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应用哲学——〈易经〉的文字系统导读》 新闻发布会



《易经》的文字系统的科研成果  新闻发布会

尹宝生 钱明啸

       来信请寄:[email protected]

      

 

《易经的应用哲学——〈易经〉的文字系统导读》
——每个人都是易学家

尊敬的各位嘉宾和来宾:您们好!

今天,我们秉着为人们和子孙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和精神,我们慎重地宣布:我们已经读懂了《易经》的文字系统。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易经》已经成为横埂在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条拦路虎,成为我们炎黄子孙的一块心病,多少有识之士为此皓首穷经。现在有许多这样的科研机构和杂志(如:国际易学联合会和山东大学主编的《周易研究》)组织专家联合攻关。直到现在,还没有谁敢说自己读懂了《易经》。
因此,为了不浪费我们的聪明才智和财物、时间和精力;为了传承和传播我们的优秀文化。我们把最新的科研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

这是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易经》,人人都要应用的《易经》。
《易经》的64卦就是64篇哲理文章。每卦的六爻都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它们都通过一个典型事例来揭示一个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它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地为人处事的原则性立场;如何系统地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易经》博大精深,掌握它,我们将具有经天纬地之才,无论您处于何种位置:是国家元首、公司总裁、一家之长,还是庶民百姓,我们都能够从中受到启发。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就能够把知识转化为财富。使我们在人生路上少走弯路,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本书如何读?
《易经》的文字系统告诉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和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人类文明是从发明和使用文字开始的。因此,本书主要从语言文字和文化的角度来读《易经》的文字系统,理顺文章的结构和思想。《绪论》主要讲的是读《易经》的文字系统的思想和方法:
经传一体,以《易传》解《易经》;
用读文章的方法来读每一篇文章(或者每一卦);
用哲学家的眼光来提纲挈领;
用追根溯源法(或者叫文字解析法)来揭示文字的造字原理。
掌握了这些思想和方法,我们就掌握了打开《易经》的文字系统大门的金钥匙。这样,我们就能够做好翻译——在遵循作者原意的基础上解疑释惑和运用。由于64卦的思想和结构都一样。因此,在阅读本书时,我们要从前往后读,前面解释了的概念,后面将不再赘述。


本书的定位:
只要您生活在社会中,您就需要它。只要您能读书,您就能读懂它。
它属于通才教育。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的是战略家、将帅精英之才;培养的是懂生活,善于生活,热爱生活的人。

本书的价值:
一、它为中国人们找到中国文化的脊梁。它证明了我们的祖先是聪明的,在对待生活、工作、人生的态度上是积极主动的、不是消极被动的。
二、本书不生产产品,但是它生产产品的灵魂。祖先留给我们的不是黄金白银,而是告诉我们生存能力的培养:它告诉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它能够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稳健;它赋予我们以智慧、力量和信心。


为了我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易经的应用哲学——〈易经〉的文字系统导读》,下面回答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些问题:

一、《易经》的文字系统与占卜有关系吗?

《易经》的文字系统与占卜没有一点关系。人类文明是从发明和使用文字开始的,不是用占卜来传承文明的。凡是把占卜与《易经》的文字系统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书一定是走错了方向。占卜是一种方法和工具,属于《易经》的符号系统,是代数学、概率论。
首先,我们看一看《易经》成书的背景。在中国历史上的先后顺序为——夏、商、周。现在的研究认为,《易经》不是在商朝产生的,《易经》是周文王(周朝的开国元首周武王的父亲)所写。这是本书的大背景。众所周知,我们分析一本书的时候,不要脱离它的大背景。因此,商朝甲骨中的大量占卜文字在《易经》研究中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正由于商朝后期历代帝王迷信占卜,而不是积极发展生产,从而导致商朝的灭亡。所以说“亡国有亡国的文化,强国有强国的文化”。这就是周文王总结了商朝的经验和教训的成果——《易经》的文字系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思想。《礼记·表记》就说了“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

