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


碳金融

 

随着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成为共识,欧美发达国家一些大的跨国企业去年开始纷纷转变公司战略,转而投资与炭减排等环保相关的领域。炭排放指标作为稀缺的资源,也越来越被重视。

现在全球碳排放交易的市场规模大约600亿美元左右。未来这个市场的规模可达到20002500亿美元。而中国,将占有这个市场14的份额。全球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的规模超过A股市场。

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设定了严格限制。根据欧盟的法规,一些企业如发电炼油钢铁等要支付很高的炭排放成本。发达国家可以向发展中国家购买排放指标,以解决自身指标不够用的问题。目前,发达国家竞相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

一家企业如果通过环保等措施减少了排污和碳排放,就会形成其环境权益。该权益可以“吨”为单位,卖给其他排污和碳排放不够用的企业。

由于欧美炭排放交易市场指标供应不足而导致高价,很多欧美公司开始到发展中国家购买炭排放指标。

2008年初,宝钢公司曾以10欧元/吨的价格向英国和瑞士公司出售碳排放指标,

20084月,AIG(美国国际集团)曾以6.5美元/吨的价格向新疆和四川的农村购买碳排放指标。AIG注资400万美元于中国和美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用于补偿该公司2006年业务部门所排放的62万吨温室气体总量。其中一半也就是200万美元将投资在中国新疆和四川的农村,并将炭减排的补偿额度在北京产权交易所进行注册,并被封存。

目前碳排放交易相当一部分是境外买家,但是交易的信息透明程度不够,国内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国际市场上碳排放交易价格一般在每吨17欧元左右,而国内的交易价格在810欧元左右。建立环境交易所有利于改变过去交易不透明的现象,也有利于提高国内碳排放交易价格低于国际市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