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网虫悲喜录
徐鉴君
计算机消费兴起已经有好多年,根据权威部门的预测:从现在到2008年,中国的计算机消费将会处于高速增长期。尤其是家用计算机消费市场,将会空前看好。而这一领域中的“黑马”,当数网络消费。近年来,相当一部分省市出台政策,鼓励联网,并相应调低了网络初装费和上网资费。于是,网络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于是,也应运而生造就了许多崭新的网络辞令,比如“网虫”、“菜鸟”、“斑竹”等等。
和神州五号成功上天一样,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也令人兴奋欢喜。中国加入国际互联网,给一些网络发烧友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他们可以在网上增长知识获取情报、结交朋友、甚至成交买卖。为泡网吧,他们可以不吃不喝不睡觉,象虫儿一样离不开网络这个载体。他们的故事新奇而又动人,很耐人寻味。
*年轻网虫居多,他们在网上信马游江地浏览,常常为一些消息动容
年青网迷大中城市居多,近年来甚至发展到一些小乡镇。根据统计资料,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市民上网比例最高。而一项调查显示,上述城市中,18岁青年热衷互联网的在70%以上。他们上网的目的主要是增长见识,获取信息,找工作或者结交异性朋友。
武汉有一超级网民,名叫杨斌,他的这个名字和前些时受审的超级富豪同名,不过他并不富裕。虽然手头不很宽裕,但他结识了一个网吧的老板,并和这个老板打得火热,因为这重关系,他上网能享受特别的优惠。每周末,他必到这个网吧上网。一般一次四五个小时,有时则通宵达旦。平时他少有耐性,一到网上却精神焕发,平心静气。或者在聊天室里和人大谈相见恨晚,或者一吐为快胡说八道。但上网这么多年,很少有事情给杨斌以深刻的印象。不过,前些时,高度警觉的他还在网上被人耍弄了一回,那次,他偶然在网上见到这么一则觅友消息:小玲,温柔乖巧、性感妩媚,征男友,要求知书达理,善于沟通(联络地址)。大概是求友心切,他当即发出热烈的依妹儿。本以为对方是一淑女,可以成就一段桃花运,不想后来费劲拨通手机,刚叫了一声“小玲”,一个大老爷们竟然初声答复“那是我的网名”。
更为可笑的是,朋友孙静一次在网上得知某某手头有一批奔4电脑出售,数量据说很大,而且开价只要千元。那人还声明纯属跳楼大甩卖,非真心诚意不议。小孙欣喜欲狂当即订购两台,并约定付款方式,不想最后得到的回复却是“逗你玩。你傻冒”。到底何许人“傻冒”,到底哪个耍弄他姑且不论,小孙的一片痴心由此可见一斑。
穷开心是今天网上的一大弊端,期待有关部门想点法子整顿规范。此外,年轻人情感丰富,常常为某些无聊消息动容,这也是网民的一个弊端。其实,网上的有些东西想来可悲可疑。前些时,炒作火热的“网上葬礼——悼念清仪”,着实唬弄了一大帮善良人。当时,就连一些大报也连篇累牍地登载。而年轻人则更是关注,据我所知,有的年轻人扼腕叹息、有的读着读着就哭了。一个纯情少女让人产生红颜薄命的哀挽,这位网友的骗术可谓真高明。小胡一次收到小张的一首悼念诗,文笔优美,不可不摘。“你轻轻地走了,正如你轻轻地来,没有带走一片云彩。没有了期待,却用广博的心播撒爱。十六岁的路太短,载不下长长的悲哀;十六岁的情感丰富,装不满胸怀。痛、如何形容,去问我长天飘逸的云……”小胡当即落泪,痴痴深情,天地可鉴。但是这些年轻人还不知道:早在月前,“清仪”一事经过有关部门查证,纯系子虚乌有。
*年长的网虫日益增多,他们无大喜大悲,但同样为网痴迷
十八岁的网迷很痴情,有的到了和网络须臾不离的地步,但大都漫无目的。而年长者上网,往往目标明确。三十出头的郑工程师是某设计单位的骨干,精通电脑。平常他和电脑打惯了交道,回到家里还是喜欢扑在电脑上。不过在家里上网不是为了设计图纸,而是利用互联网专找那些希奇事。一次他从网上得知外国一个设计师能想出点子拯救法国的比萨斜塔,兴致颇高,于是通过互联网从各地调来斜塔的资料,整整闭门研究了三周,老婆有时半夜醒来还发现他在网上忙乎。为这事,老婆恨不得一两千块钱把电脑处理掉,但网络和丈夫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如同对丈夫的深情一般,她谁也割舍不下。
