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组稿的时候两会刚刚结束,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今年的两会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国务院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责整合划入该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主要职责是,统筹拟订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政策,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劳动收入分配制度,组织实施劳动监察等。曾几何时企业和机关的人力资源部形同虚设,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身份尴尬人微言轻,有人戏言这个岗位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一次国家机构的改革说明国家对人和人才越来越重视,我们正试图完成从人口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突破。
年初《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曾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认为加大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尤其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这个问题更突出。有“地产界的思想家”冯仑在《野蛮生长》的序言中用电影《色•戒》做比给出了这样的解答:民营企业在创业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原罪问题、政商关系,也包括企业公民责任、以及一系列的组织内部管理等等问题,简单说来实际上也是一个“色”和“戒”的问题,即追求金钱的欲望这个“色”和社会伦理及政策法规这个“戒”的冲突。在这二十多年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欲望,而仅仅只有伦理道德和规范,我们的经济就不可能有任何活力;反之,如果只有追逐财富和金钱的欲望,而没有“戒”,没有社会的道德、责任和法律规范来加以约束,金钱的欲望也会成为社会的一大灾难。所以这二十多年的民营企业发展史,实际上也充满了欲望和体制、欲望和伦理、欲望和法律规范的冲突与调适。欲望本身在冲破旧的规范的同时必然会创造一个新的“戒”——新的规范,而新的规范又要保证和约束追逐金钱的行为,使欲望能有一个合理的发展方向。这就是民营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历史逻辑。
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利益,但不是唯一的目的。一本《中国国有企业人本管理》从微观经济的角度说明了这个问题。在过去的几年中,考公务员的队伍可谓浩浩荡荡,但闯过这个独木桥的机率是九死一生。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诚信体系缺失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正在逐步改变这一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说《劳动合同法》保护了所有人的利益—— 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激起了西方民众对不正当竞争的忧虑、恐惧情绪和义愤感。兼之中产阶级制造业岗位转包海外,更成了一个重大的政治议题。一个普通的美国人制造了《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甚至产生一种对“中国制造”的恐慌,西方社会以反倾销和人道主义为名对中国企业进行制裁,中国企业一方面需要改善用工环境和对工人的待遇,不至于受人以柄;另一方面也必须认清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形势---“中国制造”的低价优势正逐步被内部和外部的变革所打破,中国企业必须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跨越。现在轮到我们《出牌》了,可你得有足够的资本,你的员工还只仅仅是你挣钱的工具吗?如果是那么你已经落伍了,“人力”现在是“资源”了——稀缺资源。新的形势下企业必须补上《劳动合同法下的企业规章制度制定与风险防范》这一课,人力资源的从业者将准备接受新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