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伦敦金属交易所


    10月16日是安排我参观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日子。

    从2000年开始算起,和LME打交道的时间超过八年了,一直以来只闻其声,未见其实。LME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能够决定全世界所有铜、镍、铝、铅、锌和锡的价格?在我的预想当中,LME应该是一个古老的英国建筑,宏伟壮观,也只有这样的地方,才配得上世界金属价格中心的称号。

    但是到了LME门口,我不禁大失所望。如果不是苏克敦银行的朋友的提醒,我肯定会和LME插肩而过。在一条很狭窄的街道的一侧,就是LME的所在。从大门进去,是一个很小的厅,和国内准三星级的旅馆的大堂差不多大小。苏克敦银行的人带我从厅的一侧走上二楼,便来到参观区,我们在网站上看到的LME圈内交易场地就在参观区的前下方,由玻璃墙隔着。

    LME从成立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由13个圈内会员投资组成。每个圈内会员拥有LME相同的股份,他们共同出资成立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清算中心(clear house)。LME采取的是做市商制度,和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电子撮合制度不同。做市商制度和电子撮合制度最本质的区别就是流动性的区别。简单地说,你在上海交易所,如果没有对手挂单,你就有可能成交不了;但在LME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规则规定,圈内会员有报价的义务,如果你接受做市商的报价,做市商就必须得和你成交。因此在LME,只要你愿意,在交易时间段内你总是可以成交的。

    因此,对于圈内会员来说,如何报价便成了一门手艺活。据苏克敦的朋友介绍,LME的圈内交易员基本上是师傅带徒弟的形式,那些人从初中还没有毕业就开始拜师学艺了。从旁边送单的到一个书记员到一个能够做到圈子里去的交易员,整个过程需要十几年的时间。现在全世界也就是LME采取圈内交易的模式,这种交易方式是非常独特的。

    LME分成不同的交易时段(ring),在不同的ring交易不同的品种。我们到达LME的时间是上午十二点半,正好是铜的上午最后一个ring的时间。只听得铃声一响,原本空荡荡的一圈沙发上坐进13个交易员,在每个交易员身后站着一个书记员,在书记员背后不远,有一个接线员。每个交易员代表着一个做市商下单,他们一言不发,用着各种晦涩的手势来表达着买进或者卖出的价格和数量,整个过程紧张热闹,就这样,全世界的最新的铜价就这么被定下来了。

    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伦敦拥有很多交易所,但只有LME仍然在世界上占据着统治地位,它的成交量占全年金属成交量的92%左右,全世界的有色金属价格仍然在这里制定。在这样小的一个空间里能够决定全世界那么多品种和那么多相关企业的赚钱、赔钱,我不得不重新思考规则制订的意义。LME的空间虽然小,但是在这里制定的规则却非常有生命力,也正是这些规则,给整个伦敦金融城带来了持久的生命力。

    对于崛起中的中国而言,如何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制订自己的规则,并且让全世界接受自己的规则,是一个需要仔细去研究的课题。我们有那么多的产品在全世界中具有领导地位,中国应该在不同的行业出现无数的小“LME”,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占据全球化的顶端,引领全球。

    (我于LME门口,潘丹丹摄)

(纪鸿聪10月17日协助完成)


 

我的相关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