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成都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世界银行称贫困和环境污染将是中国和印度经济稳定发展的风险因素。这说明,经济和环境,我们都不能放弃。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势必会制约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同时带来了对环境的污染,所以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但是又有所冲突的,我们要做的是缓解这个冲突,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务必注意保护环境。也就是所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同时,2007年上市公司百强论坛771430分在北京国际饭店国际厅举行的追寻优质上市公司价值成长之路、弘扬价值投资理念的会议讨论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先生也提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中国经济发展瓶颈。
以成都为例子,我们可以粗略分析一下主要污染源:
  一、大气污染,全球温室效应,大气“氧气枯竭”。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另外,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等。
温室效应的危害:
    1.病虫害增加;
   2.气候反常,自古四川气候宜人,而成都作为巴蜀之都,气温一直并不高,而近几年来,不单是成都,整个四川温度都是一年一新高。
    3.土地干旱,在成都读书,同学之间流传一句话,出门走一趟,回来黑盆水。当然,事实上,并不可能这样,但是,这也说明了成都地面的干燥,尘土飞扬。
  这些都是因为大气层遭受大量二氧化碳等气体破坏所造成的,为此,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要尽量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爱护自然;     2、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
     3、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
     4、不践踏草坪;
  大家都知道,绿色植物有着光合作用,但是,大量的伐木造成了木资源紧缺,没有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大量吸收二氧化碳,自然会造成大气层二氧化碳过量而破坏臭氧层。总之,要好好保护我们的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二、水污染与缺水问题。
   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其实就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们使用。
水乃生命之源,和人们的生活、生命息息相关,我们当倍加珍惜:
   1、提高水的再利用意识,笔者在成都一户人家看到,洗菜的水用来拖地,拖完地板的水,再拿来浇花,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2、不往河流扔垃圾;
   3、不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和快餐盒;
  此外的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噪音污染,不一一列举。
   众所周知,府南河在几年前几乎成了四川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河流已经失去自净能力,河流生态系统已经死亡。作为联合国样板工程的成都府南河智力工程,自二零零六年开始,成都政府开始治理府南河提出了以下几点:
举措一:凤凰河湿地治污。
20069月17日,成都市第一个人工治污湿地———凤凰河湿地公园正式开始施工。成都市水务局首次对外公开了成都凤凰河湿地公园效果图:整个凤凰河二沟人工湿地大体呈三角形,周边镶嵌着宽宽的绿化带;目前又黑又臭的凤凰河水,经过湿地治污后将可以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下游的成都市自来水二厂、五厂可以取得更为清洁、干净的水源,自来水水质将进一步提高。
举措二:八大生态湿地滋润蓉城。
成都将在主城区内规划八大生态湿地。预计到2010年,主城区内将可能建设1.5平方公里湿地,2020年将建设2.9平方公里湿地。成都将人工挖掘出八大生态湿地,占地12750亩。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需要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奋斗,我们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举措三:为成都河流颁发“身份证”
  最新出台的成都水系分类规划,各自按照不同的定位来改善水质、打造水景观。像沙河、清水河等等15条生态河道则将成为水生生物群的幸福家园,百里水道鱼虾畅游白鹭飞,这15条生态河道涉及的河段总长度已达100多公里,总体设计将为水道宽且浅,有较强的亲水性,可适宜水生生物群生存;河道流速适中,适宜水生生物群落生存,两岸可营造水生生态湿地。而府河等34条景观河道则将是清波荡漾,600里水景港湾可游泳……
  举措四:
  循环再生水浇灌成都
  成都市水务局另透露了一项拟将实施的重大工程:成都将斥资3550万元修建13公里长的再生水回用管道和3座污水提升泵站,把6座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再生水,用于打造生态湿地和河道景观,实现变废为宝。预计到2010年,成都每天将利用再生水50万吨;到2020年就会达到138万吨。总共将投资10亿,分“三步走”改善水质。
  根据预测,到2010年,成都市将缺水5.27亿立方米。为解决这一难题,成都主城区每天将产生的217.4万立方米污水成了治水专家们的“救命稻草”。实现再生水回用,可补充河道和生态湿地的水量。
  举措五:
  一十三条河清水濯锦江
  2006年3月27日,成都市水务局金牛支渠整治项目三个施工标段同时开工,连通清水河、马河、摸底河、沱江河等13条中小河道的金牛支渠整治工程全面铺开。从清水河梁江堰水闸处引入清水河河水,融汇马河、摸底河、犀浦中沟、茅草堰、沱江河的河水,及右岸的金牛一号斗渠、摸底河、二号斗渠、三号斗渠、四号斗渠、五号斗渠、马家堰、六号斗渠的河水,最后汇入锦江,确保锦江一年四季能清波流淌。
  还将取五条河水改变五十条河生态景观。东风渠、沙河(府河)、清水河被定为主供水河道,金牛支渠、苏坡支渠为流域间调水通道。成都市的生态环境用水将主要从这五条河道中取水,改变成都现有河流静止、死水的局面。
  用过境水增流:规划利用江安河、三吏堰、南支三渠、南支一渠、东风渠北干渠等都江堰输水通道。这些河流中长年都有流水经过,成都拟将这些河道在境内扩宽、加长,增加其水面面积,降低其流速,打造为适宜水生生物生存的生态河道。水量、水质均不改变,不影响下游用水。
  另一重点措施是建六大调水闸:在东风渠的主要取水河道有十陵河、马鞍山排洪渠、方家沟河、黉门堰、凤凰河、下河槽等共六条河道,根据规划,将在东风渠建六大调水闸。 
  
同时,按照四川省政府部署,从2006年开始,四川省已经全面启动生态四川建设。据了解,成都市继在中心城区建设污水处理厂,实施雨水污水分流措施外;在2007年,还将投入200个亿用于中心城区和重点城镇的水环境整治。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发展才是硬道理,落后是要挨打的,我们不能只保护环境而不发展经济,更不可能只发展经济而任由环境受污染。
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与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有些人认为环保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认为要保护环境必然要牺牲经济的发展。这些年,不管是沿海城市,还是内地城市的经济与环境相结合的发展规划证明,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美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状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可资借鉴的范例。
当今,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成为新世纪的标志。用环保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如何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坚持实现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关键。
前段时间帮某朋友写的不算论文的论文 , 在此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