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三聚氰胺


今日又见三聚氰胺,是因为在香港发现了大陆产的鸡蛋里也出现了这种“时髦”物质。这么复杂的化学品,我们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如果不是毒牛奶,毒鸡蛋,还也许会出现毒内脏,我们怎么可能有学习这个知识的机会呢?有些人连氮是什么都搞不清楚,但他们现在知道了什么是三聚氰胺。

往鸡蛋里注入三聚氰胺,除非疯子才会那样做,唯一的可能就是鸡蛋它妈中了毒,而这毒物也只能是从饲料里来的。我猜想,这大概是想让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吧,跟往牛奶里添加而提高牛奶蛋白检测值的动机是一样的。不知道鸡鸭牲口们会不会患上肾结石。

早在八年前,我在帮企业咨询HACCP认证时就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大概是今天我们还能吃什么,结果编辑改了个标题,当时,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相当突出了。如果做一大胆推想,这个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还更加严重了,那么,在这过去的八年里,我们又吃掉了多少含有各种毒素的食品呢?我想各位都不敢想,也不愿意想。

我估计那些往饲料和牛奶里添加有毒物的人,也跟我们一样的想法。

问题就在于,他们不吃自己做的食品,可他们还得吃别人做的东西,他们不怕,不担心吗?

他们也怕,也担心,但他们豁出去了,命可以不要,钱不能不挣?别的已经顾不得了,只顾赚钱。因为他们也知道,掺假投毒已经很普遍了,自己不干,也照样吃到别人做的有毒食物,与其束手待毙,不如自己趁火打劫,快活一时算一时。

社会风气什么时候变得如此不堪了呢?往前追溯,无非是那白猫黑猫的理念,只要目的能达到,谁还需要顾及手段呢?再往深处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渐进改革。所谓局部改革,就是先在部分领域里摸索,这难免会把一个本应该系统推进的改革体系搞得七零八落。改革三十年后,我们几乎在所有可以摸索和零敲碎打的领域里把容易改的都动过了,我们现在得到了一件打满了补丁的旧衣衫。已经没有多余的角落可以再打补丁了。

如果不能换一件新衣服,也许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思路来改革,这就是,必须在局部形成系统性变革,不能顾头不顾腚。中国改革的环境与西方不同,没有一个法治的架构,没有民主机制所具备的纠偏能力,这些基础设施不健全,使得任何好的改革策略都最终被某些阶层钻了空子。回到毒牛奶和毒鸡蛋来说,发家致富没有错,错的是没有规矩没有王法,道德就更不用提了。而规矩和王法何在?改革三十年,我们在民主监督和法治方面有多少进步?如果无法无天,经济发展越迅速,则对于社会环境的破坏力越大,到了今天,我们应该能够清醒地认识这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