二、有人说,“读《易经》的文字系统,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我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它是一个不倒翁。”

中华文化是一个文化体系,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序的。我们都知道,语文阅读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漫无目标的讨论,就会曲解文本的内容。任何一个字、一句话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才有确定的意思,更不能把它进行肢解,断章取义。因此它的字、词、句在一篇文章中的意思是非常明确的,不是模棱两可的,更不是你一个意思,我一个意思,他又是一个意思。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不是作者没有表达清楚,就是读者没有理解作者的精神——断章取义、望文生义。对于《易经》这样的中国文化的渊源和传世经典来说,我们认为作者的思想体系是高瞻远瞩、意义深远的。因此,主要的责任不在作者,而是我们子孙后代的读者有没有抓住作者的思想。

三、《易经》很难,太深奥,能够读懂吗?

难,又不难。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文化体系,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不是浅显、休闲和图画书,当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它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结构、有系统的;我们可以找出一个头绪,不是简单的分类和分割,而是找出其中内容的结构系统。因此,它不是不可逾越的,我们要像“庖丁解牛”一样,一步一步的来,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我们生活在《易经》文化的沃土上,我们自己都读不懂,还有谁能够读懂它呢?
《系辞》说《易经》:“百姓日用而不知,君子之道鲜矣!”这句话说的是:老百姓天天都要应用它,只是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有限,不能把它的道理和规律用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已。因此,君子把它的道理表达出来,人们感到新鲜、神奇罢了。所以,这些都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知识,您说难不难呢?能不能读懂呢?
因此,读《易经》,它需要我们有各个方面的知识,如果我们在社会大学这个“八卦炉”里面久经考验的话;如果我们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话;如果我们善于读书(有字之书),善于联系实际的话(无字之书);那么这些社会阅历和经历将会使我们在读《易经》的同时产生强烈的共鸣——相见恨晚。
当然,凡事都要掌握方法——正确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易经》也一样。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打开《易经》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
看看本书,您就知道了。其实,它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

四、如何抓住作者的思想?

俗话说,“世事如棋”。因此,首先我们要着眼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读《易经》也一样,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思想。
一、《易经》的结构系统:
1.八卦是一个小系统,一个小宇宙。如:个人,家庭,公司,国家,自然等都是一个小系统。
六十四卦是两个小系统的组合,或者说是两个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公司,国家与国家,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等。
2. 《易经》是一本书,有64篇文章。64篇文章形成一个大系统——揭示人和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3.六十四卦的结构都一样,每一卦都由卦辞和爻辞两部分组成。
例如: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回答别人的提问,首先回答一个结论,是“行”还是“不行”;然后我们才回答为什么“行”、为什么 “不行”的原因。如果像博士买驴,洋洋洒洒三万言,就是不见“驴”字。这样的工作效率从哪里来?
所以《易经》原文的结构是非常简洁的公文:
卦辞是文章的内容提要,是结论、结果。这个结论是怎样来的?为什么是这个结论。
爻辞是文章的内容,是原因。它是回答这个为什么的。即回答这个结论是怎样来的。

4.每一卦的爻辞又由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组成。
一般说来,每卦的初爻表示事物的开始——生根发芽阶段;
二爻表示事物的发展——枝叶繁茂阶段;
三爻表示事物的变化——开花阶段;
四爻表示事物的持续——结果阶段;
五爻表示事物的顶峰——收获阶段;
上爻表示事物的消亡——消亡阶段。
虽然,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但是它的六爻总是围绕事物这个中心旋转,有一个核心。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用读文章的方法来读六十四卦的原因之一;这也是书名为什么叫《易》的原因。
二、《易经》每一卦的思想:
1.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目的。因此,我们分析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要弄清作者的目的和写作背景。《易经》用自然环境来模拟(或者叫解释)每一卦的大背景,利用自然科学规律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
《易传·大象》的前一部分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环境,后一部分是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抓住作者的思想,这样字、词、句在文章中的意思也就固定了,不是模棱两可的了,也就不会出现断章取义和望文生义的事情了;同时,它的前一部分写的是自然科学规律,后一部分写的是人类社会科学问题,这样作者把自然科学和人类社会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自然科学来解释人类社会科学问题,或者说我们人类向自然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以《大象》为目录的原因。
2.文以载道。即文章是用来揭示事物的规律、传承文化的。

五、为什么要用读文章的方法来读《易经》的文字系统?

