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
最近,随着两岸关系的迅速改善,尤其是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协商谈判以及两项重要协议的达成,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带来新机遇。在此之际,台湾方面加快了两岸资本市场与金融合作的开放步伐,有助于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双向、全面发展。
开放大陆间接投资台股与基金
马英九在竞选政策白皮书中曾提出开放两岸资本市场的构想,表示执政后将放宽台湾居民投资包含陆股成分的有价证券,同时适度放宽大陆资金投资台湾股市。马英九就职三天后再次提出要求有关部门评估大陆投资者买台股一事。
长期以来,台湾当局一直限制大陆资本投资台股,甚至规定海外资金投资台股前,必须出具“不包含中国大陆地区的资金证明书”,但大陆资本通过参与国际基金等方式(海外基金包含陆资在内),仍造成大陆资本间接投资台湾股市的情况。据报道,大陆建设银行发行投资的信安亚太高息基金与东亚银行投资的基金宝中,投资台股比重分别占两支基金的l2.5%与21%。台湾同业估计投资台股的大陆资金为l亿元新台币。
马英九上台后,采取务实开放的大陆经贸政策。台金融主管部门日前正式开放包含陆资的海外基金投资台股,为未来大陆居民投资台股打开了一个窗口。一是海外基金投资台股包括陆资成分,未来不必出具含有陆资的声明书,即大陆资金可以通过参与国际基金投资台股。二是开放台港指数型基金ETF双向挂牌(采现金结算,不能换成股票),为大陆民众间接投资台股带来机会。台湾投资信托公司到香港发行指数型基金ETF,大陆境内合格机构投资者(QDII)可以购买投资,等于实现了“准台股直通车”。未来若能进一步开放大陆QDII投资台股,并允许个人投资,即可实现“台股直通车”。另外,开放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企业到台湾上市。
大陆金融机构对台湾资本市场有浓厚兴趣。媒体报道,与台湾上海商业银行有多年合作经验的大陆上海银行已积极规划与台资开展基金、信托与租赁等业务合作。上海银行为在香港H股市上市作准备,将台湾银行与证券公司列为合作的战略伙伴,即将台湾列为其H股国际配售的对象之一,以便与台湾金融业有更密切的合作。
依目前形势观察,两岸金融往来与合作将是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下一步协商的重要经济议题。大陆方面在过去已同意银行在台设立办事处之外,考虑开放大陆金融机构参股台资银行,逐步推动两岸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合作。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障碍是海峡两岸尚未签署金融监管备忘录(MOU)。依目前大陆规定,与大陆没有签署MOU的国家或地区的基金或股市有较严格限制。未来两岸一旦签署MOU,两岸资本市场相互开放,不仅可实现“台股直通车”,也可实现“陆股直通车”,有助于促进两岸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将加快两岸资本市场的整合,迸一步深化海峡两岸的金融与经济合作。
扩大开放投资大陆资市市场
目前台湾当局对两岸资本市场的投资管理严格。其中,对台湾上市公司在岛内及海外募集资金和用途进行限制,其所筹集的资金不准汇到大陆投资;岛内企业在海外发行ADR(美国存托凭证)、GDR(全球存托凭证)、ECB(海外可转换公司债)等募集的资金,投资大陆也有严格限制。
马英九执政后,台湾金融主管部门加快推动两岸资本市场的开放步伐,扩大开放台湾资金间接投资大陆股市。一是扩大开放境内、境外基金投资大陆有价证券的额度,由民进党当局原规划的0.4%提高到l0%。二是取消开放境内、境外基金投资港澳H股或红筹股上限。
同时,台湾方面规划开放证券业直接投资大陆的政策。目前大陆规定境外证券公司参股投资股权不得超过三分之一,两国(地)之间还必须签署证券合作备忘录(MOU)。在两岸尚未签署MOU情况下,台湾方面正式开放证券公司比照银行参股大陆银行的间接投资模式,通过海外子公司参股大陆证券业的投资。其投资额度计划由占证券公司资产净值的l0%放宽到20%;取消持股比例不得低于大陆证券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25%的限制。
