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只是一种比较结果。可以去投资,也经常发生透支现象。
幸福是一种感觉,就是在达到与他人相同的目的时,却因比他人付出少付出了一些代价,而产生的那种快感。这是奚教授给幸福作出的定义。
这里面有三个关键,第一点,就是幸福一定是有投入的,只要比别人投得少,就会幸福;第二点,怎样确知别人投入了多少?如果你不知道别人在达到同样目的时投了多少,就不可能有幸福感;第三点,这种投入必须是自己的投入,这里所说的是自己本该的投入,如果该投入的却没有投入,就变成了幸福透支,早晚会有更大的痛苦,或者是不可逆转的痛苦相伴终生。
问题演化到这里就更有意思了。
由第三点,我们很容易推导出,自己独立投入,且比别人少投入了一点点,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惬意;两个人共同投入,且各自都确知付出得少了些,这叫做伙伴幸福,可以互相分享,比如团购;如果是夫妻共同投入,共同认为比其他夫妻付出得少了点,这就做家庭幸福;如果大家共同投入,且各自都确知付出得少了些,这叫做伙伴共同幸福,比如团队合作。
这点儿点比较麻烦,确知,是对感知的一种描述,说的是一个认知环节。
但确知可能有两种结果,一种是确知比他人付出得少,这一定要有别人告诉他,或者和自己此前的同样行为相比较而得知,但如果每次都能顺利得知,频繁地产生幸福感,就会出现幸福疲劳,也就是俗话说得身在福中不知福。
另一种是,虽然确知,但确知的是比别人付出得多,因此产生一种痛苦的感觉,同样取得2000万的销售,你付出了300万的广告费,而同行才付出了200万,这时候自然会继续努力寻找原因,要努力达到比200万还少;如果一个人每次都知道别比人付出的多些,那甚至可能丧失信心,放弃生活,会对自己不满,长期受挫,可能改变人生观,有着各种可能性;而由此我们又能说出另一种情况,就是从来不在乎别人,制作好自己,不花费精力去得知别人的付出,因此节省了很多精力,还能保持良好心态,这其实就是一种幸福,也就是俗话说的与世无争,或者是难得糊涂。
说了这么多,什么是痛苦呢?其实所谓的痛苦,仅仅是对现状不满的一种情绪,如果只是有不满的感觉或想法,就是发愁;而因为不满产生了改变的动机,就叫做有幸福的追求;由这个动机而付出的实际行动,就可能被称之为劳动、改造、创造、创新、胡作非为或破坏;如果想尽办法去提高这种行动的效率,就叫做努力、固执或暴力。
同样的努力,结果可能产生幸福感,也可能产生更强烈的痛苦感,各有各的概率,正常人的正常行为,都是在追求幸福,因此创新于改变是与生俱来的本性和本能;正常人的正常想法,都是为了追求幸福的最大化,所有每个人都像买彩票中个5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