我们读书,首先要读懂原文的意思。用读文章的方法,这里主要是我们以谁的思想为主的问题?是以作者的思想为主,还是以我们自己的思想为主呢?我想不言自明,我们应该从作者的角度来理解《易经》的每一卦的中心思想,先宏观、后微观,没有对宏观的把握,也就很难把握作者的本意。
因此,我们读书就是当好一个翻译,既不是“六经注我”,也不是“我注六经”。只有在理解了作者的原意之后,才能进行突破、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发展。
其次,文章是一个系统,它有一个中心思想和语言表达方式等。

六、为什么要用哲学家的眼光来读《易经》中的文章?

因为在中国古代有“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以载道”。即文章是用来记载和传承道理与规律的载体。
大家知道,哲学是系统科学,是最根本的、最基本的科学,它是一切学科的基础科学、公共学科。
哲学中最基本的哲学规律:
1.矛盾律(即一分为二的观点)。它是事物的特性,是宇宙发展变化的最基本的总规律。任何事物有阴就有阳,阴阳相辅相成。《易经》用阴、阳两爻来表示。抓住事物的特性是我们打开哲学大门的金钥匙。所以,我们读《易经》中的文章要《乾》《坤》两两成对结合起来读。
2.发展变化规律。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开始、发展、变化、持续、顶峰、消亡的过程;《易经》每卦都用初、二、三、四、五、上爻来揭示事物的变化规律。
3.类比规律——普遍联系的观点。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人,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一个家庭、一个公司、一个单位、一个国家都是一个社会,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无论古今中外,大小强弱,他们遇到的问题各种各样,但它的本质都大同小异。如何抓住问题的根本特性,解决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易经》经久不衰的根本。所以,我们读《易经》每一卦的时候,都要联系到自然、个人、家庭、公司、国家和社会等。然后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这样我们就能够把知识转化为财富。从而使我们在人生路上少走弯路,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七、为什么要以《易传》解《易经》?

《易传》(即十翼:《序卦》、《说卦》、《杂卦》、《系辞上》、《系辞下》、《乾·文言》、《坤·文言》)、《彖》、《大象》、《小象》)是解读《易经》的权威经典。
1.这是当时的一种常用文体表达方式。如《左传》是解释《春秋》的,就好像明朝时的文章都是“八股文”一样。
2.由于中国古代没有“知识产权制度”,人们总是把一些重要的东西作为“祖传秘方”、“传家宝”。在中国文化里面,有许多这样的密码(即加密)需要破译和解密——“假传万卷经,真传一句话。”《易传》就是破译《易经》的解码器。
例如:《易经》的卦辞,是文章的内容提要,是结论、结果。
“彖”的意思就是内才、内容、本质、特性等。《易传·彖》是解释卦辞的。它揭示了文章的内涵和外延。
“象”的意思就是模拟、模仿、解释、注释等。《易传·大象》的前一部分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环境,后一部分是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抓住作者的思想;同时,它的前一部分写的是自然科学规律,后一部分写的是人类社会科学问题,这样作者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利用自然科学来解释人类社会科学问题。
《易经》的爻辞,是文章的内容,是原因。
《易传·小象》是解释爻辞的。它解释本爻中的字、词、句在文章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疑难解读。
“文言”的意思就是“文章的意思是说”。《易传·文言》就是作者举例说明如何读《易经》中的文章。
……
所以,如果不以《易传》解《易经》的书,这类文章一定走错了方向。

八、《易经》与《论语》有什么关系?

