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黔西南州电力入库税收3.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亿元,增长率达到了53%,电力成为黔西南州的重要支柱产业。
“十五”以来,黔西南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确立了“电力兴州”的发展战略,加大了对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并努力协调各方加快“西电东送”步伐,全州电力工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到2007年底,黔西南州境内形成了以500千伏兴仁换流站为中心,东连本省安顺、南连云南罗平、西连两广地区,且全面覆盖周边地区盘南电厂、光照水电站、龙滩水电站、鲁布革水电站、平班水电站等重点电源点的电力交汇中心,并且黔西南州作为“西电东送”南通道的发源地,紧紧依靠天生桥至广东五条交直流输电大通道和兴(贵州兴仁)安(广东深圳宝安)直流输电大通道,大力发展电力工业,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建成了龙滩、大田河电站等一批新的电源点,还有规划中的兴义火电厂的各项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2007年,随着贵广二回直流输电工程等又一批重点电源项目的相继建成投产和国家对天生桥地区电站的税收作出进一步调整后,黔西南州成了“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点和电力枢纽中心,电力成为名副其实的纳税大户。据统计,2007年,全州电力入库税收达到了3.733亿元,其中,天生桥一级、二级电站共缴纳税收1.87亿元,创下了电站建成发电以来的历史新高。在大型电源点税收创造历史纪录的同时,晴隆、贞丰、册亨等县相继迈入了电力发展的“快车道”,电力税收逐年攀升,册亨县的电力入库税收从2006年的600多万元增长到2007年的1100多万元。
黔西南州在抓好“西电东送”等重点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还着力抓好“西电西用”,改善城乡的用电环境。投入了大量资金抓好农村电网改造,仅仅一、二期农网改造的投资就高达5.35亿元,“两改一同价”工程的实施,为贫困户减轻负担5000多万元,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实现了“同网同价”,2007年全州实现了村村通电目标。电力工业发展取得的重大突破,拉动了全州经济社会健康发展,2007年,全州财政总收入达到26亿元,同比增长27.5%。
按照“十一五”期间黔西南州电力工业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州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达1000万千瓦左右,年发电量将达到500亿千瓦时左右,每年的税收也将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而大幅提高。
“十五”以来,黔西南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确立了“电力兴州”的发展战略,加大了对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并努力协调各方加快“西电东送”步伐,全州电力工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到2007年底,黔西南州境内形成了以500千伏兴仁换流站为中心,东连本省安顺、南连云南罗平、西连两广地区,且全面覆盖周边地区盘南电厂、光照水电站、龙滩水电站、鲁布革水电站、平班水电站等重点电源点的电力交汇中心,并且黔西南州作为“西电东送”南通道的发源地,紧紧依靠天生桥至广东五条交直流输电大通道和兴(贵州兴仁)安(广东深圳宝安)直流输电大通道,大力发展电力工业,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建成了龙滩、大田河电站等一批新的电源点,还有规划中的兴义火电厂的各项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2007年,随着贵广二回直流输电工程等又一批重点电源项目的相继建成投产和国家对天生桥地区电站的税收作出进一步调整后,黔西南州成了“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点和电力枢纽中心,电力成为名副其实的纳税大户。据统计,2007年,全州电力入库税收达到了3.733亿元,其中,天生桥一级、二级电站共缴纳税收1.87亿元,创下了电站建成发电以来的历史新高。在大型电源点税收创造历史纪录的同时,晴隆、贞丰、册亨等县相继迈入了电力发展的“快车道”,电力税收逐年攀升,册亨县的电力入库税收从2006年的600多万元增长到2007年的1100多万元。
黔西南州在抓好“西电东送”等重点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还着力抓好“西电西用”,改善城乡的用电环境。投入了大量资金抓好农村电网改造,仅仅一、二期农网改造的投资就高达5.35亿元,“两改一同价”工程的实施,为贫困户减轻负担5000多万元,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实现了“同网同价”,2007年全州实现了村村通电目标。电力工业发展取得的重大突破,拉动了全州经济社会健康发展,2007年,全州财政总收入达到26亿元,同比增长27.5%。
按照“十一五”期间黔西南州电力工业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州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达1000万千瓦左右,年发电量将达到500亿千瓦时左右,每年的税收也将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而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