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台北不下雨---宝岛行之三


 

 
 
 
                  题图为圆山大饭店外景
 
行前,熟悉台湾情况的人士叮嘱说,台湾多雨,别忘了带上雨伞。敝人多忘,什么都带了,就忘了带伞。正为此事遗憾,那知道四月的台北下雨
 
与祖国大陆相比,台湾实在大小。地方小自然形不成大的水系,所以台湾的河流在笔者看来都是小溪。就说那条著名的淡水河吧,我们从机场高速拐入台北市界,见一条浅浅的河流上沙滩毕现,像是川西平原上那种很寻常的名不见经传的支流,就问:“什么河?”连导说:“淡水河。”我们很惊讶地送去一脸的疑问。“是淡水河。在台湾是很大的河了!各位不能以大陆的河流来比呀。”
 
我明白,淡水河在台湾如同黄河在大陆。可心中难免有一种深深的失望。我想,四月的台湾不下雨,兴许,在台风肆虐的夏季,它可能是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呢!
 
四月的台湾不下雨,似乎牵动着整个台湾社会的心,电视上、报纸上,乃至台湾各业各界,都在讨论这个问题。水是很珍贵的,台湾的宾馆、酒店,没有让你可以随意浪费水的空间,水龙头的水总是温柔地流淌着,总是贴着提醒你节约用水的标志,然而,饮用水是有保证的,所有的房间里都有免费赠送的矿泉水,不会让你有孔夫子游学途中渴饮盗泉之水的故事。
 
越往南行,就越感到台湾气候的炎热。抵达台湾的第二天上午,在匆匆游览故宫博物院等几处景点以后,便登上此行全程租用的双层大巴,开始向台中进发,向台湾的标志性景区——日月潭、阿里山进发。
 
对了,该介绍一下本次行程的同伴了,此次与我一起去台湾的是全市广告界的一帮精英,还有管理这帮精英的专业人士;而我与另外几位,则是与这帮精英人士有着密切关系的传媒工作者。此行目的,既是为了考察,也是为了观光。去台湾,了却一生夙愿;人生短暂,能早办一件事则早办,能早去台湾就早去看看。勿笑,此乃真话。
 
台湾的广告业非重庆可比。刚刚在桃园机场落地,走道两旁的大幅广告便撩人眼目,惹得广告界成功人士刘小姐频频停步,将幅幅创意奇妙的广告摄录在案,也不怕被抛弃在台北机场。台湾的广告明显地三分天下:传统纸媒体、电视媒体和城市立体媒体(此乃我杜撰,指路牌、灯箱、立柱或街头广告载体)。翻开各类大大小小的日报、晚报,只见广告如云如山堆积,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打开电视机,几十个频道夹杂着各类动静态广告夺你眼球,看也得看,不看也得看;行至路上,走到街上,尤其是南部的大中城市,到处都是横吊竖挂的广告牌,使你目不暇接,但也难有暇接,可谓视而不见。
 
这里有一组小小的数字:台湾全省2001年广告总额达888.57亿元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220亿元。其中传统媒体700多亿元新台币。我们重庆市去年的广告总额据说仅十多亿元。这组数字可以反映出两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不必讳言,台湾作为曾享有盛誉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它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很高的,我们重庆还得花许多时间,克服许多困难方能迎头赶上。
 
但也必须指出,从城市建设看,重庆远比台湾的任何一个城市繁荣兴旺。曾经到过重庆几次的连导说,重庆漂亮,重庆不错,尤其是夜景太美了!台湾,不管在台北还是高雄,看不到这样的生机与活力,没有一泻千里、奔腾入海的长江,更没有重庆人那种野性的张狂的性格美。
 
然而台北有台北的魅力。它的魅力很成熟,很深沉。台北的街道上没有灯箱路牌,据说是为了让人们眼睛清净;台北的街道上有许多高大的棕榈树,据说每株值几万元新台币;台北的高楼很少很少,因此整个城市看起来太平坦、太单调,不立体,不壮观。据说不修高楼是因为地震,三月份的一场地震就把台北市中心的一座在建的百层高楼震得塔吊坠地,砸烂车又砸死了人。
 
四月的台湾之行没有雨。不知下雨的台北是否更动人。岂止台北,日月潭上的水位也活生生掉下去了许多,让我们这些朝思暮想了一生一世的祖国大陆同胞也有了些许的遗憾。整整的一圈黄色的湖岸像是给碧绿的湖水套上了一个俗气的项圈。然而给我们开游船的小伙子边嚼着槟榔边开导我们说,你们算是有福气的呢,上边通知说水位还要下降10多米,现在的日月潭很漂亮呢!
 
小伙子皮肤很黑,很友善,很开朗,是日月潭边上的邵族人。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槟榔分赠给大家,就像大陆人那样很自然很快乐地相互敬烟。他完全不在乎水多水少,兴许他知道,日月潭的水不会干,就像太阳和月亮不会消失一样,四月的天空没有雨,五月呢,五月就会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