定的环境、和谐的氛围。 

        在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方面,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始终是我们各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和表率。而越是在特殊的时刻、关键的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越是牵挂着困难群众、惦记着民生疾苦。他们一次次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大雪无痕,人间有情。在这样冰天雪地的数九严寒的冬天,有了总书记的关怀,一点都不觉得冷。去年夏天淮河流域发大水,为了淮河防大汛,蓄洪区群众作出了很大牺牲。总书记放心不下;当听到看到国家给的蓄洪补偿款都已发放到群众的手中时,总书记才感到“心里踏实了”。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心竭力让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好,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然而,和总书记、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民爱民行为相比,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的确应该感到羞愧。他们也会搞一些走访、慰问等活动,但是他们往往是做给群众看的,讲给媒体听的。他们也会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但是说了也就是说了,很少兑现或者根本不去兑现。他们成天惦记的不是如何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而是怎样让自己的仕途越走越宽,让自己的腰包越来越鼓。 

        榜样有形,教育无声。日理万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能如此做到把百姓冷暖记在心头,我们各级党员干部是不是应该很好地扪心自问一下:“我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吗”?党员干部无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都要时时刻刻以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榜样,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以真挚的感情和扎实的行动,真切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此来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凝聚起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新闻链接: 

        瑞雪江淮话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