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孙子兵法·势篇》
首次系统地应用管理理论和管理原则的,并非工商企业,而是公共部门和军队组织.直到二十世纪50年代初,系统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原则才被有意识的应用到通用电气公司,因它发展过快,以致早期的单纯功能性的组织结构,已经日益变得不相适应了.
随着企业组织发展的内在要求,股份公司是作为一种天才的创新出现的,并似乎在社会内部创造了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的权力中心.因为它是全新的,所以它对组织自身的使命感和整合性的要求也日益迫切.在日本,涩泽荣一试图通过注入儒家理论,来使其驯服.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大型企业,很大程度上是按涩泽荣一的设想建立的.
现代社会是一个组织的社会,绝大多数人将是一个组织的成员,他们从组织的集体收入中获得生活资料,也主要是在组织中寻求自己的职业机会与成功机会.组织功能的发挥依赖管理,只有管理才能使组织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东西.
在当代,能够结合东西方优点的管理将会成为企业的灵魂.这种灵魂的精髓就是管理中融入的使命感.管理的使命是将一个组织朔造成为不仅仅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而且也是一个价值共同体和理想共同体.追根溯源.管理的使命在很大程度上是高层管理者尤其是最高管理者使命感的外化.
将企业朔造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是管理的初级使命,当然也是最直接的使命.西方的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都似乎偏重于将注意力圈注在这初级使命上.通用电气公司总经理拉尔夫.科迪诺曾把股份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本质说成是"为股东,雇员客户,供货者及工厂界谋求最佳平衡利益的受托人".这段话曾一度被美国工商企业界奉为圭臬.
但仅仅局限于形成一种利益共同体,并使企业组织的凝聚力无法接受大潇条经济环境的挑战,也使企业组织的深层竞争能力处于贫血状态.从当今世界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的竞争态势上就可寻找出有力的佐证.日本似乎是唯一能使大型企业将追求自己集团利益同追求公共利益完美和谐起来的国家.他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什么是有益于国家的".然后,在按照国家利益设计出来的公共政策框架中再去寻找自己的利益.并通过终身雇用,将企业的继续营业和价值准则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并制度化.除非企业本身的生存遭受危险,首先考虑的是雇员对工作和收入的要求,这样在先天性的忧患背景上形成一种强调团队精神,组织高于个人,职员忠于企业的价值共同体.形成了价值共同体的企业组织,无论是在竞争的强度,深度还是广度上都会有一种更强的力感,这就是兵学中的造势.
企业家是什么?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定义说:"企业家是赋于资源以生产能力的人."这是基于管理的前两层使命而定义的.未来真正的企业家将是站在时代的前列和社会的顶端,不仅仅成为领导市场,还要成为领导社会潮流的先驱.
在民族信仰日益瓦解,社会理想被视为迂腐的时代,大型企业似乎更需着力培植一种自觉性,也应该更有一种雄心承担起拯救民族精神,重视民族信仰的责任.
明天将会是什么样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的管理者的知识,素质,油察力和远见卓识.将企业朔造成为一个理想共同体并不是一种空想,它将成为迎接新时代到来的先导.
一个以经济为主导的时代即将到来,你不听见那滚滚的雷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