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在<中国传媒观察>杂志上看了一条新闻,看了之后不觉噗哧笑了出来. 不怕麻烦,一字一字地摘录了下来.
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奥运期间委托总署信息中心传媒发展研究所对部分报纸奥运会报道的综合表现进行监测,并于9月25日发布《纸质媒体奥运期间综合表现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报业在奥运传播中综合表现良好,纸媒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品牌优势、深度报道优势、印刷媒体的优势,实现了在多元传播大战中有效突围。
研究表明,相对于电视媒体的表面和网络媒体的海量、粗糙,纸媒的专业风范、大家风范、服务姿态都体现得十分鲜明,反而进一步提升了广大读者对报纸的忠诚度和依赖感。纸媒通过内容发挥强项,借助发展其他传播介质或者与电子媒体合作弥补弱项,整体表现精彩。报告也显示,报纸媒体尤其是晚报、都市类报纸并没有在广告市场获得明显的份额增长,被监测的大多数报纸在奥运报道期间版面均有所增加而广告占版率并没有提高,唯有体育专业类报纸可谓一枝独秀,独领风骚。
我无意评价政府部门炮制出的这份报告的公信力和客观性,只是对其中的一些提法感到疑惑. 什么叫"电视媒体的表面"? 什么叫"网络媒体的海量, 粗糙"? 什么叫"纸媒的专业风范,大家风范,服务姿态"?
做媒体的人都知道,纸媒是历史最悠久的,所以江湖地位也是最高的.在纸媒全有一句话"搜狐的张朝阳,虽然牛,但他根本没资格和报纸社长,总编辑坐在一起讨论媒体,更不要说他手下的总编辑". 这反映纸媒的高傲,这种高傲有一种没落的贵族感,也有一种马车老板眼中的出租汽车的视角.
近日参加了一个主流与传统媒体的研讨会,会上纸媒老总最赞赏和最鄙视的就是网络媒体的"海量",在他们的意识当中,海量=粗糙,海量就是粗糙,海量必然等于粗糙.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当纸媒把自己视为内容精英的时候,他们已经部分丧失了与时代契合的机会.我在会上讲了一句传统媒体人很不喜欢听的话: 不懂得互联网的人,无法懂得互联网媒体; 要理解互联网媒体,必须先了解互联网.
互联网和网络传播的哲学,技术,模式,实践和影响,以及互联网的价值评价体系,超出了很多人的基本知识.可惜,现在太多的纸媒老总,不懂得互联网,却自认了解互联网媒体,这是一种嘲弄,也是一个错觉.
我不想再评价《纸质媒体奥运期间综合表现研究》的部分荒唐,只想说一点: 任凭这种水平的研究报告出台,对新形势和大事件下的纸媒发展,并无益处,仅仅是一点自慰而已.