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京城体育媒体圈传出一则消息:《体坛周报》女编辑王芳(化名)10月8日被发现在护城河溺水身亡。据其生前好友透露,法医口头认定为自杀,但死者生前的亲友并不相信她会自杀。据王芳的朋友称,死者生前婚姻曾出现危机。死者的丈夫沈某同为媒体从业者,他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内情不便透露。(10月15日北京晨报)
看完这则新闻报道,许多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女白领姜岩。姜岩的自杀,源于家庭情感危机。在家庭情感危机面前,一些女性由于无法摆脱情感困惑,往往选择了一条不归路。对于姜岩的死,人们给予了同情;而对于死者的丈夫,人们曾经给予了口诛笔伐。死者已逝,其中的是与非,也随着死者的离去化成了一抔尘土。
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调查显示,有精神障碍者、有夫妻矛盾者和经济困难者是最容易自杀的三大人群。精神障碍者,有自杀倾向是源于其主观的不能控制;经济困难者,自杀是源于外来的客观压力,使之放弃了生的希望。为何有夫妻矛盾者会成为最容易自杀的三大人群之一?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个家庭,有了矛盾难以避免,但可以避免的是由此而导致的家庭悲剧。在家庭悲剧发生之前,家庭之外的人,只能是以一种“袖手旁观”的态度去目睹这一切。而当一切都“顺其自然”的发生后,即便有心想伸手挽救,也已爱莫能助。今日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似乎过于疏远了些。亲人和朋友,大家各忙各的,很难想到谁会有什么意外发生,也难得彼此关心一下。如果人们的交流多些、关爱多些,由家庭矛盾而引发的悲剧就会少些。
面对王芳的死因,我们可以有迹可寻,也对其扼腕叹息。王芳的婚姻出现了危机,王芳也曾试图摆脱这种危机。她最后还是选择了自杀,她没能彻底摆脱情感所给她造成的困惑。可王芳死时被绳子捆住的疑惑,还是让人挥之不去。当然,事情的发生并无可能。法医的认定是正确的,死者亲友的怀疑也许就是错误的。但是,给死者亲友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同样必要和不可或缺。那么,女编辑的死亡,谁来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是她的丈夫、父母、朋友,还是公安部门?抑或,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死,给我们留下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