这是一个“授人以渔”的方法,还是“授人以鱼”的结果的问题?
《易经》的文字系统告诉我们的是:如何正确而系统地认识世界的思想和方法,告诉我们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者决策),这样做对现在和将来有什么影响和后果;这个结论是怎样得来的等等。
而《论语》是记录孔子师徒的言论,讲的是孔子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它只有结果,没有过程,只是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王道”——人人都可以为尧舜。
良师益友们,您最需要的是方法,还是结论呢?

九、《易经》是古代的书,现在读它是否不合时宜了呢?

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抓住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道在天地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任何一个国家、公司、家庭和社会团体,无论大小和古今先后,就是一个社会。而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他们都是社会中的一个细胞,每一个人都会面对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矛盾或问题,这些问题的本质是一样的。因此,一个国家、公司、家庭的强弱,归根到底就是人的决策的结果。
例如:古代的国家和现代的国家,它们有不同,但是它们的性质是一样的,他们同样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样存在生死存亡等关系,所以无论古今中外,大小强弱,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没有什么过时的问题。这也是《易经》久经考验,经久不衰的原因。

十、直到现在,还没有谁敢说自己读懂了《易经》了?你怎么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在这里,我们只讲《易经》的文字系统。
首先,作为一个读者,我们应该清楚自己是否抓住了作者的思想,是否领会了作者的精神。当然,谁也不能保证100%的正确,但可以保证70%—80%的正确率。
其次,作为一个作者,我们应该清楚自己的解释是否是正确的,如果作者自己的思想不清晰,稀里糊涂,您说服不了自己,又怎么能够说服别人呢?
前面,我们分析了《易经》的结构和思想,条理清晰,思想明确。
从某种意义上说,读懂了《易经》的文字系统,我们的思想也就比较成熟了:
1. 大学——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什么是大学?大学就是发现规律、揭示规律和利用规律。即科学文化的创新,利用方法来揭示规律和利用规律——学以致用,是否能够“自圆其说”,成一家之言。
2.中学——读懂文章。即把握作者的思想,学习别人的思想和方法。所谓诸葛亮“观其大略”和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等都是从宏观上把握作者的思想。所以我们首先从宏观上把握《易经》的结构和思想。
同时,由于中国文化富有吸引力,中国语言的表达方式比较含蓄。因此,在本书中,我们首先揭示它的原意,然后解释本字、词、句在本文中的意思。孟子就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例如,在医学中,“拇指”就是“拇指”;但是,在生活中,“拇指”经常用来表示“赞美,认同,您顶呱呱、您真棒”等意思。所以,研究中国文化必须立足于中国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文化生活习惯。
3. 小学——文字学。人类文明是从发明和使用文字开始的。这是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汉字是象形文字,即图画文字,它是通过模拟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意思的,它不同于西方的表音文字有重大的改变,汉字从古至今是一脉相承的,它是人类的语言活化石。因此,我们可用穷根究底法(或者叫追根溯源法、文字解析法)来揭示它的来龙去脉,即汉字是怎样造出来的。所以,我们从《说文解字》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来研究《易经》中的难字,从而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疑难问题。在本书中,我们利用这种方法解决了许多的难字。


最后:

1. 我们希望大家站在我们的肩膀上,一起开拓科学的春天。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因此,班门弄斧,弄斧必须到班门。敬请各位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2. 至于《易经》的符号系统,我们将在明年出版《人类的详细进化过程》,本书将探讨“人类是怎样从猿猴转化为人类社会的”,以及中国文化大厦的哲学理论是怎样得来的。到时,我们将邀请您们新闻记者,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公布我们的科研成果。


谢谢大家!
                  尹宝生,钱明啸
                        2008年10月10日
来信请寄:[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