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楼市泡沫论”


质疑“楼市泡沫论”

 

很多人把当前房地产业的萎靡不振归咎于“楼市泡沫”,“泡沫是楼市最大的污点”似乎已成定论。然而仔细分析,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楼市先知经济冷暖,房价下跌不是“泡沫”所致。

“楼市泡沫论”是依据为数有限的一线大城市的统计资料得出的,在全国没有代表性。

“泡沫论”的观点之一是房价过高,购房者买不起。所举的例子无非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等一些一线大城市的商品房均价已经达到2万元上下。可见这只是特例。而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房价在1万元以下,中小城市的房价则在5000元以下,房价过高的论点是不成立的。至于以购房者是否买得起房来论“泡沫”更不足为凭。两年前深圳房价在152万元,很多人买房,现在到了1万元以内,却没有人买了,究竟什么叫买得起,什么叫买不起?难道房价高的时候都买得起,现在打对折反而买不起了?

“泡沫论”的观点之二是以房价跌幅大说明水份大。依据依然是几个大城市,尤以深圳为例。深圳房价最大跌幅高达50%,美国的房价下跌25%,就已引发了次级债危机进而导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大幅下滑。其实美国的金融危机主要是华尔街投行将房贷打包成衍生产品转售,使金融道德风险急剧上升。如果说美国的房价下跌25%就引发金融危机,那我们的房价下跌50%不知要引发怎样的危机?

眼下,北京市区的房价依然在2万元以上,比深圳最高时的房价还要高,且基本没有下跌。不是说“泡沫”吗?是否要下真功夫来挤一挤呀?需求决定市场,幸存的就是合理的。

楼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春江水暖鸭先知。楼市的下滑其实是对经济下滑的提前反映。为什么跌幅最大的是深圳、广州等南方的一线城市?因为那里的外向型经济程度高比重大,那里的购房者很多来自香港。境内境外的经济下滑其实早已有之,只是当时国内正处于宏观调控期间,很多人把楼市下跌归咎于金融紧缩的政策所致,而忽视了购买力水平的整体下降。从实体经济看,跌幅最大的还不是房价,而是有色金属。是因为泡沫吗?不是。是因为经济下滑,需求减少。从这个意义上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楼市还是不能有效激活,是经济问题,不是政策问题。楼市的激活需要经济的复苏,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把房地产业的下滑归咎于“楼市泡沫”是没有道理的。好在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的组合拳,相信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楼市也将逐步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