老话讲“老小还原”,真是一点不假。退休在家多年的付老头最近迷上互联网,以前多半是除外遛弯或是写写字画,如今则花费大量时间在网上驰骋。他常常关注老年人的信息,什么长寿秘诀、休闲绝招、什么老年驿站、夕阳红,他都爱得要命。尤为有趣的是,他还倍加关爱网络游戏。WINDOWS自带的纸牌、探雷没有多大意思,他喜欢玩过关、搏斗等带刺激性的游戏。而且他还不顾一大把年纪,抢着和孙子一道玩,有时爷孙两你一下我一下玩得不亦乐乎。付老认为玩游戏全神贯注有益身心,手指不停地操作也是一种运动,而且还能启迪智慧。可谓劳逸结合、一举多得。
贾女士年轻时一直为生活而劳碌,无暇顾及新鲜事物。如今家底丰厚,虽然成了半老徐娘,却思想解放,喜欢上了网络。上网听听最流行的歌曲,在网上发一通时髦的议论,再看看最前卫的服装,是她的一大乐趣。但她认为目前的上网资费还是偏高,而且不少信息陈旧,让人看了过后有种划不来的感觉。
其实,现代都市的生活节奏紧张而繁杂,很多人于是寄希望于网络。期待工作之余的休闲方式因为网络而丰富多彩。他们一方面关注网络的变化、一方面希冀网络能更紧密地与生活接轨。当然,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中国的互联网远远没有达到物美价廉的地步。根据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惯例,一种可供更多人享受的信息载体,各方面功能的完善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时间。年长的人现实而精明,他们不会花太多的钱、太多的时间在网络里漫游。但他们和年轻网迷一样,期待中国的互联网几年大变样,越面目全非越好,但不能少了实用。
*痴而不迷为上策,在虚幻的网络里游走千万不能迷失了方向
痴情最是可叹。奉劝诸位切莫迷恋网络而不知回头。同网友们讲,一个小网虫因为太痴迷于网络游戏,结果成了游戏高手,却把功课拉下了好大一截。尽管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但小孩子的未来不能光建立在网络上。家长们要加强教育和引导才好。
网迷中还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一个是不保重身体,忙里不知时,轻易熬夜、打持久战。这种现象目前很普遍,尤其在自由撰稿人、中学生中间问题尤为严重。二是参与不健康的东西。特别是网上有一些黄色信息,有的网迷却格外垂青。这些污七八糟的东西多半是别人设下的陷阱,有的让你输入更多资信,叫你付更多的钱不说,最后还丢尽脸面、自讨没趣。其次,上网还应该保持君子风度,冷静有分寸。尤其在网吧,在键盘上瞎敲,拿鼠标乱动,喧哗取闹都会遭人冷眼。
有的网迷虽谈不上痴情,但似乎对虚幻莫测的网络有一种复仇心理。今早在公交车上就听见两年轻人大侃“报仇”,一个说“杀得不痛快,以后要跟网络好好较真,看谁厉害”,一个骂“网络是个大混蛋,悲喜不定还能叫人发疯”。他们怀着你死我活过干瘾的心理在网络里纵横跋扈,其恶劣的网络言行甚至影响到生活中,应该收敛,而不应该迷惑自己。有的超级网虫恋网很深,甚至轻易会为一个消息跳了起来、哭出声来,其实这些都不妥当。
在网络里游走千万不能痴迷,因为许多过来人都吃过亏。比如轻易在线下会网友,结果被骗、失身甚至挨宰;比如虚假消息满网飞,你蒙我、我蒙你大玩空手道;比如中毒很深,为网络堕落、癫狂甚至自杀的。
中国的球迷越来越现代化,以至出了不少棘手的新问题。期待中国的网迷能吸纳球迷的热情,而且移风易俗,把中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得更加安全、通畅。(约2956字)
作者:徐鉴君
住址:430071 武汉市武昌东湖路78-2号401室
电话:027-87277603 (采用请通知并寄样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