另外,台湾金融主管部门规划,允许台湾民众购买在香港发行的与大陆个股连接的指数型基金ETF,这将为台湾民众间接投资大陆基金或资本市场创造了条件。事实上,尽管台“金管会”在民进党执政时通过行政命令,禁止台湾民众以委托方式投资香港发行的多个与大陆股票有关的ETF基金,但仍有不少台湾投资者设法投资此类基金。随着未来两岸两会谈判的进展,在两岸完成签订MOU之后,台湾方面将会进一步扩大开放证券业直接参股投资大陆,放宽民众投资大陆基金、股票等证券,这将加速两岸及港澳地区的资本融合。
有利台湾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
马英九提出要将台湾建成亚太资产管理中心与营运中心。日前,台“行政院”进一步提出“吸引外资来台设立总部,发展金融中心”的构想。但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开放台湾投资大陆资本市场及进行两岸金融合作的同时,台必须采取开放的两岸经贸政策,允许大陆资本进入,才有助于资金的回流,以及两岸资本的顺畅流通与金融业的合作,才可促进台湾区域性金融资产管理中心的形成。
在台湾当局开始采取务实开放的大陆经贸政策后,外资看好未来台湾开放陆资投资台股与台湾资本市场的前景。摩根大通证券公司台湾分公司董事长林照环认为,按照目前国民党的政策规划,陆资投资台股主要分为三阶段:一是开放台湾到大陆募集基金,再回头投资台股;二是开放QDII投资台股;三是开放“台股直通车”,就是开放散户投资台股。汇丰证券台湾区研究部主管王万里认为,目前大陆很多QDII经理人都来自台湾,当开放QDII投资包括台湾在内的海外市场时,熟悉台股的基金经理人则会加码投资台股。国际证券商看好未来开放后台湾潜在的资金动能,预计未来4年外资、台商盈余资金汇回台湾的规模将达到8000亿美元,相当于2007年台湾GDP的2倍。这些因素有利台湾作为区域功能性金融中心的发展。台湾政党轮替后,港人纷纷“弃陆股追台股”,目前在香港注册销售的5支台湾基金表现优异,基金规模从2月底的121亿港元迅速增加到4月底的183亿港元,短短2个月暴增五成。日前,香港有5家资产管理公司申请募集台股基金,预估募集规模至少超过上百亿港元。
在岛内政局与两岸关系出现积极变化后,外商也看好台湾资产管理前景。瑞银全球财富管理及商业理财主席暨执行长韦华利(RaoulWeil)日前访台,表示计划在台湾设立瑞银财富管理大中华区人才培训中心。他表示,台湾财富管理市场资产规模约为3.7万亿元新台币,是瑞银亚太区前三大市场之一,未来10年个人与关键客户群的高净产值在台湾市场的占有率将超过10%,为此建议台湾未来整体金融环境应朝向区域筹资中心、财富管理中心与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的定位发展。台湾创投业者认为,台湾正式登记的创投资金约为1700亿新台币,而散布在海外、由台湾管理或筹集的国际投资资金至少是其4倍以上,约6800亿元新台币,两者合计约220亿美元,若能参与台湾资产市场的管理,则会有助于台湾资产管理中心的发展。
可见,两岸金融合作与资本市场的开放,不仅有助于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与资本的融合,更有助于台湾区域资产管理中心或功能性金融中心的形成,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台湾经济的边缘化危机,在区域经济整合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中发挥台湾的经济优势。
台湾近期有关两岸资本市场的开放政策
开放项目 |
政策内容 |
1.开放台港证券业双向挂牌指数型基金ETF |
采现金结算,不能换成股票。 |
2.开放香港交易所挂牌企业在台上市 |
香港交易所挂牌企业可在上市(柜)与在台发行台湾存托凭证(TDR)。 |
3.基金形态的外国投资人免出具“未含陆资声明书” |
海外基金投资台股,未来不必出具是否包含陆资的说明书。 |
4.扩大开放台湾投资港股与间接投资大陆股市 |
开放境内、境外基金投资大陆有价证券,可由目前的0.4%提高到l0%;取消境内、境外基金投资港澳H股或红筹股上限。 |
5.开放证券期货业赴大陆投资 |
修改《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证券及期货业务往来许可办法》,放宽参股大陆投资限额,投资总金额比例由占证券公司净值的10%提高到20%;取消持陆资股份最少比例限制,即取消原本限制证券公司持有大陆证券公司股份总额不得低于该大陆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25%的规定。 |
资料来源:台湾《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