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楼市 坏消息?


     有人问我怎么看待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救市举措,我说我不反对保护市场、刺激流动性,但我对于如何救市持保留看法。不错,这些措施(至少从提法来看)对于普通 购买者而言的确算得上是利好,简单地说,入市的门槛大大降低了,看上去购买负担相应也大为削减。问题是,购买门槛低了是不是就等于持有一宗房产的全过程负 担都轻了?这种低门槛、低负担的措施能坚持多久?一段时间之后,假如摇摇欲坠的楼市有幸被托住,这些被诱导进市场的购买者是否又将面临很多政策层面的不确 定性,以至负担陡增、无法拔足?谁能出来给予保证和承诺,让大家可以放心一点?
 
   就此来看,对于大多数普通购买人而言,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无疑都是坏消息。只有开发商应该欢迎,借助外部金融危机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的市场力量侥 幸取得了一些进展,尽管最近的这些政策本意并没有像开发商打的算盘那样,但这些显然能够让他们着实高兴一把。对于他们来说,这会是一个利好,意味着那些无 辜的购房者有可能在刚刚摆脱火坑之后,又要重新被拉到陷阱里面去了——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无法排除某些缺乏理性判断的购买人极容易被看似利好的消息 打动,事实证明,这些人通常都是伤疤未愈就忘了疼痛的。
    我非常厌恶那种就出台的措施进行的苍白无力的解释,有人说这样做的目的是旨在保楼市、而不是要保楼价。我提醒这些人说这种话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稍有经济学 常识和市场经验的人都知道,市场和价格是分不开的,价格是市场的反映,一种市场的好坏最终都决定了价格。你怎么能编排出这么虚伪的概念出来?要救市场,就 一定是在救价格的,换句话说,要救价格,首先就要搞好市场,救了市场就是救了价格。这是一个基本做法。价格跌了个稀巴烂,你以为市场能好到哪里去么?市场 一定是崩溃了的。只有市场坏了,价格才会一衰再衰,也才会有人出来鼓吹救市。
    我当然不认为整个市场这么容易就能救起来。即使有一些人决定此时购买房屋,这也不会是主流。原因也很简单,一种市场预期从形成到消退,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现在对于中国楼市的负面预期已经占了主导,我担心政府的救市举动会增强这种逆向预期,使人们感觉到现在的市场可能还会坏下去,否则政府也不至于倾尽全力来 救市了。如此这般,这个过程显然不会只是持续几个月。按照我的推理,从前看涨的预期持续了多久,目前这种看坏的预期也必然会相应持续一段时间。
    我也很奇怪。救市本身已经显示了我们整个经济的脆弱性。当华尔街的危机扫荡全球的时候,我们这个依靠外向型需求作主要支撑的经济体首先想到的自救重点竟然 是楼市,拉动内需的重心也放在了楼市上面,试问,就没有别的市场和行业可以拉动内需了么?如果整个经济脆弱到了需要几个普通购房人倾囊相救的地步,这是不 是太过于可怕了?我们这样一个开放的、高发展的经济,根基就是一个小小房地产么?如果救不起来(我希望能救住),那在原有一个庞大的仍在支付贷款的旧居民 基数的基础上,越来越多新入市的普通购房人是不是又将陆续踏空付出代价?对于这样的做法,恐怕有很多人都会感到难以理解吧。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