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龙潭


 

旧时龙潭
文渺
巧家县城的大龙潭,还是原来的大龙潭,只是周围的环境有所改变了。但故乡旧时的大龙潭的点点滴滴依然在我心里。
我们县城旧时的大龙潭被旧庙墙围着,里面的龙王祠高高在东方龙潭之上,虽然龙王的塑像早也被消毁了,但祠基石壁上“源远流长”四字还在,那四棵几百年的大黄桷树是镶嵌在祠基石壁中的,早也是一体了,它们共同上护龙王祠,下护龙潭之甘露,两旁都有石梯拾级而下到龙潭边。龙潭被石条围成一个一百五十平方米的大圆圈形,一棵古老的白腊树从正东方龙洞处,斜横跨而伸向了龙潭的上空,似要用枝叶把潭水和蓝天隔离,但偏又故意在枝叶间开无数的天窗或大洞小孔,又让出对面不规则的三分之一块给蓝天,并把自己时隐时现的印进清澈到底的一米多至三多米深的潭水中,让自己和水草一起风舞水飘,让鱼儿游乐于叶中枝间,让鸟儿嘻戏于水草波纹。右边离龙潭四五米处有一排二层楼房,是管理人员的住房,我不知道更旧时是否是道士或者和尚的住所。左边有两棵百年的红椿树,有竹一蓬,还有几棵长不大的杂树半遮半掩残迹的墙,只有大门内两边的墙,依然显出华丽的模样,厚重的大门两边墙上,均排着梅花形窗户各三个,门里两棵也是有几百年年龄的构皮树,还有一棵几人高的纤纤紫薇。龙潭水左右各有一个出口,右边的出口流向县城之大东门处分流一股向南直向郊外,一股向西的流进城中穿街过巷从西门出城,一股向北的也流进城中穿街过巷从北门出城。左边出口流到进龙潭的路边一分为二,一股朝东跟右出之水汇合,自然划定了水沟以内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大龙潭地界;一股沿城边流向北门外和从穿街过巷的水在北门外汇合。它们在途中又分成了多少的支流就不太清楚了。
出大门,两边出水口处都是人们挑水的地方。人们偏爱在右边的出水口挑水,因为,那是条齐胸深的大沟,沟底只有石头,没有泥沙。人们只要把桶入进水中,没有任何杂质的满满盈盈的一桶水就提上来了;打水处的左沟边还有近百年的糯攀枝花树一棵,打水处的右边,那也是一个龙潭,面积比龙潭大三四倍,只是潭内全是污泥,水浑不见底,我叫它浑龙潭。里面长着茭笋,莲花,笔杆草,土埂上的铁线草从沟沿爬向水中跟水中之水草接吻;水中鱼儿在人静时常游于其水之表面,常把其中之几株茭笋莲花笔杆草摇曳得晃来晃去,泥鳅也时而跃出水面,只有黄鳝像个哲学家,爱在夏天的月白风清的入夜后,出来仰着头像在问天,又像在思考宇宙的奥秘。左边的出水口沟浅,桶下去,最多只提得起半桶水来,还得用瓢一瓢一瓢把水注满桶里,但它的沟左边有三棵百多年黄桷树顺沟直排着掩盖着整条沟,树下石板为桌,石条为,多数饮水、乘凉、玩乐的人都集中这沟边。水划定龙潭地界之中,庙墙边有桃一棵早探进了墙里去,也有几棵杂树也学桃之行为,也把枝叶探进了墙去。其它的小树小草也在尽量伸展。其它地方,大多是本地的铁线草和青草把地厚厚薄薄的铺了一层。每到中午在沟里洗澡凉快,或在沟边洗菜洗东西,或打牌下棋休闲的同时,把衣裤先洗了晾在草地上,走时衣裤也干了。那专来洗被子垫单衣物的人,不但让水里溅起不断的欢歌笑语,而且草地在不经意间就被铺得红红黄黄青青的了。
水沟以外是游泳池和莲花池并排,游泳池长五十米,宽二十五米,砖铺底,石条为边,边外半米内三合土硬化。游泳池靠水沟的东面小草铺地,间有芭蕉芋,夹竹桃数蓬,沟边还有青青的杨柳数棵。东北角有暗沟分水进游泳池内,使游泳池内常年成流动的水,池中间有石塔三座,是浅水区和深水区的分界线,也是人们游累了休息的地方。南面有百年黄桷树三棵,大攀枝花树一棵,人们游泳大多在树下和草坪上换装,西面游泳池一米外的老城墙下有小路一条,并有后门通进县委机关大院内。北面就是莲花池了,西北角有沟同游泳池相通。莲花池北面是通往龙潭和游泳池的大路,靠莲花池旁的路上,有一棵几个人才环抱得过来的红椿树。树下常有人乘凉赏景。
只是这一切现在都大变样了:莲花池边的红椿树和龙潭边的红椿树构皮树紫薇树早被砍了,莲花池变成了游乐场,游泳池变成了蓝球场,那些沟,那些花草,那些杨柳都不见了,游泳池虽被重修在了蓝球场的那一面,虽还是在那三棵黄桷树和那棵攀枝花树的护卫下。但是,它们已被铁的栅栏围在了游泳池的那边了。原来的庙墙早也被消了,围墙差不多移到了原来靠游泳池的水沟边。大门口就是车来车往的公路。一道长长的铁栅栏又隔开人与蓝球场、游泳池。右边墙内外的水沟,全被水泥板封死了。左边墙外的也被水泥板全部封死了,站在龙潭大门口的任何地方,你无法见到龙潭的水的踪影了。围墙内原来的草坪也被水泥路和一个个人工的花圃、水池占领了,浑龙潭里面由于污水的流入,更浑浊了;外来的橡皮树和缅桂花长得蓬蓬勃勃,幸好还有那黄桷树糯攀枝花树还在,那横跨龙潭上的白蜡树还在,那潭清澈见底的水还依然,不然,我是无法辨认它旧时的模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