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个月300元能活吗?


上海一个月300元能活吗?

 

                                                 编号:(08002

 

有个网友告诉我,他有个同事,上海人,每月的支出是300元左右。平时中午吃单位的饭,晚上只煮面条,只有到周末才改善一下。基本不买衣服,不外出旅游,不养车(应该更不养二奶和作为宠物的癞蛤蟆。这个比喻希望有些做二奶的人不要生气,你们和那种动物各有各的长处),住自己的房子,所以也没有房租支出。他收入不少,这样一年只支出近三四千元,就能存下来近十万元。可惜他不投资,只存款。

 

这样的例子当然很极端,更少见,不过起码能证明,在上海,一个月300元是可以生活的。什么时候选择一个不交房租的月份,我也试试300元够不够用。

 

目前在中国,到处是消费的风气,有些钱的人,高消费一下也正常,不过有趣的是无数收入并不多的人,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美其名曰享受生活,超前消费,不但透支未来的收入,更没有足够的钱用于投资,前景堪忧。

 

许死要面子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当一个人或团体的排场足够大的时候,大家就愿意相信他的实力。举三个例子:

 

1、大家知道清朝的慈禧太后挪用北洋海军的军费修了颐和园(喜欢吸鸦片的丁昌在装备齐全的情况下能否获胜是另一个问题),其实慈禧太后真的这么弱智?如果这么弱智她显然不能在政治斗争中胜出。据说她用这么多钱办了六十大寿,对亲信是这么解释的:如果我不摆这么大的排场,老百姓能服我?

 

2、有次受客户委托起诉一个老板,他拖欠货款近40万。被我们查封了工厂及银行账户,他希望我们解除查封,我们提出可以用他的一辆约20万元的车子做抵押,放在我们这里,他几乎是从沙发上跳起来。因为他知道,再没有钱,如果没有了车子,生意更做不下去,就没有翻身的希望了。说明中国大量的生意人是靠对方有没有车子,是不是住五星级宾馆来判断对方是否有实力。

 

3、广东有一种荔枝,非常名贵,在古代被列为贡品(这里再讲一个关于贡品的故事。清朝乾隆曾让他的亲近大臣推荐各自家乡的名优特产。纪晓岚献上的是河北献县的胡萝卜。乾隆很不高兴,纪就说,他们老家很穷,而且经常发生灾荒,每当这时,不起眼的胡萝卜往往能救活很多人的命。并且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乾隆无话可说。结果那些献上如桃、枣等产品的,即使产量极少,也必须进贡,成为当地人的负担。纪晓岚用巧计为家乡躲过剥削)。但就因为是贡品,只要种了这种树就被要求每年上缴果实。于是不少老百姓即使有这种树也砍掉,所以这种荔枝既好吃,又稀少。有一年在广东拍卖两颗这样的荔枝,有个老板化约40万元买下这两颗荔枝。这似乎是个非常愚蠢的行为。但是这个老板对人讲,因为他花天价买下荔枝,他当年收到的订单是以前的几倍,获利远远大于荔枝款。就是因为他因此成了名人,客户相信他很有钱,有履约能力。

 

对本人而言,即使要做生意,也一定会尽量压缩成本,显然省下的一元儿和挣的一元钱是一样的(挣的钱国家也要收税),并且省下一元钱往往比一元的利润来得更容易。

 

本人在博客中一直强调少消费,省下钱来多投资。我想这是普遍人走向财富之路的必要条件。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往往都比较富裕,这个学校的牌子和学生本身的素质是一方面,不过显然高学历与富人并不是简单的等号关系。据说原因主要是哈佛大学的新生一入校就要接受理财观念的教育,告诉他们毕业后要把薪水的30%节省下来用以投资。

 

本人自小学开始,就断绝了暴富的可能,等我大学毕业,更死了这份心。但我相信只要能节制不必要的消费,存下钱来投资,就一定能逐渐富裕起来。

 

记录每天的消费支出是比较好的理财习惯,可以看出钱花在了什么地方。曾经的世界首富,老洛克菲勒从小就把每天的收入支出详细记录下来,并要求自己的子女同样如此。央视二台的《理财教室》的一期节目中,刘彦斌曾披露,有一次有个卫士打扫毛泽东的房间,在床底下就发现过毛泽东记录各种支出的小本子。鲁迅也有这样的习惯。学习伟人当然是不容易的,学不会精髓,学学皮毛也是好的。所以从去年开始,我就坚持这样做。去年的时候我写了《投资是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2007年过去了,发现2007年各项支出计25090元。以下是各月特别的消费支出(简称特别费支出,不过和马英酒的特别费不一样)。

 

1月:相机1299

2月:送礼1900(我弟结婚,及春节给三个未毕业的表弟表妹的钱),皮鞋310

3月;房租1050(三个月交一次,每月350),茶74.4,衬衫59.8,交通32,牛奶56.9

4月:交通174.5,书130,酒83,水电煤77,剃须刀50

5月:交通200,衣服193

6月:房租1050,交通112,水电煤70,酒93

7月:交通1045(一次性买了1000多元的充值卡),信用卡年费100(本来可用用积分换的,没注意日期),吃饭466,65

8月:汇款530.7,B股账户130(这两项其实是资本支出),197

9月:房租1050,吃饭188,140(大力丸14粒),捐赠200(一个表妹去北京旅游),65,交通114

10月:电脑3085,请客338,捐款420(给两个得白血病小孩各捐200,网上银行各收手续费10元)

11月:U108,裤子290,看电影160 

12月:房租1050,咖啡234,金山毒霸90,电源70,交通77,水电煤费100

 

因为今年做律师的收入及股票、基金收益约35万,所以总地说来支出比以前多了。有些支出也是偶然的,比如我弟结婚我送的1000元,不过我只有一个弟。另外买了相机1299元,估计五六年内不会再买。买台电脑3085元,这其实是非常必要的,速度比原来的快很多,节省大量时间,这其实是一种投资。

 

一方面我不认为这种生活艰苦,在我看来,上海除了农民工以外,基本是没有苦可吃的。同时,即使我认为这比较艰苦,我也一定会这么做的。每一个普遍人,他们一生的可利用资源都是非常有限的,不管是挣到的钱,还是生命,所以一定要节制一些东西,积累资源,以备不时之需,或为创业做好准备,起码有投资的资本。一个人在起点低的情况下要想成功,必须做出一些牺牲。举个极端的例子,刘邦是一穷二白起来的,有次打了败仗,被项羽的军队追杀。他为了减轻车子的重量,居然把自己的两个孩子从车上推下去。他的一个手下不忍手,跳下车把孩子又抱到车上。刘邦过了一会一看不行,又把孩子推下去。这个臣子又把孩子抱到车上。最后刘邦没有坚持,两个孩子保全了性命。

 

虽然我节俭了一些,并全力投资,而不是象彼得林奇等很多理财专家说的那样,用闲钱投资,不过如果我寿命在70岁以上的话,则在我去世之前,肯定能向社会慈善事业捐款1000万以上。其实这并不多,我现在31周岁,如果我投资30万于香港的恒生指数基金,每年增值10%,(1+10%)的40次方超过4540年以后就是1350万以上。1000万并不多。所以现在化30万买车的人,其实就是化掉了40年以后的1350万。我尽力活得长一些,并努力学习,提高投资的水平,尽量能在去世前向我认为合适的事业捐款1亿人民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